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标准不再局限于智力的高低。如何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是学校和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入手,对实现政治理论、现实生活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融合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从基本的知识普及向多元化的能力素质提升转化,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也随之展开。初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的历史经验总结。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属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此时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体现素质教育质量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进步具有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科学教育理念,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强调初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迫切追求。
一、 坚持德育为主的论证式教学模式
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资讯获取的方式。即使是身处农村地区的学校和课堂也无法幸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与学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方法上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已经很难再单纯地相信政治课堂照本宣科,按方抓药式的说教方式。因此,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首先摈弃课堂中的“一言堂”和“权威论”,坚持以德育教学为主,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德”的内涵表现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方向,遵循的是自己本心的选择,顺乎的是自然和社会的准则和规范。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的是符合国情的公序良俗的道理,即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道德。要想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并相信课堂上的“真理”,那么政治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要相信并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政治教师展现出自身道德品质方面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追随者和听众信服。更为重要的是传道的过程是授业的过程,更是解惑的过程。事不鉴不清,理不辩不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需要提供能够佐证其理论知识点的论点论据,梳清理顺其中的因果关系。解答学生的疑惑采取的是辩驳论证式的讲解,更加注重答疑解惑中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论证式教学更能体现出政治课程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二、 坚持兴趣驱动原则,培养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
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形象化的参照物,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主动性的产生源于政治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创设合理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的正向激励,激发出原始的内在驱动力,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将政治知识与初中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轶事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学手段、保持課堂教学的新鲜感。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倡导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积极、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与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所遵循的原则。
三、 注重实践教学体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身教重于言传,实践记录成长。初中政治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政治性鲜明的同时蕴含丰富的思想性。注重理论讲解,更强调知识的内化。因此,初中政治课堂需要政治教师的教学引导,但更需要的是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基础上,实现基于个体理解的知识内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塑造独立的人格和人生的三观。新课程标准提倡将深刻的理论回归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式学习研究,通过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和生活养成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播自我更新、学以致用和终身学习理念思想。在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鼓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提倡科学的探索冒险精神,阶段性地给出富有趣味性、目的性、思想性、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实践调查、个别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独立思考-理解消化-实践再检验”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在课堂之外,书本之外找寻答案,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在成长中进步,实现理论知识、现实生活与成长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得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播理念的课堂,而且成为人格塑造养成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中享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愉悦,又为学生未来的美丽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6.
作者简介:
陈有根,江苏省扬州市,方巷镇中心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从基本的知识普及向多元化的能力素质提升转化,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也随之展开。初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的历史经验总结。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属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此时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体现素质教育质量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进步具有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科学教育理念,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强调初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迫切追求。
一、 坚持德育为主的论证式教学模式
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资讯获取的方式。即使是身处农村地区的学校和课堂也无法幸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与学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方法上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已经很难再单纯地相信政治课堂照本宣科,按方抓药式的说教方式。因此,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首先摈弃课堂中的“一言堂”和“权威论”,坚持以德育教学为主,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德”的内涵表现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方向,遵循的是自己本心的选择,顺乎的是自然和社会的准则和规范。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的是符合国情的公序良俗的道理,即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道德。要想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并相信课堂上的“真理”,那么政治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要相信并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政治教师展现出自身道德品质方面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追随者和听众信服。更为重要的是传道的过程是授业的过程,更是解惑的过程。事不鉴不清,理不辩不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需要提供能够佐证其理论知识点的论点论据,梳清理顺其中的因果关系。解答学生的疑惑采取的是辩驳论证式的讲解,更加注重答疑解惑中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论证式教学更能体现出政治课程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二、 坚持兴趣驱动原则,培养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
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形象化的参照物,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主动性的产生源于政治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创设合理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的正向激励,激发出原始的内在驱动力,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将政治知识与初中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轶事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学手段、保持課堂教学的新鲜感。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倡导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积极、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与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所遵循的原则。
三、 注重实践教学体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身教重于言传,实践记录成长。初中政治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政治性鲜明的同时蕴含丰富的思想性。注重理论讲解,更强调知识的内化。因此,初中政治课堂需要政治教师的教学引导,但更需要的是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基础上,实现基于个体理解的知识内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塑造独立的人格和人生的三观。新课程标准提倡将深刻的理论回归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式学习研究,通过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和生活养成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播自我更新、学以致用和终身学习理念思想。在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鼓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提倡科学的探索冒险精神,阶段性地给出富有趣味性、目的性、思想性、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实践调查、个别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独立思考-理解消化-实践再检验”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在课堂之外,书本之外找寻答案,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在成长中进步,实现理论知识、现实生活与成长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得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播理念的课堂,而且成为人格塑造养成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中享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愉悦,又为学生未来的美丽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6.
作者简介:
陈有根,江苏省扬州市,方巷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