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任康龄老先生发给我的评弹录音资料,竟真是物以稀为贵的。我接收到它们已经是第二次换了一个邮箱他才发送成功的。着实觉得过意不去。收发往返重复之间多耗费掉的辰光,促使我更巴望着“快点要听一听”。
任老是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协会的老前辈。常年来,他都给我鉴赏评弹艺术以很好的指点。这次他发给我的评弹录音资料是个专辑,《同曲异唱有妙韵》。
上海作家曹正文还专门为这个专辑在《新民晚报》发表了重量级的同名评论文章。
我这个人一向喜欢“俗话俗说”,干脆就把该专辑叫做苏州评弹的“同一首歌”。这“同曲异唱”专辑里面,搜集到不同评弹演员演唱的8种弹词开篇:《宫怨》《方卿见娘》《莺莺操琴》《宝玉夜探》《战长沙》《杜十娘》《刀会》《黛玉焚稿》。风格精彩各异。阳刚的,三国交战,如《战长沙》《刀会》,一派弹词唱腔中并不多见的男子汉刚强;阴柔的,后宫深闺,是《宫怨》《黛玉焚稿》,传达评弹中所特有的女儿钟情;《方卿见娘》,家长里短,真真假假间吞吞吐吐,好像家庭剧中用插曲调剂受众的神经;《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甜情蜜意的,试探交织怨喜,赚足了痴男怨女的眼泪还要说是别人自作多情。讲到此处少了一曲《杜十娘》?不错,因为下面我会专门来写。
上述这8种苏州评弹的“同一首歌”,汇聚了 73曲次上百位新老评弹演员对“同一首歌”的不同流派唱法,实在称得上洋洋洒洒的“同曲”宝库。
坐拥宝库,我准备美滋滋地饱饱耳福。
二
我首先点开了徐天翔唱的《杜十娘》开篇。由于选择太过随意,心情是“熟悉而无所预备”的,接下来我更加大吃一惊。这一惊溢出了三层心理:惊诧,惊疑,惊喜。
一、惊诧。—— 这是徐天翔?遂当即肯定正是评弹艺术家徐天翔。毕竟听过数十年评弹,我曾经还为欣赏徐天翔唱腔艺术写过长文《莫大享受听“翔调”》。我惊诧的是,怎么不太像我熟悉极了的徐天翔了呢,答案在哪里?
莫非,“翔调”《杜十娘》也有多种版本?听评弹是为了享受,又何需过多考证。听下去。
听上去,有点温吞水。唱腔不大起伏,声线趋于平静,伴奏不动声色,三弦老是挑拨叮叮咚咚让人显出耐心才是,唱腔也老是“在自己声腔内部不出户界”地旋来转去,徐天翔的杜十娘就此便也与众不同了。不似蒋月泉控制好整个局面把杜十娘爱恨情仇的一应细节唱得潇洒无比,也不像邢晏芝通过自己的唱塑造了一个抢天夺地仇愁满腹到无以复加的杜十娘。
徐天翔或许特为温文尔雅,在做“无意于佳乃佳尔”。
二、惊疑。—— 这是“翔调”?“翔调”的硬朗、明快跑到哪里去了?我这老听客碰到了新问题。一时呆住。苏州人说法:真倒有点吃俚勿煞了(看你拿不住了吧?)。
三、惊喜。—— 原来这是“老翔调”。我以前一径听惯了“新翔调”,尤其是,孙纪庭唱响的高亢破云、绕梁回荡的那种“新翔调”。得承认,再老的老听众也很有可能会“忘本了”,难免睽违了“老、真、灵”。
惊,在“诧异”略事停留,因为需要聆听、辨别、分析,所以时长的刻记才能换来收获。
惊,在“疑”与“喜”之间所以直达没有过渡,来自于相信只要是“翔调”就不太会得逃过我的两只耳朵。
惊诧,惊疑,惊喜。一曲“翔调”《杜十娘》洗清了一回我的两只老耳朵。
三
原来徐天翔早先也是唱得那样平伏。“老翔调”,平伏有静气,老话说:每遇大事有静气。有静气,酝酿高水准。有静气,与人大不同。要是打比喻,类似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就是没有心急火燎的烟火气,不求什么外秀惊艳,内里肯定入木三分。所以,王羲之能把天地俯仰宇宙人生囊括于尺幅之微的“兰亭序”,而独得“天下第一行书”的永名。或者像褚遂良的唐楷,褚遂良完全可以写得飞扬,他却有能力按捺住风流心绪含着笔锋藏了针芒,如此才能真心杜绝顾影自怜,少却造作。后来“新翔调”中的版本,徐天翔唱得多是激昂、冲动、不平静。
听评弹,若欲达致其艺术内真的信息,必不可缺其气韵上的投契,只有入透了其骨节骨骱,方能悟觉其心领神会。这样的心领神会,审美层次位于中国哲学中“气”的高端。
听“蒋调”:如《莺莺操琴》崔莺莺小姐的音乐形象,在“高山流水知音少”的审美性流动中,从闺阁小姐那抑郁寡欢的镜像不快,收束起“香莲碧水动风凉”一般真实灵修的“气”,欲浮欲沉欲飘欲仙。如《剑阁闻铃》,在悲凉混乱的迟暮挣扎下,唐明皇的“气”只剩沉重下坠的“仙风”虚幻,确然本质退却的“道骨”空壳。—— 这“气”就是“蒋调”。
听“杨调”:杨振雄唱的武松,替兄报仇时,嘴里咬住钢刀,手里捏紧拳头,脸上咧开怒容,心中泵满仇恨,好似天地间唯其一人氲化在此成了个“气”—— 这“气”就是“杨调”。
听“张调”:张鉴庭唱的钟老太,革命的气概多么激扬,抗日的气节多么高昂,在抗日时期,千千万万个钟老太,英勇挺身“威武不能屈”“舍得一身剐”,这是由挽救危亡的民族命运升华而结晶出的爱国主义之“气”—— 这“气”就是“张调”。
听“翔调”:有静气。从徐天翔的余音远久延续到我的惊诧惊疑惊喜,把我引入一个评弹艺术的洞天福地,它让我明白了苏州评弹哲学有一种最高的事物:气。
四
蒋月泉、徐天翔、邢晏芝,他们唱的《杜十娘》共同出现在专辑中,我都耳熟能详。思量起他们,我再判断徐天翔此曲《杜十娘》的唱法,既不像蒋月泉那种泰斗人物才有的官正、肃然,使“蒋调”的杜十娘派头一荦潇洒。也不是邢晏芝的呖呖莺声、出神入化,让“晏芝调”的杜十娘拥有“女英雄般”强势。私底下我最大的倾向于徐天翔所取的眼光和心情,他所唱的杜十娘,在倾其欣赏中有可惜,在十分可惜中有无奈,在万般无奈中有平静。
还可以在此说上一条小插曲:《杜十娘》开篇中“迎来送往忙碌碌,朝朝熟魏与生张”这两句唱词,只出现在徐天翔的唱段里。可见他并没有去刻意回避杜十娘“身落在平康”的事实存在,他应该是有老百姓的见解做根据—— 为良为娼常常只是身不由己,作恶作善处处方显人格高低。能这样说吗?—— 他唱了“现实主义”的一个近于常态化的杜十娘。蒋月泉极其同情杜十娘,年轻时他特意删去“迎来送往忙碌碌,朝朝熟魏与生张”这种在他看來是“很不道德的”唱词,邢晏芝更是直接地唱杜十娘的人格高尚正能量,如此说来,蒋月泉是唱了“人道主义”的一个靠近完美化的杜十娘,邢晏芝则是唱了“浪漫主义”的一个类似英雄化的杜十娘。 感觉里,不管蒋月泉还是徐天翔,实际上他们倒是都并没有唱出杜十娘“奴奴小女子”一面的娇媚。这也是20世纪时代精神的产物,正面人物首先要强大。我摊开来说,杜十娘少不脱“人民性”“反抗性”强大的一面,也应当“女人性”“软弱性”。蒋月泉唱黑恶势力对杜十娘的压迫,显尽了“蒋调”的局面大、正气足、韵味无穷。邢晏芝版的《杜十娘》在80年代风靡一时,因为邢晏芝以嗓音天资以不凡气势以唱腔精美在某些方面都“强于”蒋月泉、徐天翔,可是邢晏芝的杜十娘“强”得实蛮有趣,叫啥连她这位当代评弹女演员翘楚的呖呖莺声都没有想到要去唱出软属、温婉的“奴奴杜十娘”的“女人性”那一面,这或许就是时代使然吧。“老翔调”对杜十娘的感情痛苦、人生悲剧没有捶胸顿足,唱得大起大落,却是通过匀落、服帖、“后味足”加倍地扣人心弦。
五
我听得蛮真,笃悠悠腔里,徐天翔发动着许多形象的表达:杜十娘当然不仅楚楚动人,她自叹命薄却是不得不如此的,如此的不得不也便叫他人跟她一起落泪了。
凄凄惨惨戚戚中,杜十娘原本的悲伤,达到了让人听不出真切的程度,这是艺术家爱用的“遮眼隐身法”。杜十娘命苦,即将告别她自己的和人世间的“四大皆空”了,结局尚且看不明彻时,暗头里,“十八个画师画勿像”,其心理活动必然是大白大黑的具象。身世、人格、性情被先验般地指定了,骨子里,杜十娘,还是青楼女子跌进深渊的冷艳愁美。
遮眼法也好,隱身术也罢,此时此刻,由唱腔发挥最大作用。
强强弱弱、遮遮藏藏,毕竟杜十娘是女流之辈,学不得男子如莽汉李逵,操起了板斧就要冲上去杀将起来;明明晦晦、影影约约,爱情实在有忒重份量,可是杜十娘怎能与李郎再去理论;虚虚实实、收收放放,杜十娘决心走向毁灭。杜十娘以死相抗,她做给世人看看,什么才叫做毁灭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徐天翔或是要唱出来这样的意思吧。
作为一个“进入状态”的听众老耳朵,是不是能够允容我做出上面的那些个审美断想呢。
进深到了结果的地方,徐天翔的杜十娘以“有静气”临难不惧:她只是用看不起的眼神“怒斥”李郎这厮—— 你这个负情的贼子远远地给我靠一边去吧;她一步一步走到了长江波浪拍打的船头,她一把一把只管畅快淋漓地抛洒百宝箱里的金银财宝,她全不相信感情波浪敲打的心头还在说什么“价值连城异寻常”的最后一张底牌,说什么“啮臂三生学孟良”的全本都是空话,说什么“自赎身躯离火炕”的美好梦想破灭,她站到了人生的无分别界,她唯独面向着死亡和永恒,她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自己的眼泪自己的血液埋葬了自己被别人叫做爱情的得不到的宿命。
我似乎看到了:徐天翔在和杜十娘面对面地近距离唱,心与心无声对接。徐天翔在唱着小女子杜十娘捂在胸膛没有发出来的声音。
徐天翔创造了他的“翔调”。我在想,未见得有必要硬去分出什么新“翔调”老“翔调”来。习惯里,“老翔调”透足小嗓子的味道靠近“夏调”,所谓“老早头”的原生态唱腔。苍凉,揪心,规矩足,真劲蓄,用丹田气,不一般。接近“蒋调”的是大小嗓并用的“新翔调”,声音高低不拘,收放来去自由。我发觉:“蒋调”给了徐天翔厚重的份量,还有能够拿艺术升向高级的气场。“夏调”则发挥了徐天翔小嗓子的从容和淡定。徐天翔和“翔调”有缘,得了响档夏荷生的“活儿”,“老”得有资格;学到今朝蒋月泉的潇洒,“新”得有名堂。
六
评弹是慢生活,道理大家实在都懂的。
但,评弹市面上,急吼吼拉直喉咙拼了命卖调头的,实在是蛮多蛮多。可那些“全本烟火气,不懂含蓄美”的唱法根本就是与“评弹艺术家最讲究味道”的审美原则暨最高信奉南辕北辙,逆面而冲。
徐天翔的《杜十娘》用收拢得住的小嗓子,含蓄得深、发力得当。慢,慢慢交,静,静悄悄,情,情笃笃—— 节奏唱得舒缓,运腔“中尺寸”以下,速度不进行变奏。慢得缓才发得清,静得牢才突得出,情得住才唱得响。真正高级别的评弹艺术家哪个通吃不了这一手“活儿”。就说徐天翔的《杜十娘》:他的慢,就是表现他的艺术,他的静,就是传达他的气质,他的情,就是体现他的思想,他的温吞水,就是反映他的冰山之下平伏着的煎开水,他的不动声不动色,就是折射他的唱腔之中携带着的既绘声又绘色,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既服帖“顺板眼”又独特“有静气”—— 真不妨大家静下来,好好想想看,是怎样个道理。
任康龄老先生发给我的评弹录音资料,竟真是物以稀为贵的。我接收到它们已经是第二次换了一个邮箱他才发送成功的。着实觉得过意不去。收发往返重复之间多耗费掉的辰光,促使我更巴望着“快点要听一听”。
任老是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协会的老前辈。常年来,他都给我鉴赏评弹艺术以很好的指点。这次他发给我的评弹录音资料是个专辑,《同曲异唱有妙韵》。
上海作家曹正文还专门为这个专辑在《新民晚报》发表了重量级的同名评论文章。
我这个人一向喜欢“俗话俗说”,干脆就把该专辑叫做苏州评弹的“同一首歌”。这“同曲异唱”专辑里面,搜集到不同评弹演员演唱的8种弹词开篇:《宫怨》《方卿见娘》《莺莺操琴》《宝玉夜探》《战长沙》《杜十娘》《刀会》《黛玉焚稿》。风格精彩各异。阳刚的,三国交战,如《战长沙》《刀会》,一派弹词唱腔中并不多见的男子汉刚强;阴柔的,后宫深闺,是《宫怨》《黛玉焚稿》,传达评弹中所特有的女儿钟情;《方卿见娘》,家长里短,真真假假间吞吞吐吐,好像家庭剧中用插曲调剂受众的神经;《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甜情蜜意的,试探交织怨喜,赚足了痴男怨女的眼泪还要说是别人自作多情。讲到此处少了一曲《杜十娘》?不错,因为下面我会专门来写。
上述这8种苏州评弹的“同一首歌”,汇聚了 73曲次上百位新老评弹演员对“同一首歌”的不同流派唱法,实在称得上洋洋洒洒的“同曲”宝库。
坐拥宝库,我准备美滋滋地饱饱耳福。
二
我首先点开了徐天翔唱的《杜十娘》开篇。由于选择太过随意,心情是“熟悉而无所预备”的,接下来我更加大吃一惊。这一惊溢出了三层心理:惊诧,惊疑,惊喜。
一、惊诧。—— 这是徐天翔?遂当即肯定正是评弹艺术家徐天翔。毕竟听过数十年评弹,我曾经还为欣赏徐天翔唱腔艺术写过长文《莫大享受听“翔调”》。我惊诧的是,怎么不太像我熟悉极了的徐天翔了呢,答案在哪里?
莫非,“翔调”《杜十娘》也有多种版本?听评弹是为了享受,又何需过多考证。听下去。
听上去,有点温吞水。唱腔不大起伏,声线趋于平静,伴奏不动声色,三弦老是挑拨叮叮咚咚让人显出耐心才是,唱腔也老是“在自己声腔内部不出户界”地旋来转去,徐天翔的杜十娘就此便也与众不同了。不似蒋月泉控制好整个局面把杜十娘爱恨情仇的一应细节唱得潇洒无比,也不像邢晏芝通过自己的唱塑造了一个抢天夺地仇愁满腹到无以复加的杜十娘。
徐天翔或许特为温文尔雅,在做“无意于佳乃佳尔”。
二、惊疑。—— 这是“翔调”?“翔调”的硬朗、明快跑到哪里去了?我这老听客碰到了新问题。一时呆住。苏州人说法:真倒有点吃俚勿煞了(看你拿不住了吧?)。
三、惊喜。—— 原来这是“老翔调”。我以前一径听惯了“新翔调”,尤其是,孙纪庭唱响的高亢破云、绕梁回荡的那种“新翔调”。得承认,再老的老听众也很有可能会“忘本了”,难免睽违了“老、真、灵”。
惊,在“诧异”略事停留,因为需要聆听、辨别、分析,所以时长的刻记才能换来收获。
惊,在“疑”与“喜”之间所以直达没有过渡,来自于相信只要是“翔调”就不太会得逃过我的两只耳朵。
惊诧,惊疑,惊喜。一曲“翔调”《杜十娘》洗清了一回我的两只老耳朵。
三
原来徐天翔早先也是唱得那样平伏。“老翔调”,平伏有静气,老话说:每遇大事有静气。有静气,酝酿高水准。有静气,与人大不同。要是打比喻,类似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就是没有心急火燎的烟火气,不求什么外秀惊艳,内里肯定入木三分。所以,王羲之能把天地俯仰宇宙人生囊括于尺幅之微的“兰亭序”,而独得“天下第一行书”的永名。或者像褚遂良的唐楷,褚遂良完全可以写得飞扬,他却有能力按捺住风流心绪含着笔锋藏了针芒,如此才能真心杜绝顾影自怜,少却造作。后来“新翔调”中的版本,徐天翔唱得多是激昂、冲动、不平静。
听评弹,若欲达致其艺术内真的信息,必不可缺其气韵上的投契,只有入透了其骨节骨骱,方能悟觉其心领神会。这样的心领神会,审美层次位于中国哲学中“气”的高端。
听“蒋调”:如《莺莺操琴》崔莺莺小姐的音乐形象,在“高山流水知音少”的审美性流动中,从闺阁小姐那抑郁寡欢的镜像不快,收束起“香莲碧水动风凉”一般真实灵修的“气”,欲浮欲沉欲飘欲仙。如《剑阁闻铃》,在悲凉混乱的迟暮挣扎下,唐明皇的“气”只剩沉重下坠的“仙风”虚幻,确然本质退却的“道骨”空壳。—— 这“气”就是“蒋调”。
听“杨调”:杨振雄唱的武松,替兄报仇时,嘴里咬住钢刀,手里捏紧拳头,脸上咧开怒容,心中泵满仇恨,好似天地间唯其一人氲化在此成了个“气”—— 这“气”就是“杨调”。
听“张调”:张鉴庭唱的钟老太,革命的气概多么激扬,抗日的气节多么高昂,在抗日时期,千千万万个钟老太,英勇挺身“威武不能屈”“舍得一身剐”,这是由挽救危亡的民族命运升华而结晶出的爱国主义之“气”—— 这“气”就是“张调”。
听“翔调”:有静气。从徐天翔的余音远久延续到我的惊诧惊疑惊喜,把我引入一个评弹艺术的洞天福地,它让我明白了苏州评弹哲学有一种最高的事物:气。
四
蒋月泉、徐天翔、邢晏芝,他们唱的《杜十娘》共同出现在专辑中,我都耳熟能详。思量起他们,我再判断徐天翔此曲《杜十娘》的唱法,既不像蒋月泉那种泰斗人物才有的官正、肃然,使“蒋调”的杜十娘派头一荦潇洒。也不是邢晏芝的呖呖莺声、出神入化,让“晏芝调”的杜十娘拥有“女英雄般”强势。私底下我最大的倾向于徐天翔所取的眼光和心情,他所唱的杜十娘,在倾其欣赏中有可惜,在十分可惜中有无奈,在万般无奈中有平静。
还可以在此说上一条小插曲:《杜十娘》开篇中“迎来送往忙碌碌,朝朝熟魏与生张”这两句唱词,只出现在徐天翔的唱段里。可见他并没有去刻意回避杜十娘“身落在平康”的事实存在,他应该是有老百姓的见解做根据—— 为良为娼常常只是身不由己,作恶作善处处方显人格高低。能这样说吗?—— 他唱了“现实主义”的一个近于常态化的杜十娘。蒋月泉极其同情杜十娘,年轻时他特意删去“迎来送往忙碌碌,朝朝熟魏与生张”这种在他看來是“很不道德的”唱词,邢晏芝更是直接地唱杜十娘的人格高尚正能量,如此说来,蒋月泉是唱了“人道主义”的一个靠近完美化的杜十娘,邢晏芝则是唱了“浪漫主义”的一个类似英雄化的杜十娘。 感觉里,不管蒋月泉还是徐天翔,实际上他们倒是都并没有唱出杜十娘“奴奴小女子”一面的娇媚。这也是20世纪时代精神的产物,正面人物首先要强大。我摊开来说,杜十娘少不脱“人民性”“反抗性”强大的一面,也应当“女人性”“软弱性”。蒋月泉唱黑恶势力对杜十娘的压迫,显尽了“蒋调”的局面大、正气足、韵味无穷。邢晏芝版的《杜十娘》在80年代风靡一时,因为邢晏芝以嗓音天资以不凡气势以唱腔精美在某些方面都“强于”蒋月泉、徐天翔,可是邢晏芝的杜十娘“强”得实蛮有趣,叫啥连她这位当代评弹女演员翘楚的呖呖莺声都没有想到要去唱出软属、温婉的“奴奴杜十娘”的“女人性”那一面,这或许就是时代使然吧。“老翔调”对杜十娘的感情痛苦、人生悲剧没有捶胸顿足,唱得大起大落,却是通过匀落、服帖、“后味足”加倍地扣人心弦。
五
我听得蛮真,笃悠悠腔里,徐天翔发动着许多形象的表达:杜十娘当然不仅楚楚动人,她自叹命薄却是不得不如此的,如此的不得不也便叫他人跟她一起落泪了。
凄凄惨惨戚戚中,杜十娘原本的悲伤,达到了让人听不出真切的程度,这是艺术家爱用的“遮眼隐身法”。杜十娘命苦,即将告别她自己的和人世间的“四大皆空”了,结局尚且看不明彻时,暗头里,“十八个画师画勿像”,其心理活动必然是大白大黑的具象。身世、人格、性情被先验般地指定了,骨子里,杜十娘,还是青楼女子跌进深渊的冷艳愁美。
遮眼法也好,隱身术也罢,此时此刻,由唱腔发挥最大作用。
强强弱弱、遮遮藏藏,毕竟杜十娘是女流之辈,学不得男子如莽汉李逵,操起了板斧就要冲上去杀将起来;明明晦晦、影影约约,爱情实在有忒重份量,可是杜十娘怎能与李郎再去理论;虚虚实实、收收放放,杜十娘决心走向毁灭。杜十娘以死相抗,她做给世人看看,什么才叫做毁灭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徐天翔或是要唱出来这样的意思吧。
作为一个“进入状态”的听众老耳朵,是不是能够允容我做出上面的那些个审美断想呢。
进深到了结果的地方,徐天翔的杜十娘以“有静气”临难不惧:她只是用看不起的眼神“怒斥”李郎这厮—— 你这个负情的贼子远远地给我靠一边去吧;她一步一步走到了长江波浪拍打的船头,她一把一把只管畅快淋漓地抛洒百宝箱里的金银财宝,她全不相信感情波浪敲打的心头还在说什么“价值连城异寻常”的最后一张底牌,说什么“啮臂三生学孟良”的全本都是空话,说什么“自赎身躯离火炕”的美好梦想破灭,她站到了人生的无分别界,她唯独面向着死亡和永恒,她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自己的眼泪自己的血液埋葬了自己被别人叫做爱情的得不到的宿命。
我似乎看到了:徐天翔在和杜十娘面对面地近距离唱,心与心无声对接。徐天翔在唱着小女子杜十娘捂在胸膛没有发出来的声音。
徐天翔创造了他的“翔调”。我在想,未见得有必要硬去分出什么新“翔调”老“翔调”来。习惯里,“老翔调”透足小嗓子的味道靠近“夏调”,所谓“老早头”的原生态唱腔。苍凉,揪心,规矩足,真劲蓄,用丹田气,不一般。接近“蒋调”的是大小嗓并用的“新翔调”,声音高低不拘,收放来去自由。我发觉:“蒋调”给了徐天翔厚重的份量,还有能够拿艺术升向高级的气场。“夏调”则发挥了徐天翔小嗓子的从容和淡定。徐天翔和“翔调”有缘,得了响档夏荷生的“活儿”,“老”得有资格;学到今朝蒋月泉的潇洒,“新”得有名堂。
六
评弹是慢生活,道理大家实在都懂的。
但,评弹市面上,急吼吼拉直喉咙拼了命卖调头的,实在是蛮多蛮多。可那些“全本烟火气,不懂含蓄美”的唱法根本就是与“评弹艺术家最讲究味道”的审美原则暨最高信奉南辕北辙,逆面而冲。
徐天翔的《杜十娘》用收拢得住的小嗓子,含蓄得深、发力得当。慢,慢慢交,静,静悄悄,情,情笃笃—— 节奏唱得舒缓,运腔“中尺寸”以下,速度不进行变奏。慢得缓才发得清,静得牢才突得出,情得住才唱得响。真正高级别的评弹艺术家哪个通吃不了这一手“活儿”。就说徐天翔的《杜十娘》:他的慢,就是表现他的艺术,他的静,就是传达他的气质,他的情,就是体现他的思想,他的温吞水,就是反映他的冰山之下平伏着的煎开水,他的不动声不动色,就是折射他的唱腔之中携带着的既绘声又绘色,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既服帖“顺板眼”又独特“有静气”—— 真不妨大家静下来,好好想想看,是怎样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