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的有效环节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在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中,笔者感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捕捉资源——关注生成
  教师不仅要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和孩子反馈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进行引导。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运用,灵活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如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面这位老师就处理得比较成功。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规则: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再走出教室。”
  游戏开始了,师先出示卡片2,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4号说:“4是2的倍数。”6号说:“2是6的约数。”8号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得到在坐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了教室。接着,老师又拿出另一张卡片0.5,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接着再分别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最后剩下了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不再出示卡片了。师:“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这说明什么?”生答:“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意一个自然数的约数。”这时,亮出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新颖有趣的游戏,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老师对3名学生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这一有效生成资源也充分利用、因势利导,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二、精心备课——引导生成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现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的童真和灵性的世界。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除了要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预设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外,更要在课前预设教案时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根据不同的起点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此外还要考虑应对措施,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控课堂,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之后。师:你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个圆吗?学生动手试画:有的学生用圆规画得像模像样;有的则是圆规不动,用手捏着纸转动;还有部分学生居然是用圆形物体沿着边缘画。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生:我用圆规画,把圆规的一脚固定,另一脚围绕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生:我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圆规的一脚不动,捏着纸转动也构成了一个圆。生:我沿着硬币边缘画一圈就画出一个圆。师:用圆规和借助实物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吗?生:一种有圆心,一种没圆心。生:怎么会没有圆心?师:怎么找圆心?生(边说边拿着圆片上来大显身手):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师:是这样吗?大家再找一找半径与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时,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去找半径、直径,还自豪地说这部分知识不要老师教,自己就能够理解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呢。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了共识,从而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三、抓住教学——实现生成
  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在课堂上,学生不是观众,不是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要随着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亮点。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当进行到让学生比较两个相近图形的大小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的算法,只要用“长×宽”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再一问,全班竟然有半数的同学都已经预习了。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和设计好的提问一下全泡汤了。怎么办?惟有随机应变,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呢?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证明一下,行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知的探索中: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合作讨论。教师也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自主探究能给予学生证明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又推动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让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化学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的结果相对已有的认识成果来说,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这是思维活动中最宝贵的品质。它的独特性是主体对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和抽象概括,以达到人类思维的高级状态;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理论、假设、方案或是结论,都包含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注重培养学生不受传统习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到评价改革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践的支撑。其中情境教学就是把新课程和新教材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一个实践上的突破口,它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学会观察、体验,从而进行自主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略作探讨。   一、利用物理实验,再现物理情境   物理
期刊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有助于更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1、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有图文并茂、内容有趣、体裁多样、语言活泼等特点,老师可以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童话故事《丑
期刊
中国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感悟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可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名篇纷呈,争奇斗丽。其中的无数优秀篇章,具有广泛而永恒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至今脍炙人口,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诗词是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诗词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走进诗词,丰富学生
期刊
现在,各校初中毕业班的历史复习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了提高历史复习成效,各校历史教师均采取了很多办法。在这里,围绕中考,我就教、学双方“如何提高历史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就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些探讨。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出现以下相关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就是:  第一,课堂教学上,教师容易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学生
期刊
摘要:“采购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商品采购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角色扮演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要注意前期设计、协调角色扮演法与讲授法的关系、教师的作用发挥、团队配合与个人表现等问题。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采购实务 教学方法    采购实务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
期刊
说作文,怕作文,有的学生一提起“作文”二字就“谈虎色变”,写作能力的滞后也就制约了这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于是,由此及彼,教师在教作文时也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积累,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辟蹊径。  一、究根问底,扶正作文教学的“轨道”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是,笔者从一些学科教研活动中也了解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预设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表面上定得高而全,但在实际课堂生成上没有体现出来,而是流于形式,甚至发生教学目标转移的现象。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体现课堂学习活动的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