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从城市发展和商业布局考虑,决定拆除建于上世纪80年代,郑州市最大生意也最红火的亚细亚商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决定竟引起了市民强烈反响。
究竟什么原因,让郑州人对它寄托着深深的眷恋?
翻开“亚细亚”不太厚的商业记录,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郑州。当时这座城市中最大的百货大楼,营业面积还不足7100平方米。郑州市提出借改革开放的大潮,向全国商贸中心的目标冲刺的口号。当人们对这似乎痴人说梦的口号持怀疑态度时,一群年轻人却嗅到了商业大变革的气息。
1989年春,亚细亚作为郑州唯一的股份制企业,在郑州市百年老街德化街街口隆重开业,以别出心裁的方式亮相中原腹地。
开张的当天,郑州城内万人空巷,顾客潮水般涌来。下午6点营业大厅便早早关闭,因为所有货物基本被抢购一空,这在郑州是史无前例的。
亚细亚以新中国商业从未有过的崭新理念和姿态,率先冲破了计划经济商业体制的缺口,在热气蒸腾的大环境中,表现出了野性十足的特征,短期内,连续创造了中国商界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个设立商场迎宾小姐、电梯小姐、并推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微笑式服务。美女的微笑,上帝的感觉,初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构成了挡不住的诱惑。随着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用语,更是名扬四方。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成为全国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
亚细亚的冲击波,引领了全国商业改革的大潮。一系列标新立异的商业活动,全新的服务理念,一时间让郑州成为购物的天堂,亚细亚成了“上帝”最爱光顾的场所。在当时孔雀东南飞的年代,全国竟有30多个省市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员工摩肩接踵挺进中原,希望在这里取到商业真经。
就像亚细亚商场正门上方那颗光焰四射的“野太阳”,迅速膨胀起来的亚细亚借势要将自己这艘商业航母驶出郑州,实现 “野太阳”那31条烈焰所象征的,将光芒照射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随之,亚细亚向外实施扩张,采取银行借贷的方式在省内外建起了9个大型连锁商厦。这一时期的亚细亚从省内到省外、从天上到地下同时拉开了战场,对郑州人民进行了一次暴风骤雨般的商业洗礼。当空中飘下印有“亚细亚商场”字样的万张彩票时,最先承接它们的是市内三角公园的青铜巨鼎。随之,一个取名为“商城”的大厦开始试营业。紧接着,围绕在亚细亚的周围,华联商厦、天然商场、人民商城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令人目不暇接,同时挤进市场经济的炼狱。
新开业的几家商场与亚细亚比肩而立,遥相呼应、来势凶猛。它们让亚细亚人感到了危机,亚细亚开始接招。它利用店庆将亚细亚的彩票和大礼包,伴着飞机的轰鸣从空中撒落在郑州人的头上。就在市民沸腾于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时,亚细亚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巨奖销售。此举让其他商场的老总坐不住了,竞相效仿,趋之若鹜,抛出了万元巨奖、三室一厅、出国旅游、奥迪轿车等等。然而一个个具有诱惑力的大奖伴着震天的吆喝声,最终将他们全部拖进了价格大战的漩涡中。
此刻的“二·七纪念塔”像是立在商场群中的一把双刃剑,时刻等待着搏杀的机会。而最先被击垮的是人民商场,它刚一披挂上阵,还没施展身手,即被滚滚而来的经济浪潮吞没了。
当年,为了应对亚细亚接二连三的出招,围绕“二·七纪念塔”周边的五大国有商场成立了联谊会,名曰联谊,实则为联手对付亚细亚。一时间,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亚细亚应接不暇,加上它颇为自负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导致的失误,分布在各地的连锁店由于资金与人才断链而纷纷落马,亚细亚这艘商业航母最终触礁沉没。一句“我的最爱我的痛”为这个经不起成功淘洗,被自己打败了的英雄唱起了挽歌。
转了一圈,亚细亚又回到了原点,不同的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此时曾对它实施铁壁合围的五大商场也已是强弩之末,长时间过度的商业竞争,已使它们精疲力尽。
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也许是中原人特有的商业基因所致,早在300多年前,也是在这方土地上,和亚细亚同样,郑州巩义境内的康百万家族也引领时代之先,上演了一场名扬天下的商业大戏。伴着这场大戏,康家的一个领军人物竟被奉为“活财神”进入北方的千家万户。
从明代至清末,钟灵毓秀的嵩山脚下洛水河畔,一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青灰色建筑群内,康氏家族演绎出的商业辉煌是:“脚踏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其运势延续12代,历经400余年。
只红火了不足10年的亚细亚商业集团与之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能相提并论,但其文化影响、经商理念却有着相似之处。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政新博士介绍:康百万延续的时间比亚细亚长,从运河经伊洛河往西部转运粮食,在铁路没有出现以前,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候,是延续几百年的交易形态。康氏家族的商贸形成、发展,有其历史积淀,而亚细亚从知名到败落,也就是三四年。
应当讲,中原不乏经商的基因,但面对现代的经营理念,亚细亚只是一个为后来者“趟雷”的悲剧式英雄。当年,置身于躁动不安青春期的它,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商业运营中只强调竞争意识,而丢掉了中国商人酿造的千年经典——和气生财。以它设在广州的连锁店倒闭为例,原本初来乍到,事事应当躬亲谦和、步步为营。但却不然,依仗财大气粗,亚细亚刚一登陆广州就违反商业基本规则,把郑州商战恶性竞争的手段用到了广州,其结果遭到了当地同行的联合围剿。
在这一点上,亚细亚的前辈康氏商业集团却远胜一筹。康家发迹之初,为了占领当时影响全国棉花市场的陕西泾阳,数艘大船满载布匹,沿渭河逆流而上来到泾阳的康家,遇到的对手是当时已垄断泾阳棉布市场的徽商王有亭。对于康家的到来,王有亭百般刁难,但康家却稳扎稳打,利用自己布匹量大的优势杀价抛售,与王有亭玩起了价格技巧。误以为康家害怕要抛货撤退的王有亭,对康家抛出的布匹大量吃进,让他没料到的是,康家充足的布匹源源不断流向市场,最终导致了王有亭资金无法周转而倒闭。此时的康家并未趁火打劫,而是收下了王家的库存,救王家于危难之中,并扶持其重整家业。此后在康家建立泾阳棉花商业王国的过程中,王有亭的后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康家发迹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代,规模宏大的康家大院初建于乾隆年间,它的奠基者是第十二代掌门人康大勇。当年康大勇抓住了康熙皇帝重视漕运的机遇,靠着三条小船和一条大船,从门前的洛河扬帆起程,而后由洛汭进入黄河,把巩县的煤运到开封,又把苏杭的丝绸和盐运到洛阳和巩县。
之后,随着康家船队的不断扩大,航运能力的增强,其活动范围南到南京、苏州,北达北京、天津,西至三门峡、洛阳、西安,东到山东临清、济南、临沂。
一个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中,总会有几个杰出的灵魂人物出现。在康氏家族的历史演化中,康应魁算得上是个少见的精英人物。康大勇谢世后,自小因为父亲身体欠佳,早早开始操持家务的康应魁成了康家第十四代主事人。康应魁有胆有识,靠着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商业信誉,将康家的商业王朝做到了极致。
不满足于祖上创下航运基业的康应魁,眼睛盯在了黄河两岸,他要建立起一个良田千顷的财富帝国。土厚地广的华北大地给康应魁留下了兼并土地的空间。这一时期的他,生意触角每延伸到一处,总是先买地,再垄断经营。准确地说以康应魁为代表的康氏家族是发在水上,富在土上。
在康应魁看来,中原历来是战火频仍之地,仅以商贸为生,非万全之策,战争能毁灭浮财,却不能毁坏土地。他的信条是:种地钱是万万年钱,生意钱是年年钱,手艺钱是天天钱,只有土地才长远。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康应魁在沿黄许多地方大量购置田产,以防患于未然。
当年康应魁利用陕西泾阳棉花种植量大的优势,建立起的棉花商业王国,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格局。全盛时掌控了半个中国的布匹批发市场,这块风水宝地使得康应魁临终前还反复叮咛子孙 “宁舍巩县,不舍泾阳”。当时泾阳经营得非常好,因为那一带战争相对较少,灾害也比较少。
继陕西泾阳之后,康应魁又在山东兰水、沂南、沂水、日照等地,买下土地5000余亩。此举让康家进入了鼎盛时期,一跃成为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富贾巨商。
在康百万庄园的第三院大门内,即是康家“留余堂”,堂正中高悬着中华名匾 “留余”匾。这块留余匾向后人讲述了康家十二代经商为人的原则,道出了康家昌盛不衰的秘诀: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如果说康百万庄园所处的地域是块靠山面水的风水宝地,那么这块留余匾则让他们聚足了人气。正是这股人气,造就了康氏家族数百年的兴盛。相反,这块土地上的后生——亚细亚商业集团却没有那么幸运。原因是它引进了竞争、挑起了竞争却也僵化了竞争,没有在转型时期利用区位优势走大流通、大交换、大批发之路,而是聚在小商圈里与对手拼斗得你死我活,使竞争变得狭隘,从而丢失了中国人数千年来的处事经典——刚易折、方易挫、骄易堕、满易损。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庚子之变后,西逃的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自西安移驾回京,沿途吃大户,在山西吃了乔家,来到河南吃康家。为接待两宫,康家耗银百万两。临别时慈禧一句“没成想,这山窝窝里还有这样百万之富的人家”。此言让康氏家族算是得了皇封,“康百万”称谓自此流传民间。也正是有了这一皇封,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余年,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家族,开始步入了他的没落期。同样给中原大地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古至今,中原的地域优势曾引得无数商家演绎了一场场商业剧,他们的崛起与沉落都已成为今天中原大地上的一笔财富和底蕴。历史几经洗牌,如今置身于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古都商城郑州,几经跌宕起伏已步入了她的成熟期,继亚细亚引起的商战之后,她瞄准了河南粮食大省的优势,打出粮食期货交易这张牌。
博士李政新说,河南占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小麦占四分之一。就是说全国人民吃十个馒头,有两个多馒头的面粉是河南提供的,这为在河南开展粮食期货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区位优势给予古老商都的实惠,正是靠着这一优势,从古至今数千年在这块滋生商机的热土上,曾绽放出无数商业奇葩。从中国的商业始祖王亥到保护商人利益的郑桓公;从爱国商人弦高到富甲一方的“活财神”康百万;包括像流星般绚丽绽放后划过天际的亚细亚,他们都敢为人先,曾引领过一个时代的新潮,影响过商业发展的进程,改写过中国的商业史,这一幕幕历史的画卷让如今的人们依然回味无穷。
究竟什么原因,让郑州人对它寄托着深深的眷恋?
翻开“亚细亚”不太厚的商业记录,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郑州。当时这座城市中最大的百货大楼,营业面积还不足7100平方米。郑州市提出借改革开放的大潮,向全国商贸中心的目标冲刺的口号。当人们对这似乎痴人说梦的口号持怀疑态度时,一群年轻人却嗅到了商业大变革的气息。
1989年春,亚细亚作为郑州唯一的股份制企业,在郑州市百年老街德化街街口隆重开业,以别出心裁的方式亮相中原腹地。
开张的当天,郑州城内万人空巷,顾客潮水般涌来。下午6点营业大厅便早早关闭,因为所有货物基本被抢购一空,这在郑州是史无前例的。
亚细亚以新中国商业从未有过的崭新理念和姿态,率先冲破了计划经济商业体制的缺口,在热气蒸腾的大环境中,表现出了野性十足的特征,短期内,连续创造了中国商界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个设立商场迎宾小姐、电梯小姐、并推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微笑式服务。美女的微笑,上帝的感觉,初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构成了挡不住的诱惑。随着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用语,更是名扬四方。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成为全国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
亚细亚的冲击波,引领了全国商业改革的大潮。一系列标新立异的商业活动,全新的服务理念,一时间让郑州成为购物的天堂,亚细亚成了“上帝”最爱光顾的场所。在当时孔雀东南飞的年代,全国竟有30多个省市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员工摩肩接踵挺进中原,希望在这里取到商业真经。
就像亚细亚商场正门上方那颗光焰四射的“野太阳”,迅速膨胀起来的亚细亚借势要将自己这艘商业航母驶出郑州,实现 “野太阳”那31条烈焰所象征的,将光芒照射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随之,亚细亚向外实施扩张,采取银行借贷的方式在省内外建起了9个大型连锁商厦。这一时期的亚细亚从省内到省外、从天上到地下同时拉开了战场,对郑州人民进行了一次暴风骤雨般的商业洗礼。当空中飘下印有“亚细亚商场”字样的万张彩票时,最先承接它们的是市内三角公园的青铜巨鼎。随之,一个取名为“商城”的大厦开始试营业。紧接着,围绕在亚细亚的周围,华联商厦、天然商场、人民商城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令人目不暇接,同时挤进市场经济的炼狱。
新开业的几家商场与亚细亚比肩而立,遥相呼应、来势凶猛。它们让亚细亚人感到了危机,亚细亚开始接招。它利用店庆将亚细亚的彩票和大礼包,伴着飞机的轰鸣从空中撒落在郑州人的头上。就在市民沸腾于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时,亚细亚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巨奖销售。此举让其他商场的老总坐不住了,竞相效仿,趋之若鹜,抛出了万元巨奖、三室一厅、出国旅游、奥迪轿车等等。然而一个个具有诱惑力的大奖伴着震天的吆喝声,最终将他们全部拖进了价格大战的漩涡中。
此刻的“二·七纪念塔”像是立在商场群中的一把双刃剑,时刻等待着搏杀的机会。而最先被击垮的是人民商场,它刚一披挂上阵,还没施展身手,即被滚滚而来的经济浪潮吞没了。
当年,为了应对亚细亚接二连三的出招,围绕“二·七纪念塔”周边的五大国有商场成立了联谊会,名曰联谊,实则为联手对付亚细亚。一时间,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亚细亚应接不暇,加上它颇为自负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导致的失误,分布在各地的连锁店由于资金与人才断链而纷纷落马,亚细亚这艘商业航母最终触礁沉没。一句“我的最爱我的痛”为这个经不起成功淘洗,被自己打败了的英雄唱起了挽歌。
转了一圈,亚细亚又回到了原点,不同的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此时曾对它实施铁壁合围的五大商场也已是强弩之末,长时间过度的商业竞争,已使它们精疲力尽。
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也许是中原人特有的商业基因所致,早在300多年前,也是在这方土地上,和亚细亚同样,郑州巩义境内的康百万家族也引领时代之先,上演了一场名扬天下的商业大戏。伴着这场大戏,康家的一个领军人物竟被奉为“活财神”进入北方的千家万户。
从明代至清末,钟灵毓秀的嵩山脚下洛水河畔,一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青灰色建筑群内,康氏家族演绎出的商业辉煌是:“脚踏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其运势延续12代,历经400余年。
只红火了不足10年的亚细亚商业集团与之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能相提并论,但其文化影响、经商理念却有着相似之处。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政新博士介绍:康百万延续的时间比亚细亚长,从运河经伊洛河往西部转运粮食,在铁路没有出现以前,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候,是延续几百年的交易形态。康氏家族的商贸形成、发展,有其历史积淀,而亚细亚从知名到败落,也就是三四年。
应当讲,中原不乏经商的基因,但面对现代的经营理念,亚细亚只是一个为后来者“趟雷”的悲剧式英雄。当年,置身于躁动不安青春期的它,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商业运营中只强调竞争意识,而丢掉了中国商人酿造的千年经典——和气生财。以它设在广州的连锁店倒闭为例,原本初来乍到,事事应当躬亲谦和、步步为营。但却不然,依仗财大气粗,亚细亚刚一登陆广州就违反商业基本规则,把郑州商战恶性竞争的手段用到了广州,其结果遭到了当地同行的联合围剿。
在这一点上,亚细亚的前辈康氏商业集团却远胜一筹。康家发迹之初,为了占领当时影响全国棉花市场的陕西泾阳,数艘大船满载布匹,沿渭河逆流而上来到泾阳的康家,遇到的对手是当时已垄断泾阳棉布市场的徽商王有亭。对于康家的到来,王有亭百般刁难,但康家却稳扎稳打,利用自己布匹量大的优势杀价抛售,与王有亭玩起了价格技巧。误以为康家害怕要抛货撤退的王有亭,对康家抛出的布匹大量吃进,让他没料到的是,康家充足的布匹源源不断流向市场,最终导致了王有亭资金无法周转而倒闭。此时的康家并未趁火打劫,而是收下了王家的库存,救王家于危难之中,并扶持其重整家业。此后在康家建立泾阳棉花商业王国的过程中,王有亭的后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康家发迹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代,规模宏大的康家大院初建于乾隆年间,它的奠基者是第十二代掌门人康大勇。当年康大勇抓住了康熙皇帝重视漕运的机遇,靠着三条小船和一条大船,从门前的洛河扬帆起程,而后由洛汭进入黄河,把巩县的煤运到开封,又把苏杭的丝绸和盐运到洛阳和巩县。
之后,随着康家船队的不断扩大,航运能力的增强,其活动范围南到南京、苏州,北达北京、天津,西至三门峡、洛阳、西安,东到山东临清、济南、临沂。
一个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中,总会有几个杰出的灵魂人物出现。在康氏家族的历史演化中,康应魁算得上是个少见的精英人物。康大勇谢世后,自小因为父亲身体欠佳,早早开始操持家务的康应魁成了康家第十四代主事人。康应魁有胆有识,靠着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商业信誉,将康家的商业王朝做到了极致。
不满足于祖上创下航运基业的康应魁,眼睛盯在了黄河两岸,他要建立起一个良田千顷的财富帝国。土厚地广的华北大地给康应魁留下了兼并土地的空间。这一时期的他,生意触角每延伸到一处,总是先买地,再垄断经营。准确地说以康应魁为代表的康氏家族是发在水上,富在土上。
在康应魁看来,中原历来是战火频仍之地,仅以商贸为生,非万全之策,战争能毁灭浮财,却不能毁坏土地。他的信条是:种地钱是万万年钱,生意钱是年年钱,手艺钱是天天钱,只有土地才长远。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康应魁在沿黄许多地方大量购置田产,以防患于未然。
当年康应魁利用陕西泾阳棉花种植量大的优势,建立起的棉花商业王国,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格局。全盛时掌控了半个中国的布匹批发市场,这块风水宝地使得康应魁临终前还反复叮咛子孙 “宁舍巩县,不舍泾阳”。当时泾阳经营得非常好,因为那一带战争相对较少,灾害也比较少。
继陕西泾阳之后,康应魁又在山东兰水、沂南、沂水、日照等地,买下土地5000余亩。此举让康家进入了鼎盛时期,一跃成为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富贾巨商。
在康百万庄园的第三院大门内,即是康家“留余堂”,堂正中高悬着中华名匾 “留余”匾。这块留余匾向后人讲述了康家十二代经商为人的原则,道出了康家昌盛不衰的秘诀: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如果说康百万庄园所处的地域是块靠山面水的风水宝地,那么这块留余匾则让他们聚足了人气。正是这股人气,造就了康氏家族数百年的兴盛。相反,这块土地上的后生——亚细亚商业集团却没有那么幸运。原因是它引进了竞争、挑起了竞争却也僵化了竞争,没有在转型时期利用区位优势走大流通、大交换、大批发之路,而是聚在小商圈里与对手拼斗得你死我活,使竞争变得狭隘,从而丢失了中国人数千年来的处事经典——刚易折、方易挫、骄易堕、满易损。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庚子之变后,西逃的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自西安移驾回京,沿途吃大户,在山西吃了乔家,来到河南吃康家。为接待两宫,康家耗银百万两。临别时慈禧一句“没成想,这山窝窝里还有这样百万之富的人家”。此言让康氏家族算是得了皇封,“康百万”称谓自此流传民间。也正是有了这一皇封,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400余年,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家族,开始步入了他的没落期。同样给中原大地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古至今,中原的地域优势曾引得无数商家演绎了一场场商业剧,他们的崛起与沉落都已成为今天中原大地上的一笔财富和底蕴。历史几经洗牌,如今置身于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古都商城郑州,几经跌宕起伏已步入了她的成熟期,继亚细亚引起的商战之后,她瞄准了河南粮食大省的优势,打出粮食期货交易这张牌。
博士李政新说,河南占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小麦占四分之一。就是说全国人民吃十个馒头,有两个多馒头的面粉是河南提供的,这为在河南开展粮食期货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区位优势给予古老商都的实惠,正是靠着这一优势,从古至今数千年在这块滋生商机的热土上,曾绽放出无数商业奇葩。从中国的商业始祖王亥到保护商人利益的郑桓公;从爱国商人弦高到富甲一方的“活财神”康百万;包括像流星般绚丽绽放后划过天际的亚细亚,他们都敢为人先,曾引领过一个时代的新潮,影响过商业发展的进程,改写过中国的商业史,这一幕幕历史的画卷让如今的人们依然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