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处的青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海报
  似乎是为了摆脱第五代电影人“影响的焦虑”,崛起于上世纪年代的第六代导演放弃了对国家和民族寓言的书写,而将目光转向自我与内心。这些初出茅庐的新锐导演在创作初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春与成长的题材,他们纷纷怀着极大的热情缅怀已逝的青春,袒露成长中隐秘的个人经验。在这类影片中,表现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影片数量颇丰,如《头发乱了》(导演管虎,1993)、《周末情人》(导演娄烨,1993)、《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1994)和《长大成人》(导演路学长,1995)。在这类影片中,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构成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与成人世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青年就不得不置身于文化的边缘,形成独特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一、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关于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出了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传统、习惯、风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原始文化》,[英]泰勒著,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由此得知,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但是,由于社会构成的复杂性,文化不可能保持纯粹或单一的特征。正如社会中存在主流团体和边缘团体,文化中也相应存在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也就是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它对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叛逆、批判的态度。英国伯明翰学派对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撰写了一部题为《仪式抵抗》的著作,指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以中产阶级为核心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Stuat Halz
其他文献
[摘要] 宫崎骏作为世界一流的动画电影大师,其作品以其精湛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征服了世人。从《风之谷》中为拯救人类而勇敢献身的女主人公娜乌西卡,到《千与千寻》中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定的千寻,我们不难发现宫崎骏的作品大多将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而正是这些女性向观众传递了一种最纯洁而又最温暖的力量。  [关键词] 宫崎骏 母性 《龙猫》  doi:10.3969/j.issn.1002-
《大长今》首先是以2003年李英爱主演的韩国电视剧成为焦点话题的,200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电视原著小说《大长今》,它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徐长今从小到大的经历, 本文即以该版小说为论述对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以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埃德汶·阿登那的“野地”概念为基点,引出并分析了主人公徐长今客观的成长环境,探讨在野的社会环境和平权制的家庭环境这两个因素在女性自我意识形态生产中的重
[摘要] 影视造型作为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审美课题。影视造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局部的感受上,必须对大量的创作心理现象和影视观众群体的心理反应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随着社会、科技、艺术的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和借鉴,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促进影视造型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影视 造型 审美 化妆  doi:10.3
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部有关抗战的浪漫爱情片,然而导演李安却想要通过电影,隐晦地展现他对人性、对社会、对历史的反思。《色¦戒》这个片名就是李安对电影主题的集中归纳。“让人感觉像在读一本书,‘色’和‘戒’只不过是不同书页上的主题。可能这一页是‘色’,下一页是‘戒’,但再下一页又会是‘色’。”(李安,《我的不像张爱玲》,http://ent.163.com/07/0
[摘要]影视文化的思想导向功能在于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教育责任。电影《网络妈妈》通过极具生活情趣的表达方式,描绘了网络妈妈的生活经历,演绎了一个勇敢、坚强、执著、温情、奉献的“网络妈妈”形象,讴歌了网络妈妈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时期人际关系和人文关怀精神,展现了新时期普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是一部富有很强感染力、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作品。  [关键词]影视文化 思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大众最熟悉的作家之一。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之日起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在文学多元化的今天仍然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1986年《平凡的世界》出版第一部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广播剧的形式让其与听众见面,100多集的广播剧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听众来信几千封。1989年改编成的14集电视剧也收到不错的效果,“无论是县委书记、大学教师,还是工人、农民,全部放下手里的事
[摘要] 据说文德斯这部献给“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的电影,是跟随皮娜和她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所有成员拍摄,采用3D技术来展示皮娜创造的现代舞艺术,将传说中的“舞蹈剧场”及皮纳的舞台导演艺术以新的维度投射到银幕之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娜不断探索戏剧可能的开放之路,为世界留下了丰富卓绝的、风格不一的舞台创作,推动了20世纪西方戏剧的发展。  [关键词] 皮娜鲍什 后现代主义戏剧
【作者简介】  电影《芭芭拉》海报 新柏林学派,这一当代德国电影流派并不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甚至在他们自己国家—德国,这个术语也并不像德国表现形式主义电影或者新德国电影那样拥有名望。然而他们简洁克制的风格,写实的态度却逐渐引起了电影界的关注。这一术语最初是被德国影评人赖讷·干斯哈于2001年在南德意志报中评论托马斯·阿斯兰的电影时提出并使用,但当时并未激起强烈反响,反而是在法国首先引起了共鸣并被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一方面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会对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艺术创作是在传播(读者阅读)过程中才最终完成的,文学创作是如此,美术创作亦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传播活动。那么,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势必对美术的发展产生影响。电视,作为当代最便捷、最普及、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也就无可避免地参与了美术的传播,而美术也需
[摘要] 电影《末路狂花》的表面叙事对性别的颠覆,也就是通过暴力描写所展现的女性解放是性别编码化了的,本身成为一种被看的“奇观”,女性暴力在此成为男性观众“窥视”快感的一种影视元素,其女性解放的意义完全被遮蔽了。在此所谓的女性解放反而成为男权巩固自己中心地位的砝码,这部影片仍然是男权话语下的性别想象,所谓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的反抗只是一种手段而已,绝非是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 “第二性”;“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