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必要性,对学校体育竞赛现状因进行分析,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指导原则、初步构想和必须注意的问题.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经常的体育竞赛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随着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赛工作也酝酿着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 竞赛 改革
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已使体育从单纯的提高身体运动的功能发展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进交流、丰富生活等综合性功能。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已经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把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目标。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对全面认识和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继承与发展人类体育运动文化、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审视我们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和竞赛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体育运动很不协调,许多方面有悖《新课标》和新形势。
一、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必要性
当前有些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呈现出的现象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表面上似乎热闹非常,然过后冷冷清清。竞赛留给广大师生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在内心深处却没有产生强烈的心灵冲击与欲望。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学校体育竞赛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还是少数体育尖子?是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窗口。因此,其本质功能就是育人,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素材,但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必须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筛选与修改才能为教育服务。本文旨在通过对学校体育竞赛中指导思想、项目、组织方法、参加对象进行改革,扩大竞赛参与面,以此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之成为习惯来凸现学校的教育性;同时,扩展学校体育的辐射功能,接纳社区、家庭等成员的参与,增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全方位的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而凸现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和辐射效应。消除来自家庭、社会对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
1、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学校应有的、已有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不相符。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综合型运动会。或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球类运动会等形式。到了运动会前一段时间,为了班级的荣誉或自我表现,临阵磨枪,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高涨,班主任老师也作督促指导。运动会还远或结束后,则老师工作重心转移,学生趁机会不累着自己,把体育活动时间挪作他用,不主动去参加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至少两次,学生自由练习发展的时间也应有许多,但是,学生由于文化课时间紧,体育活动无组织、无任务、无场地器材等原因而无所是事。或学校开始有组织、计划,而无明确的目的任务,督促不力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大好的体育活动时间浪费了。
2、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内容与体育的普及性特点相矛盾。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而学生与竞技运动员不同,他们参与竞赛重要的是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积极性休息,促进智力发展。从学校对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来看,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竞赛来促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的开展。当然,学校也有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但那毕竟只是诸项任务之一,而且主要是针对少数体育尖子学生而言。而要发现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只有在普及提高各项运动的基础上来实现。要发展有体育潜力的后备人才,在学校阶段也应是使他们真正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竞技项目作为学生竞赛的主要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乃是一种高水平运动的低水平比赛,并且学生的参与率很底。个别尖子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加上常年系统训练的实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另少数有点积极性或老师强令参赛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再努力也是白搭。从而失去了参赛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或做服务性工作,或当观众,场面特别冷清。而体育尖子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也许差,真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使人们认为搞体育不好。诸方面原因还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学生乐的是在没有课堂约束的情况下休闲几天。这样的运动会,难以达到广泛健身,培养体育兴趣,强化终身体育观念的目的。
3、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在现在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学生要学会健体,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全民健身为核心,把整个群众体育工作涵溶进去,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关键环节,应主动地将自身的目标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相吻合,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康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普及了教育的学生不因体质衰弱而落伍于时代要求。不能因为学校体育生活而使学生留下再也不搞体育了的"誓言"。有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大学生末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而其中有七成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放弃了已有的习惯。而能上大学的比例又有几成?大多数未上大学或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体育更没有习惯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我们是在发展全民健身,还是在抹杀、压制学生健身需求的天性。
4、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配套。
一些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必须在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教学与相关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国学校中以基本体操、竞技体操、田径、三大球、武术等竞技项目为体育教学内容必将进行改革。曾有过的为什么学习推铅球?体育的基本与基础是什么?体育教学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体育教学内容必将摒弃以往那种单纯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体系,代之以提高健身实效,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贯穿娱乐体育与生活体育要求的新的教材体系。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用这种要求去观察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很自然的会使人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提倡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但多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缺乏有力的具体组织措施。未能形成规模和影响,而学校举办的较大型的竞赛,其内容不外乎田径,球类等,绝大部分的内容与形式没有跳出竞技体育的"围城",或是穿新鞋走老路。当然,竞技运动项目中也确有一些为学生所喜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的内容,可作为组织群众体育竞赛的基本内容,但是如果单纯将群体竞赛的内容局限于竞技运动项目,确实难以完全达到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而且不少项目限于场地与器材的要求无法普遍开展。这种竞赛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滞后势必给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深化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竞赛应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娱乐性、竞技性、经常性的特点。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办”的原则,即从竞赛的筹备、宣传、编排、组织、执裁等环节让学生全程参与,并且以其为主体,这样既是对体育竞赛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学生组织竞赛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还能单独组织小型比赛。这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好的体现。
1、学校体育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学校体育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时代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3、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考试等内容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4、学校群体竞赛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5、学校体育竞赛应将必要的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其中。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是有的不讲,有的为"讲时记笔记,考时抄笔记,过后全忘记"。体育课中体育基础知识的讲授与考核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通过体育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展览赛、黑板报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更自觉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受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6、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家庭、社区的群众体育竞赛相结合。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后走向了社会,他们就很少再有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了。现在在大多数地方,所有的运动场地匀在当地的学校里。国家曾发出过倡议,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节假日要向社会开放,旨在推动和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学校应把推动当地的社会群众的体育发展作为己任。另外,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与广大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家庭也来关心参与体育活动,推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为满足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社会全民健身的发展,举行学校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集娱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一体的体育竞赛,这样具有内容丰富,有观赏性和竞争性。使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三、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2、确实减轻学生负担,保证竞赛时间。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我们应坚决贯彻执行,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至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3、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表现自己,期待集体的认同等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身心特点。选择技术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既炼体又动脑的健身项目,将有助于增强兴趣与吸引力。
4、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5、要妥善处理群体健身与培养体育尖子的关系。
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和加强课余训练,发现培养优秀运动人才。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不可偏废。因此,进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改革,并非意味着忽视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相反,必须加强体育训练队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水平不断提高。
6、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7、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乏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总之,学校体育竞赛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竞争性等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体育竞赛活动蔚然成风,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体育 竞赛 改革
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已使体育从单纯的提高身体运动的功能发展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进交流、丰富生活等综合性功能。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已经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把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目标。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对全面认识和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继承与发展人类体育运动文化、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审视我们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和竞赛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体育运动很不协调,许多方面有悖《新课标》和新形势。
一、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必要性
当前有些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呈现出的现象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表面上似乎热闹非常,然过后冷冷清清。竞赛留给广大师生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在内心深处却没有产生强烈的心灵冲击与欲望。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学校体育竞赛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还是少数体育尖子?是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窗口。因此,其本质功能就是育人,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素材,但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必须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筛选与修改才能为教育服务。本文旨在通过对学校体育竞赛中指导思想、项目、组织方法、参加对象进行改革,扩大竞赛参与面,以此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之成为习惯来凸现学校的教育性;同时,扩展学校体育的辐射功能,接纳社区、家庭等成员的参与,增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全方位的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而凸现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和辐射效应。消除来自家庭、社会对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
1、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学校应有的、已有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不相符。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综合型运动会。或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球类运动会等形式。到了运动会前一段时间,为了班级的荣誉或自我表现,临阵磨枪,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高涨,班主任老师也作督促指导。运动会还远或结束后,则老师工作重心转移,学生趁机会不累着自己,把体育活动时间挪作他用,不主动去参加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至少两次,学生自由练习发展的时间也应有许多,但是,学生由于文化课时间紧,体育活动无组织、无任务、无场地器材等原因而无所是事。或学校开始有组织、计划,而无明确的目的任务,督促不力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大好的体育活动时间浪费了。
2、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内容与体育的普及性特点相矛盾。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而学生与竞技运动员不同,他们参与竞赛重要的是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积极性休息,促进智力发展。从学校对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来看,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竞赛来促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的开展。当然,学校也有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但那毕竟只是诸项任务之一,而且主要是针对少数体育尖子学生而言。而要发现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只有在普及提高各项运动的基础上来实现。要发展有体育潜力的后备人才,在学校阶段也应是使他们真正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竞技项目作为学生竞赛的主要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乃是一种高水平运动的低水平比赛,并且学生的参与率很底。个别尖子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加上常年系统训练的实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另少数有点积极性或老师强令参赛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再努力也是白搭。从而失去了参赛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或做服务性工作,或当观众,场面特别冷清。而体育尖子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也许差,真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使人们认为搞体育不好。诸方面原因还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学生乐的是在没有课堂约束的情况下休闲几天。这样的运动会,难以达到广泛健身,培养体育兴趣,强化终身体育观念的目的。
3、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在现在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学生要学会健体,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全民健身为核心,把整个群众体育工作涵溶进去,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关键环节,应主动地将自身的目标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相吻合,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康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普及了教育的学生不因体质衰弱而落伍于时代要求。不能因为学校体育生活而使学生留下再也不搞体育了的"誓言"。有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大学生末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而其中有七成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放弃了已有的习惯。而能上大学的比例又有几成?大多数未上大学或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体育更没有习惯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我们是在发展全民健身,还是在抹杀、压制学生健身需求的天性。
4、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配套。
一些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必须在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教学与相关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国学校中以基本体操、竞技体操、田径、三大球、武术等竞技项目为体育教学内容必将进行改革。曾有过的为什么学习推铅球?体育的基本与基础是什么?体育教学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体育教学内容必将摒弃以往那种单纯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体系,代之以提高健身实效,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贯穿娱乐体育与生活体育要求的新的教材体系。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用这种要求去观察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很自然的会使人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提倡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但多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缺乏有力的具体组织措施。未能形成规模和影响,而学校举办的较大型的竞赛,其内容不外乎田径,球类等,绝大部分的内容与形式没有跳出竞技体育的"围城",或是穿新鞋走老路。当然,竞技运动项目中也确有一些为学生所喜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的内容,可作为组织群众体育竞赛的基本内容,但是如果单纯将群体竞赛的内容局限于竞技运动项目,确实难以完全达到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而且不少项目限于场地与器材的要求无法普遍开展。这种竞赛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滞后势必给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深化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竞赛应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娱乐性、竞技性、经常性的特点。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办”的原则,即从竞赛的筹备、宣传、编排、组织、执裁等环节让学生全程参与,并且以其为主体,这样既是对体育竞赛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学生组织竞赛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还能单独组织小型比赛。这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好的体现。
1、学校体育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学校体育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时代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3、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考试等内容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4、学校群体竞赛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5、学校体育竞赛应将必要的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其中。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是有的不讲,有的为"讲时记笔记,考时抄笔记,过后全忘记"。体育课中体育基础知识的讲授与考核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通过体育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展览赛、黑板报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更自觉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受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6、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家庭、社区的群众体育竞赛相结合。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后走向了社会,他们就很少再有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了。现在在大多数地方,所有的运动场地匀在当地的学校里。国家曾发出过倡议,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节假日要向社会开放,旨在推动和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学校应把推动当地的社会群众的体育发展作为己任。另外,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与广大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家庭也来关心参与体育活动,推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为满足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社会全民健身的发展,举行学校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集娱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一体的体育竞赛,这样具有内容丰富,有观赏性和竞争性。使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三、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2、确实减轻学生负担,保证竞赛时间。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我们应坚决贯彻执行,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至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3、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表现自己,期待集体的认同等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身心特点。选择技术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既炼体又动脑的健身项目,将有助于增强兴趣与吸引力。
4、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5、要妥善处理群体健身与培养体育尖子的关系。
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和加强课余训练,发现培养优秀运动人才。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不可偏废。因此,进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改革,并非意味着忽视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相反,必须加强体育训练队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水平不断提高。
6、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7、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乏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总之,学校体育竞赛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竞争性等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体育竞赛活动蔚然成风,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