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自己教师角色的调整、适应和把握。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深入现场搜集一手资料,呈现真实的教学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她个人的教师角色定位理论。研究意图既在于发现优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生存实况,也为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师成功之间的关联解读些许意义。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世界;
一、走进L老师的教学世界
为了开展本研究,我邀请L老师作为我的研究对象。L老师现就职于X市的D小学,是一位年轻但教学经验丰富,且教研成果丰硕的语文特级教师。
坐在L老师的课堂,我总是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她的课堂安排得十分紧凑,时间掌握也很巧妙。她将语文教学以听、说、读、写为维度划分,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发现她在这四个方面游刃有余的教学。她的课堂除了结构精巧,还有一大特色是:学生活跃性很高。从开始上课前学生上台发表每日新闻(每天几名学生发表,全班进行轮换),到练习词语、句子时伸出手拍着读,或者将课文普上熟悉的旋律唱起来,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学得,甚至可以说玩得不亦乐乎。而L老师本人几乎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课文,分析字词句篇,她更多的就是启发和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她的容纳性很高,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包袱”。
下了课堂,我看过L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本,上面有的画着惟妙惟肖的竖起的大拇指;她将写给学生的评语贴在教育博客上,每学期都写,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话。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读到那些评语,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和真情,更不要说学生在读到老师写给自己的“信”甚至“告白”一样的心里话时该有多么珍惜。
L杰和学生相处时非常轻松,是“可亲可近”的一类老师,能看得出学生对她的发自内心的亲近,她在教育随笔中经常记录学生的状态,优秀的学生让她欣喜,状态不佳的学生令她担忧,她在笔端书写出对学生的牵挂和读教育事业的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L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呵护换来的是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她称学生也是教育资源,感动于学生的纯真和简单,感动于学生的向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她收获了快乐和发展。
二、L老师的教师角色分析
(一)个性的语文人
“语文人”,不仅仅是教学语文的人,更是语文和人的二元和谐统一。“语文人”的专业素质体现为个人具有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不仅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还要对语言文字有真切的喜爱和敏感,将语文素养纳入到生活习惯中,在语文里找到自我的存在方式,在自我中体现语文的魅力,是语文和自我的相互映照。“语文人”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要具备既有充沛的感情又有平和的理性的心理素质。充沛饱满的感情来源于对教育教学的热爱,而理智为这份热爱加上了责任的重量。从实际案例来看,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无一例外地具有浓浓的语文气质,但是他们又是各有特色的,他们教学的语文课也带着鲜明的个人标签,每个“语文人”都凭着自身的个人魅力、修养和教学素养诠释出不同风格、不同魅力的语文。他们的举手投足、气质谈吐,都有语文的影子。
L老师便是这样一个个性的“语文人”:她爱好读书和写字,擅于写作和朗诵。她是一个视读书为成长动力源的不折不扣的“读书人”:从书中汲取力量,寻找方向,摸索方法;在字里行间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她有意识地训练写字,不仅自己写得一笔好字,还总结练字过程中的心得、体验,认真编成适合学生的练字教材,在训练学生方面颇有心得和成果。她外表大气、端庄,谈吐有力、铿锵,兼具理性的严谨、冷静和感性的细腻、温柔两种气质,在教学过程中掌控着理智与情感两股力量。在语文教学时,情感与理智的融合给教学提供了张力,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字词句篇里感动自己,才能上出具有感染力的语文课,才能在感染和感动中引导学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领会语文的魅力,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理智冷静,忠于事实,勤于思考,理智地认识学生的个体潜质和发展可能,考虑每个学生的内在条件,将语文学科的逻辑之网编织到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教学环节中拿捏分寸,收放自如,引导学生冷静、理智地思考。在与学生接触交流时,感性的一面让她容易体恤学生的孩子心肠、感受他们的处境和体验,理智的一面又催促她去思考学生行为的前因后果,并找到适当的引导之路。
(二)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L老师理解的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行走在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她将学生和自己看做是一样的人,在与学生彼此的态度上是平等的,基于这点认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尊重学生、真心地喜欢他们,给予他们欣赏和期待,安全感来自于教师读学生真心的尊重、欣赏和期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陪伴与呵护,她为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鼓掌,为垂头丧气的他们加油助威,她时而是个心理医生,时而是“知心姐姐”。对学生而言,有教师陪伴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同行,享受师长更是朋友的关怀和帮助,理解和支持,也胜过被一个伟大却强势的形象注视着、指导着独自迷茫、疲倦地行走;对教师而言,选择做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同路人,这一角色让教师融入学生的群体队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胸中有数,带动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实现专业成长与教书育人并驾齐驱,一举两得,教师在陪伴、监护学生走成长之路的同时,也在自身的成长之路上迈步。
(三)教师角色与自我的融合
随着社会价值意识对人主体的偏向,教育教学的价值也更加崇尚“人的发展”——教师同学生都得到发展。不过能做到两全其美并不容易。与许多专业行业一样,这项工作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正直的职业道德,但这项工作,尤其是初等教育工作,又远不是仅具备以上那两种素质的工作者所能胜任的。它的从业者——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根本难以参考任何一套工作标准。一方面,人与人的交流首要的就是真诚,他们难以完全隐藏那包裹在职业外衣下的真实的自己,教师真诚地释放自身的知识、智慧、才情和素养,真诚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态度和期望,真诚地在工作中见证自身的意义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时时意识到要用职业面具遮盖住真实的自己,以防真实的情感和行为冲动可能会破坏教学效果,可能让他们显得不专业,因此在他们穿梭于教学场景和生活场景之中,他们也时时面临着身份角色的冲突。在生活中,他们是父母、子女、妻子、丈夫、朋友,在学校里,他们是师长、是上级或下属,是学者或学生。这样的角色冲突常见于多种行业,敬业乐业的人大多有鲜明的职业属性,这并无不妥。然而对教师来说,角色冲突带来的矛盾对工作具有更大的影响,让教学充满了不可控性,这必须引起思考和关注。
但L老师在意识之下,也许就没有把教育教学与个人生活看得不可调和,亦或是她的实际情况让她避免去经受着两方强烈的冲突。实际上L老师也没有刻意强化教师这一职业外衣的作用。正如以上的几种角色定位所示,她十分自然地以人与人交往的平等姿态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教师是她的工作,亦是她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中的她有情有趣,作为教师她亦是如此。在她眼里,学生是和自己女儿一样的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女儿作为小学生也给自己带来许多教育启发和灵感。在生活中她能发现教育的无处不在,在工作时她朴实地贴合着生活。用教育的眼光看生活的琐事,用生活的触角感受教育的真实。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一体的,对教育本身如此、对学生无二、对教师亦然。
参考文献
[1] 王枬.教师印迹:课堂生活叙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世界;
一、走进L老师的教学世界
为了开展本研究,我邀请L老师作为我的研究对象。L老师现就职于X市的D小学,是一位年轻但教学经验丰富,且教研成果丰硕的语文特级教师。
坐在L老师的课堂,我总是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她的课堂安排得十分紧凑,时间掌握也很巧妙。她将语文教学以听、说、读、写为维度划分,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发现她在这四个方面游刃有余的教学。她的课堂除了结构精巧,还有一大特色是:学生活跃性很高。从开始上课前学生上台发表每日新闻(每天几名学生发表,全班进行轮换),到练习词语、句子时伸出手拍着读,或者将课文普上熟悉的旋律唱起来,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学得,甚至可以说玩得不亦乐乎。而L老师本人几乎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课文,分析字词句篇,她更多的就是启发和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她的容纳性很高,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包袱”。
下了课堂,我看过L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本,上面有的画着惟妙惟肖的竖起的大拇指;她将写给学生的评语贴在教育博客上,每学期都写,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话。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读到那些评语,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和真情,更不要说学生在读到老师写给自己的“信”甚至“告白”一样的心里话时该有多么珍惜。
L杰和学生相处时非常轻松,是“可亲可近”的一类老师,能看得出学生对她的发自内心的亲近,她在教育随笔中经常记录学生的状态,优秀的学生让她欣喜,状态不佳的学生令她担忧,她在笔端书写出对学生的牵挂和读教育事业的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L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呵护换来的是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她称学生也是教育资源,感动于学生的纯真和简单,感动于学生的向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她收获了快乐和发展。
二、L老师的教师角色分析
(一)个性的语文人
“语文人”,不仅仅是教学语文的人,更是语文和人的二元和谐统一。“语文人”的专业素质体现为个人具有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不仅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还要对语言文字有真切的喜爱和敏感,将语文素养纳入到生活习惯中,在语文里找到自我的存在方式,在自我中体现语文的魅力,是语文和自我的相互映照。“语文人”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要具备既有充沛的感情又有平和的理性的心理素质。充沛饱满的感情来源于对教育教学的热爱,而理智为这份热爱加上了责任的重量。从实际案例来看,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无一例外地具有浓浓的语文气质,但是他们又是各有特色的,他们教学的语文课也带着鲜明的个人标签,每个“语文人”都凭着自身的个人魅力、修养和教学素养诠释出不同风格、不同魅力的语文。他们的举手投足、气质谈吐,都有语文的影子。
L老师便是这样一个个性的“语文人”:她爱好读书和写字,擅于写作和朗诵。她是一个视读书为成长动力源的不折不扣的“读书人”:从书中汲取力量,寻找方向,摸索方法;在字里行间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她有意识地训练写字,不仅自己写得一笔好字,还总结练字过程中的心得、体验,认真编成适合学生的练字教材,在训练学生方面颇有心得和成果。她外表大气、端庄,谈吐有力、铿锵,兼具理性的严谨、冷静和感性的细腻、温柔两种气质,在教学过程中掌控着理智与情感两股力量。在语文教学时,情感与理智的融合给教学提供了张力,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字词句篇里感动自己,才能上出具有感染力的语文课,才能在感染和感动中引导学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领会语文的魅力,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理智冷静,忠于事实,勤于思考,理智地认识学生的个体潜质和发展可能,考虑每个学生的内在条件,将语文学科的逻辑之网编织到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教学环节中拿捏分寸,收放自如,引导学生冷静、理智地思考。在与学生接触交流时,感性的一面让她容易体恤学生的孩子心肠、感受他们的处境和体验,理智的一面又催促她去思考学生行为的前因后果,并找到适当的引导之路。
(二)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L老师理解的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行走在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她将学生和自己看做是一样的人,在与学生彼此的态度上是平等的,基于这点认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尊重学生、真心地喜欢他们,给予他们欣赏和期待,安全感来自于教师读学生真心的尊重、欣赏和期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陪伴与呵护,她为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鼓掌,为垂头丧气的他们加油助威,她时而是个心理医生,时而是“知心姐姐”。对学生而言,有教师陪伴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同行,享受师长更是朋友的关怀和帮助,理解和支持,也胜过被一个伟大却强势的形象注视着、指导着独自迷茫、疲倦地行走;对教师而言,选择做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同路人,这一角色让教师融入学生的群体队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胸中有数,带动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实现专业成长与教书育人并驾齐驱,一举两得,教师在陪伴、监护学生走成长之路的同时,也在自身的成长之路上迈步。
(三)教师角色与自我的融合
随着社会价值意识对人主体的偏向,教育教学的价值也更加崇尚“人的发展”——教师同学生都得到发展。不过能做到两全其美并不容易。与许多专业行业一样,这项工作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正直的职业道德,但这项工作,尤其是初等教育工作,又远不是仅具备以上那两种素质的工作者所能胜任的。它的从业者——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根本难以参考任何一套工作标准。一方面,人与人的交流首要的就是真诚,他们难以完全隐藏那包裹在职业外衣下的真实的自己,教师真诚地释放自身的知识、智慧、才情和素养,真诚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态度和期望,真诚地在工作中见证自身的意义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时时意识到要用职业面具遮盖住真实的自己,以防真实的情感和行为冲动可能会破坏教学效果,可能让他们显得不专业,因此在他们穿梭于教学场景和生活场景之中,他们也时时面临着身份角色的冲突。在生活中,他们是父母、子女、妻子、丈夫、朋友,在学校里,他们是师长、是上级或下属,是学者或学生。这样的角色冲突常见于多种行业,敬业乐业的人大多有鲜明的职业属性,这并无不妥。然而对教师来说,角色冲突带来的矛盾对工作具有更大的影响,让教学充满了不可控性,这必须引起思考和关注。
但L老师在意识之下,也许就没有把教育教学与个人生活看得不可调和,亦或是她的实际情况让她避免去经受着两方强烈的冲突。实际上L老师也没有刻意强化教师这一职业外衣的作用。正如以上的几种角色定位所示,她十分自然地以人与人交往的平等姿态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教师是她的工作,亦是她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中的她有情有趣,作为教师她亦是如此。在她眼里,学生是和自己女儿一样的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女儿作为小学生也给自己带来许多教育启发和灵感。在生活中她能发现教育的无处不在,在工作时她朴实地贴合着生活。用教育的眼光看生活的琐事,用生活的触角感受教育的真实。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一体的,对教育本身如此、对学生无二、对教师亦然。
参考文献
[1] 王枬.教师印迹:课堂生活叙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