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这座城的缘分,并非一见钟情。
我曾经写过彼时情景,在接近十岁那年,我还没有觉醒,我甚至没有等到豆蔻年华的到来,就踏上去往父亲家乡的旅程。父亲家乡叫蚌埠,蚌是河蚌,包孕珍珠,因此父亲口口声声说那里马路都铺着水晶;埠是岸上码头,父亲说那里有一条大河,船来船往,穿城而过,壮丽极了。我和二姐被石浩老师带领着,被马车长途汽车和火车拉着拽着驮着,七天的时间,历尽艰辛,到达了父亲家乡,这个叫蚌埠的城市。
茫然四顾,没看见水晶铺成的马路,倒是第一次看见了不同于新疆的那种八卦布局的街道(我出生于新疆特克斯)。我站在那里,内心是对陌生的抗拒,耳朵里是火车长啸的声音,蒸汽排放的声音,敲打铁轨的声音,梦想破灭的声音,伤心哽咽的声音……我被这些声音包裹,张口结舌。大概是那一天我才有点明白,不是所有道路,都可通往太极之眼。
我如同一个旧时女子,远嫁他乡,谎言有如期许之美,憧憬、怀想,继而委屈、失望,但我已别无选择。
以此为比喻,我需要来给这座城市一个性别了,是“他”,不是“她”。这样,我便可在天长日久中,慢慢被他拥抱和疼爱,被他感染和融化。我这个被父母“包办了婚姻”的女子,在无数次与他的耳鬓厮磨中,不经意,就那样瓦解了我的抗拒和失落,变得温情而柔软,如同蜿蜒穿过城市的淮河流水;如同流水之于丰美的土地和植被,我已被这情感渗透。我开始用画笔描绘他,用文字表达他,嫩叶和蓓蕾,缀满我岁月的枝头。而我什么时候爱上他,自己并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恰恰就是在我写下“我与这座城的缘分,并非一见钟情”之时,我意识到,我爱他。
着实,不爱他时,我无法理解他作为一个男人的丰富。即便他怀抱里什么都有,如此丰足,甚至复杂。他的这些丰富,被表述为“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物产”“精神”。而在我对他最初的认知里,可能就是一个我没见过的植物,比如莲藕。起码来蚌埠之前,我没见过莲藕;书本上看见过图片,一节藕的旁边写有一句成语:藕断丝连。没法理解这四个字。直到他从怀抱里掏出许多被泥包裹着的藕节,他带给了我人生惊奇,问奶奶,这是红薯吗?其实红薯我也没见过。奶奶笑弯了腰。
还有蝉,书上说它会叫“热啊热啊”,百思不得其解,一只虫子的语言会这样神奇吗?我爬上林子里的一棵树,因为我总是听到它在林中的叫声——知了知了。它长得和书上一模一样,我看见它时,它的叫声戛然而止。书上的描述并不准确。为什么是这样,没人告诉我。骑在树枝上,往更高的树冠张望,可以看见天上有一朵云,表情是温柔的人脸,看见这样的云,是不是应该哭泣才对?于是我就哭了。我的哭泣霎时感染了满树群蝉,为渲染气氛它们一起唱出“知了——知了——”的歌声。知了懂得了我的悲伤,我于是受到慰藉,心满意足,带着几条被枝杈划出的血痕,还有一腿的大小“鼓包”,从树上下来。
原来那林子里有蚊子。这之前,我也没见过蚊子。饥饿的时候,蚊子们喜欢“嗯嗯”的抱怨,问题是它们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仿佛它们就是为饥饿而生。蚊子们嘴衔着蜇针不停去扎我的肌肤,它每扎一下,就从那儿生长出一个鼓包,别人的鼓包只需要涂上一点唾液就会消下去,我的却一直在感染溃烂。没人管我的伤口。奶奶说这是水土不服,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当腿上溃烂的鼓包愈合结疤并脱落,形成七星阵的时候,我学会了藏住一些东西,譬如我不再哭泣。我把对故土的思念藏在心底,学会认识他,接受他。
是的,认识他,接受他。我仅存的思念只够我用来暗示自己并不属于这块土地,然而我必须在这块土地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作为一个男人,有着深厚的内涵。“南米北面,南茶北酒,南舟北车,南蛮北侉”,说的都是他。南北方,既于此以一条河为分界,北称“黄淮”,南称“江淮”,“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又在这里过渡交融,包括自然禀赋和人文创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明特征,我们称之为“淮河文化”。在有意无意对其追根溯源中,我发现他既有历史积淀与灿烂华章,又有现实火热与愿景之美,我毅然转身,开始一次一次走近他,走进他……
他拥有极短且无常的春季,飘浮的柳絮像点点飞雪,还没有被风卷出一点气势,春天就逝去了。这么一说,仿佛带了无限伤感。尤喜这伤感,就像喜欢无尽岁月。于是趁着这好风,再一次登上涂山,享受初春阳光从后脑勺悄悄钻进脖子里的感觉。目光所及处,并不都是山,还有平原,平原尽头是森林,森林的线条隐藏在大自然的构图里,让你想象天边、远方、故乡。目光收回,淮河就在眼前,说她伤害过人千百次,便有大禹为之殚精竭虑,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典故;于是妻子望夫,化作石像,石像就在身后不远处。无法想象淮河的暴怒,因为此刻她是如此敦厚和善,母性十足。她在吸纳所有过往,七千年风雨雷电,人间是非,爱恨情仇,她一点一点积淀和淘洗。当天边渐渐出现橙色晚霞,她在远处低回宛转,似乎只为了告诉我,無论是离开还是归来,你都只能徘徊于某种无法言说的远近之间,如同天边那一朵游移的云。如同故乡,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如梦如幻,又触手可及。那么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在问自己,也在问你。
我从伊犁河边那座城,来到淮河岸边这座城,来到你身边,我可让心中万千情感都如同单纯的雨滴落下来吗?固然这温暖的落下,有一种揪心的平静和疼痛。
是的,我爱他。
我曾经写过彼时情景,在接近十岁那年,我还没有觉醒,我甚至没有等到豆蔻年华的到来,就踏上去往父亲家乡的旅程。父亲家乡叫蚌埠,蚌是河蚌,包孕珍珠,因此父亲口口声声说那里马路都铺着水晶;埠是岸上码头,父亲说那里有一条大河,船来船往,穿城而过,壮丽极了。我和二姐被石浩老师带领着,被马车长途汽车和火车拉着拽着驮着,七天的时间,历尽艰辛,到达了父亲家乡,这个叫蚌埠的城市。
茫然四顾,没看见水晶铺成的马路,倒是第一次看见了不同于新疆的那种八卦布局的街道(我出生于新疆特克斯)。我站在那里,内心是对陌生的抗拒,耳朵里是火车长啸的声音,蒸汽排放的声音,敲打铁轨的声音,梦想破灭的声音,伤心哽咽的声音……我被这些声音包裹,张口结舌。大概是那一天我才有点明白,不是所有道路,都可通往太极之眼。
我如同一个旧时女子,远嫁他乡,谎言有如期许之美,憧憬、怀想,继而委屈、失望,但我已别无选择。
以此为比喻,我需要来给这座城市一个性别了,是“他”,不是“她”。这样,我便可在天长日久中,慢慢被他拥抱和疼爱,被他感染和融化。我这个被父母“包办了婚姻”的女子,在无数次与他的耳鬓厮磨中,不经意,就那样瓦解了我的抗拒和失落,变得温情而柔软,如同蜿蜒穿过城市的淮河流水;如同流水之于丰美的土地和植被,我已被这情感渗透。我开始用画笔描绘他,用文字表达他,嫩叶和蓓蕾,缀满我岁月的枝头。而我什么时候爱上他,自己并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恰恰就是在我写下“我与这座城的缘分,并非一见钟情”之时,我意识到,我爱他。
着实,不爱他时,我无法理解他作为一个男人的丰富。即便他怀抱里什么都有,如此丰足,甚至复杂。他的这些丰富,被表述为“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物产”“精神”。而在我对他最初的认知里,可能就是一个我没见过的植物,比如莲藕。起码来蚌埠之前,我没见过莲藕;书本上看见过图片,一节藕的旁边写有一句成语:藕断丝连。没法理解这四个字。直到他从怀抱里掏出许多被泥包裹着的藕节,他带给了我人生惊奇,问奶奶,这是红薯吗?其实红薯我也没见过。奶奶笑弯了腰。
还有蝉,书上说它会叫“热啊热啊”,百思不得其解,一只虫子的语言会这样神奇吗?我爬上林子里的一棵树,因为我总是听到它在林中的叫声——知了知了。它长得和书上一模一样,我看见它时,它的叫声戛然而止。书上的描述并不准确。为什么是这样,没人告诉我。骑在树枝上,往更高的树冠张望,可以看见天上有一朵云,表情是温柔的人脸,看见这样的云,是不是应该哭泣才对?于是我就哭了。我的哭泣霎时感染了满树群蝉,为渲染气氛它们一起唱出“知了——知了——”的歌声。知了懂得了我的悲伤,我于是受到慰藉,心满意足,带着几条被枝杈划出的血痕,还有一腿的大小“鼓包”,从树上下来。
原来那林子里有蚊子。这之前,我也没见过蚊子。饥饿的时候,蚊子们喜欢“嗯嗯”的抱怨,问题是它们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仿佛它们就是为饥饿而生。蚊子们嘴衔着蜇针不停去扎我的肌肤,它每扎一下,就从那儿生长出一个鼓包,别人的鼓包只需要涂上一点唾液就会消下去,我的却一直在感染溃烂。没人管我的伤口。奶奶说这是水土不服,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当腿上溃烂的鼓包愈合结疤并脱落,形成七星阵的时候,我学会了藏住一些东西,譬如我不再哭泣。我把对故土的思念藏在心底,学会认识他,接受他。
是的,认识他,接受他。我仅存的思念只够我用来暗示自己并不属于这块土地,然而我必须在这块土地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作为一个男人,有着深厚的内涵。“南米北面,南茶北酒,南舟北车,南蛮北侉”,说的都是他。南北方,既于此以一条河为分界,北称“黄淮”,南称“江淮”,“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又在这里过渡交融,包括自然禀赋和人文创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明特征,我们称之为“淮河文化”。在有意无意对其追根溯源中,我发现他既有历史积淀与灿烂华章,又有现实火热与愿景之美,我毅然转身,开始一次一次走近他,走进他……
他拥有极短且无常的春季,飘浮的柳絮像点点飞雪,还没有被风卷出一点气势,春天就逝去了。这么一说,仿佛带了无限伤感。尤喜这伤感,就像喜欢无尽岁月。于是趁着这好风,再一次登上涂山,享受初春阳光从后脑勺悄悄钻进脖子里的感觉。目光所及处,并不都是山,还有平原,平原尽头是森林,森林的线条隐藏在大自然的构图里,让你想象天边、远方、故乡。目光收回,淮河就在眼前,说她伤害过人千百次,便有大禹为之殚精竭虑,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典故;于是妻子望夫,化作石像,石像就在身后不远处。无法想象淮河的暴怒,因为此刻她是如此敦厚和善,母性十足。她在吸纳所有过往,七千年风雨雷电,人间是非,爱恨情仇,她一点一点积淀和淘洗。当天边渐渐出现橙色晚霞,她在远处低回宛转,似乎只为了告诉我,無论是离开还是归来,你都只能徘徊于某种无法言说的远近之间,如同天边那一朵游移的云。如同故乡,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如梦如幻,又触手可及。那么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在问自己,也在问你。
我从伊犁河边那座城,来到淮河岸边这座城,来到你身边,我可让心中万千情感都如同单纯的雨滴落下来吗?固然这温暖的落下,有一种揪心的平静和疼痛。
是的,我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