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兴趣热”的教育检视与兴趣教育的校园回归

来源 :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久不衰”的校外“兴趣热”应当受到严肃的教育检视,通过检视发现:“兴趣热”实际产生于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兴趣班的产品市场也良莠不齐.校外兴趣班整体上不能承担培养儿童兴趣的使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应向校园回归.这首先需要对兴趣教育的真正内涵重新加以澄清,即兴趣应源于儿童的自我意志,兴趣应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兴趣教育的使命在于尊重儿童自主选择兴趣的权力并为儿童从事多方面兴趣活动打开大门.兴趣教育回归校园需要学校为儿童创造兴趣选择的主体并提供兴趣活动的“富源”.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边缘人”出现在自主学习中、师生互动中以及小组活动中.“边缘人”的产生是由于师生位势差存在、学生理解力不同、课堂氛围不积极造成的.为促进这类群体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转化,需将课堂教学中的外生力、内生力和黏合力这三大内驱力相结合,构建中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人”的转化路径.从外生力上看,要分层组织教学内容,交叉运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过程;从内生力上看,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从黏合力上看,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已然成为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要务.高校应从智力、动力、能力、人格等四个维度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具体来讲,要加强科研实训,提升学生自主科研水平;破除体制藩篱,从源头上创造激励创新的科研条件;构筑科研共同体,全方位形成代代传承的科研动力;融入思政元素,前瞻性打造报国利他的科研文化.让创新和报国成为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