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成长变化,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影响因素、学习需求、面临的挑战,努力创建高校学生党员素养提升的常态化制度及长效化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高校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大学校园代表的是模范、是標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来源,而且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中流砥柱。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内涵要求
  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应该在普通高校学生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诸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素养、工作积极、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及健康心理素质等优秀品质和素质,我们认为,在这些品质素养当中,政治素养是首要的素养,最为重要的素养,是影响新时代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的决定性素养,这一素养主要包括明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观点、强烈的党性意识,无私为民服务的意愿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自觉。
  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党建工作实效的重要因子,甚至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脉。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对其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提升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研究,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坚定和引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客观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面临的挑战
  对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研究归根到底是源自于新时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工作实践,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真实反馈,因此其研究理论成果不简简单单是一种学术理论的发展,其本身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必定反作用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也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拓展的一种强化。
  当然,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也面临着如下挑战:
  一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与入党后态度迥异的问题。学生党员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党员无论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工作总都能通过自身较高的素养去影响周围的学生群体,但是有个别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呈多元化,入党动机不明确,入党前后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些同学入党前事事争先,积极表现,入党后放松要求,党员意识淡薄,参与学校理论学习敷衍应付的现象,没有成为广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榜样示范,对自身要求不高,混同于一般群众。
  二是学生党员学习主动性与组织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匮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存在错位等问题和矛盾,相当多的学生党员入党后,缺乏学习党的理论的自觉性,重专业学习轻理论学习的现象较为严重。相较于政治性强的理论学习,他们更乐于关注轻松的娱乐新闻。可见,对政治关注的宽度、高度、深度和频度远远不够。加之当今很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注重自我个性选择,有着怀疑和批判的勇气,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强大的根基,具有不稳定性,缺乏持续的政治性锻炼和实在的行动,“5+2=0”的现象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将成为培养工作的难点问题。
  三是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和载体缺乏新意,吸引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党建工作有时候滞后于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宣传培养方式不能完全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虽然一定程度上利用到了网络平台,但大多停留在资料下载和文字图片报道的层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微”时代网络发展速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面对目前各种现实问题和挑战错综交织,摆脱现有窘境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情,需要结合新时代特性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明确对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要求,完善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提升路径,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的提升需要借助全员积极参与,规划整体发展格局;需要全程规划统筹,引导树立核心价值;需要全方位建平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在低年级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政治认同教育,从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强调政治思想的认知、政治感情的培育、政治意识的建构,通过政治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强化,进而形成明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在预备党员和高年级党员中强化党性段锻炼,在理想信念上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明确政治方向;在道德修养中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树立为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思想认识上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进而使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强烈的党性意识,无私为民服务的意愿和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自觉,进而尝试建立起“12345”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长效机制。
  1、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的一个工作理念,明确对学生党员素养培养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推进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鼓励教师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服务。
  2、深入推进“党性锻炼+专业能力提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者同向发力的工作思路,建立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培养机制。
  “党性锻炼”与“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两个方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确保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养成的重要载体,只有保持“党性锻炼+专业能力”与“思政课题+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才能形成立体化的全面培养的良性机制,这对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至关重要。在“同向”方面,要解决政治认同的一致性、育人方向的一致性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同向”是“育人”的前提,“育人”是“同向”的目的。“党性锻炼”与“专业能力”唯有形成互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才能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3、不断强化“学习认知—政治认同—行动践行”三个环节的有效转化,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过程形成闭环。全体学生党员只有在学习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对党的先进理论的政治认同,进而才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来践行党的理论和宗旨,在践行实践中检验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进而推动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的提升,推动闭环的形成。
  4、深度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启蒙”、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提升”、学生党员“引领”四阶段分层次分类培训提升工程,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多层次教育架构。
  我们要将大学生理论学习过程分为新生入校后接受入党“启蒙”教育、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参加学院党校“培养”学习、确定为拟发展对象后参加学校党校“提升”学习、成为党员后各项工作的“引领”四个阶段分层次的的学习阶段,切实增强党员政治素养提升的多层次的教育架构。
  5、积极搭建“学校党校—院系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小组—学生党员”五级学习平台,打造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立体培养体系。
  项目来源:文章系2020年度辽宁师范大学党建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LSDJ-ZD004。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研究了杭州市本科生对规模化在线学习的支持度。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结合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建立本科生对规模化在线学习的支持度量化评价体系,最后对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并分析。  关键词:描述性分析;列联表分析;多元逻辑回归  1.引言  2020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号召全国各类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等相关工作。结合我国教育部
期刊
摘要:新时期要有新状态、新作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在新阶段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提升党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探讨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其企业就业过程中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不一致,导致大学生过剩,或者是企业紧缺人才的不良好局面,不利
期刊
摘要:高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改革,在此环境下,近年来高校转专业现象日益突出,同时也伴随着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学校与学生两个方面,在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学校未能全面贯彻转专业政策、学校缺少转专业系统指导机构、学校遗漏转专业后期的监控调整;在学生方面表现为学生父母在决策上的过度干涉、学生自身认知不足导致盲目性。对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高校加大转专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高校增设转专业的专业指导、
期刊
摘要:国际结算领域的深刻变化对教学提出新要求。为提高国际结算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业务能力,本文通过对国际结算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整,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三个方面,解决课程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变化、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  关键词:国际结算;实践教学;结算方式  2015年10月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学活动以应用能
期刊
摘要:师专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角度阐述师专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师专学生;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终身体育意识是对终身体育所持的正面认识和态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应贯穿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成为人终身坚持的一项活动内容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观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做好学生的思政、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通过探究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法,开展思政德育融合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德育;融合;措施  1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融合重要性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多存在德育文化的精华,在富
期刊
摘要:木兰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是融中国武术之刚健和民族传统舞蹈之柔美为一体的健身拳术。木兰扇是《木兰拳规定套路》之一,它是在木兰拳的基础上结合扇的特点而编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套路运动。是现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成为了“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以“木兰扇”课程为例,从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相结合,从而达到“课程
期刊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做为高校《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区域相关的历史、民俗等与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融合起来。一方面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等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该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某种程
期刊
摘要:据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积极的效果,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教育密切相关,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此作出了相关分析,以供于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