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几乎多数学生都害怕作文,一遇到老师布置下习作任务,有的眉头紧缩,龇牙咧嘴;有的仰天摇头,长吁短叹;有的说不知该如何下手,半天理不出头绪;有的说不知道选择什么素材才能达到要求;有的拼凑半天,也达不到所要求的字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常观察不细致,积累的素材少,提不起一丝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俗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兴趣时,才能产生强劲的习作欲望,他们才有可能发挥聪明才智,主动耐心地去思考、搜集素材,进而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来。这些年来,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在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多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得从实际生活出发,写自己最有印象的内容,写自己最擅长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表述流畅,才能写得好。不论采取如何的措施,习作都必须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一切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又都要回归生活。生活不仅仅需要观察,更需要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得到深切的体验。优秀的习作就在于能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体现出非同寻常,体现出独特的观点。“言前人之所末言,写前人之所未见”,这才是习作的出彩之处。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學生以随笔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切身体验都一一记下来。如果我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的好习惯,便会拥有独特的慧眼,从平凡的事件中悟出发人深思的哲理。例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如此的感悟都来自他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深切体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所要观察的事物,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从简简单单的事物中体会出伟大与深刻的内涵。经过连续的努力练习,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能够写出感动自己继而又感动别人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只要对观察产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无心学习为有心体验,积极性愈来愈高,我们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进行积累,丰富学生作文“食粮”,让学生觉得“有米下锅”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进行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我们的作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发,是作文难写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要改变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就会耽误学习成绩,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思想政治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体活动,更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一系列与作文练习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了,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平时我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之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开展“露一手”活动。只要是学生自己可以操作的,都可以大胆进行展示。这样写作文时,每个学生都会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感。习作课上得非常热闹,作文的质量也非常高。
由于学生积累少,阅历浅,所以学生写作文时总是用不好词句,于是我就在学生作文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从学生的作品上看,有雷同之处,但也发现有那么多自己的感受和创造,难道不是成功之笔吗?
三、多注重练习,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学会自由表达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地表现出来,就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所以自由表达也是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也要更新语文教学模式,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自由,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个性。
在选材上,不一定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催人泪下的好人好事才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丝淡淡的喜悦、一抹幽幽的愁绪,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内容。我们提倡写真人、述真事,对学生而言就是写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悟和体验;而我们恰恰在这里设置了许多的禁区:这是负面的,那是无意义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写作也应当如此。既然是真实的、想急切表现的,就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这样的写作才能写成不平常的平常事,“真实的我”才能实实在在地融入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也显而易见地表现出“真实的我”。
在形式上,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表现形式上的学法指导和表达方式上的技巧训练。然而形式上的束缚,不仅造成了表现形式上的千篇一律,而且影响到学生思维情感的表达,压抑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扼杀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禁锢了学生无边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必须归还学生写作形式上的自由,让文体的形式“百鸟争鸣”。
学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表达形式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人可能担心,若这样会造成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句不连贯,与作文的要求不符。我认为是不要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敢说感写、爱说爱写的问题,然后逐渐让学生感悟如何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自然明理了。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也能提升学生的作品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推动自己主动发展。如果我们能一直让学生把平时的习作当成一件件快乐的事情,转化为自身成长需要的时候,我们必将看到璀璨无比的景象。语文新课标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要我们坚持把新课标中写作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初中语文教学这一片天地将会充满辉煌。
一、多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得从实际生活出发,写自己最有印象的内容,写自己最擅长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表述流畅,才能写得好。不论采取如何的措施,习作都必须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一切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又都要回归生活。生活不仅仅需要观察,更需要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得到深切的体验。优秀的习作就在于能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体现出非同寻常,体现出独特的观点。“言前人之所末言,写前人之所未见”,这才是习作的出彩之处。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學生以随笔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切身体验都一一记下来。如果我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的好习惯,便会拥有独特的慧眼,从平凡的事件中悟出发人深思的哲理。例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如此的感悟都来自他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深切体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所要观察的事物,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从简简单单的事物中体会出伟大与深刻的内涵。经过连续的努力练习,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能够写出感动自己继而又感动别人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只要对观察产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无心学习为有心体验,积极性愈来愈高,我们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进行积累,丰富学生作文“食粮”,让学生觉得“有米下锅”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进行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我们的作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发,是作文难写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要改变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就会耽误学习成绩,浪费时间的错误认识。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思想政治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体活动,更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一系列与作文练习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了,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平时我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之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开展“露一手”活动。只要是学生自己可以操作的,都可以大胆进行展示。这样写作文时,每个学生都会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感。习作课上得非常热闹,作文的质量也非常高。
由于学生积累少,阅历浅,所以学生写作文时总是用不好词句,于是我就在学生作文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从学生的作品上看,有雷同之处,但也发现有那么多自己的感受和创造,难道不是成功之笔吗?
三、多注重练习,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学会自由表达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地表现出来,就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所以自由表达也是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也要更新语文教学模式,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自由,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个性。
在选材上,不一定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催人泪下的好人好事才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丝淡淡的喜悦、一抹幽幽的愁绪,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内容。我们提倡写真人、述真事,对学生而言就是写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悟和体验;而我们恰恰在这里设置了许多的禁区:这是负面的,那是无意义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写作也应当如此。既然是真实的、想急切表现的,就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这样的写作才能写成不平常的平常事,“真实的我”才能实实在在地融入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也显而易见地表现出“真实的我”。
在形式上,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表现形式上的学法指导和表达方式上的技巧训练。然而形式上的束缚,不仅造成了表现形式上的千篇一律,而且影响到学生思维情感的表达,压抑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扼杀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禁锢了学生无边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必须归还学生写作形式上的自由,让文体的形式“百鸟争鸣”。
学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表达形式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人可能担心,若这样会造成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句不连贯,与作文的要求不符。我认为是不要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敢说感写、爱说爱写的问题,然后逐渐让学生感悟如何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自然明理了。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也能提升学生的作品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推动自己主动发展。如果我们能一直让学生把平时的习作当成一件件快乐的事情,转化为自身成长需要的时候,我们必将看到璀璨无比的景象。语文新课标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要我们坚持把新课标中写作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初中语文教学这一片天地将会充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