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时的效果。方法:对79例新生儿窒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通过竞争性地阻滞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阻断了内潺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阻止脑损伤的进一步发展,缩短新生儿窒息抢救时间,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未见不良反压。
关键词 纳洛酮 新生儿 窒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45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7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试用纳洛酮抢救,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按Apgar评分进行评定,生后1分钟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
一般资料:本组79例,重度窒息51例,轻度窒息11例。男43例,女36例。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15例,过期产儿6例。出生体重2.5~4.0kg者67例,1.5~2.5kg者12例。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26例。产钳助产12例,全臂位2例,胎盘老化5例。本院产科分娩转入小儿科69例,由其他医院分娩后转入10例。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苍白或青紫色,口唇暗紫,喘息样微弱呼吸,肌肉张力松弛。
治疗方法:出生时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清理呼吸道、气囊加压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经初步复苏处理,包括清理口鼻腔通畅气道、建立呼吸、吸氧、纠正酸中毒,要有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良好血氧饱和度,控制惊厥,血液灌注,纠酸扩容、止痉和降低颅内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消除脑干症状等。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组经脐静脉推注,首剂0.05mg/kg,加入10%葡萄注射液5~10ml内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给药1次,待呼吸好转后转监护治疗,连续治疗5~7天,直至呼吸平稳,面色转红。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每例患儿用药前后体温、呼吸及心率、紫绀、意识恢复、浅昏迷、深昏迷,同时注意全身反应、食奶等情况,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24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呼吸平稳,心率>100次/分,抽搐停止,前囟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四肢肌张力正常;②有效:用药24~72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病情恶化或死亡。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应用盐酸纳洛酮后,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在24小时内明显改善21例(80.7%),循环不良症状消失24例(92%),同时意识状态及肢体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明显恢复。治疗组抢教成功4例,有效1例,疗效均显著。对照组有效2例,无效死亡3例。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洛酮使用中未见心律失常、药物过敏、抽搐加重、呕吐等不良反应。
讨论
新生儿窒息病病理改变:在新生儿窒息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释放B-内啡肽而产生呼吸抑制以及肺换气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明显升高,当内啡肽含量增高时,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肺换气不足、高碳酸血症、窒息,继而发生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内啡肽释放越多,对新生儿呼吸抑制越严重。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纳络酮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属于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可降低血浆B-EP水平,解除B-EP对呼吸中枢、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并能清除氧自由基,使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减少窒息时呼吸、循环的损害;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改善颅内缺氧状态,缓解呼吸抑制,纳洛酮的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分钟,故应连续用药至病情稳定。此外,其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改善脑供血,降低颅内压,保护和恢复脑细胞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中毒脑病、脑卒中、颅脑和脊髓损伤、休克、新生儿窒息、心肺脑复苏、眩晕症、阿片类药物过量、麻醉后的催醒等各种疾病。新生儿窒息后由于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首先累及呼吸循环系统,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和心率,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根据纳洛酮药动学特点,可增加呼吸频率、镇静作用被逆转、血压降低也可被纠正。大剂量的纳洛酮应用后可迅速逆转新生儿无呼吸状态,缓解中枢性呼吸衰竭,提高心脑血流量。
综上所述,在分娩过程使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特别是病理产科状态下,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大量释放内啡肽。内啡肽释放越多,对新生儿呼吸抑制越严重。此时复苏关键在于呼吸的恢复和循环的改善,而纳洛酮有此两项功能,在短时间内使新生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缩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时间,降低患儿病死率,有着非常明显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用纳洛酮于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研究中治疗组40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较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能迅速改善缺氧缺血造成的病理损害,无一例抢救失败,且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并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时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7-343.
2 祝文兵,李望云,田静.纳洛酮的儿科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5):389-391.
3 林蔚.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80.
4 钱培德.纳洛酮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84.
关键词 纳洛酮 新生儿 窒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45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7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试用纳洛酮抢救,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按Apgar评分进行评定,生后1分钟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
一般资料:本组79例,重度窒息51例,轻度窒息11例。男43例,女36例。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15例,过期产儿6例。出生体重2.5~4.0kg者67例,1.5~2.5kg者12例。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26例。产钳助产12例,全臂位2例,胎盘老化5例。本院产科分娩转入小儿科69例,由其他医院分娩后转入10例。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苍白或青紫色,口唇暗紫,喘息样微弱呼吸,肌肉张力松弛。
治疗方法:出生时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清理呼吸道、气囊加压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经初步复苏处理,包括清理口鼻腔通畅气道、建立呼吸、吸氧、纠正酸中毒,要有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良好血氧饱和度,控制惊厥,血液灌注,纠酸扩容、止痉和降低颅内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消除脑干症状等。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组经脐静脉推注,首剂0.05mg/kg,加入10%葡萄注射液5~10ml内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给药1次,待呼吸好转后转监护治疗,连续治疗5~7天,直至呼吸平稳,面色转红。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每例患儿用药前后体温、呼吸及心率、紫绀、意识恢复、浅昏迷、深昏迷,同时注意全身反应、食奶等情况,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24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呼吸平稳,心率>100次/分,抽搐停止,前囟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四肢肌张力正常;②有效:用药24~72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病情恶化或死亡。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应用盐酸纳洛酮后,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在24小时内明显改善21例(80.7%),循环不良症状消失24例(92%),同时意识状态及肢体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明显恢复。治疗组抢教成功4例,有效1例,疗效均显著。对照组有效2例,无效死亡3例。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洛酮使用中未见心律失常、药物过敏、抽搐加重、呕吐等不良反应。
讨论
新生儿窒息病病理改变:在新生儿窒息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释放B-内啡肽而产生呼吸抑制以及肺换气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明显升高,当内啡肽含量增高时,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肺换气不足、高碳酸血症、窒息,继而发生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内啡肽释放越多,对新生儿呼吸抑制越严重。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纳络酮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属于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可降低血浆B-EP水平,解除B-EP对呼吸中枢、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并能清除氧自由基,使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减少窒息时呼吸、循环的损害;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改善颅内缺氧状态,缓解呼吸抑制,纳洛酮的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分钟,故应连续用药至病情稳定。此外,其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改善脑供血,降低颅内压,保护和恢复脑细胞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中毒脑病、脑卒中、颅脑和脊髓损伤、休克、新生儿窒息、心肺脑复苏、眩晕症、阿片类药物过量、麻醉后的催醒等各种疾病。新生儿窒息后由于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首先累及呼吸循环系统,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和心率,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根据纳洛酮药动学特点,可增加呼吸频率、镇静作用被逆转、血压降低也可被纠正。大剂量的纳洛酮应用后可迅速逆转新生儿无呼吸状态,缓解中枢性呼吸衰竭,提高心脑血流量。
综上所述,在分娩过程使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特别是病理产科状态下,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大量释放内啡肽。内啡肽释放越多,对新生儿呼吸抑制越严重。此时复苏关键在于呼吸的恢复和循环的改善,而纳洛酮有此两项功能,在短时间内使新生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缩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时间,降低患儿病死率,有着非常明显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用纳洛酮于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研究中治疗组40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较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能迅速改善缺氧缺血造成的病理损害,无一例抢救失败,且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并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时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7-343.
2 祝文兵,李望云,田静.纳洛酮的儿科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5):389-391.
3 林蔚.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80.
4 钱培德.纳洛酮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