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提升传统文化育人实效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民族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在高职院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已得到扶持与推广。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用三年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到实践证明太极拳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面有实效,对学生的宇宙观、处世观、道德观均有正向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带课堂进社区,助力全民健身,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育人;太极拳;天人合一;为而不争;中正谦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18-03
  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2006年5月,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拳术之一的太极拳术,是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辩证理念为核心,结合中医脏象学、气血津精学、体质学、经络学,以及导引术、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借力发力、动可制敌、静可养身的中国传统拳术。
  一、国家政策推动太极拳进校园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为“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加强健康教育,要“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要“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2017年3月,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沃土和氛围”“武术、太极都可以进”校园。
  二、太极拳进高职院校研究现状
  (一)一般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现状
  “体育院校是太极拳课程发展的先头军”“尤其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1],它们推动了高校太极拳课程的优化、完善与发展。
  一般高校太极拳是作为公共体育的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的课程,大部分的研究也是以太极拳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困境、方法或策略为主要内容,像《高职院校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与策略》[2]《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路径》[3];也有个别研究者研究太极拳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发扬和传承策略。[4]
  从所查找到的资料来看,所有研究者的专业研究方向都是体育方向,没有像我这样作为太极拳爱好者,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份进行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并以此来研究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提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实效,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我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
  2017年9月基础学院体育教研室开设太极拳项目教学时,本校没有专职的太极拳教师,主要是公共体育教师,也包括部分湖南师大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研究生。
  自2018年多名教师拜长沙武当丹凤朝阳门派第九代传人曹先稳老先生系统学习武当丹凤朝阳系列太极拳。有三位教师参加2019年太极拳公开赛(长沙站)暨湖南省第十届太极拳锦标赛,荣获集体项目二等奖。
  2019年11月,一位老师参加湖南省太极拳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并注册为湖南省太极拳协会一级裁判员、湖南省太极拳运动协会中级教练员。
  教师在修习太极拳的同时,利用我校的专业优势(中药学院开设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自觉地将太极拳与人体脏象、经络、体质等内容联系起来,因而这些太极拳老师对太极拳理论与动作的理解都比一般的太极拳学习者要透彻、深刻。
  这样深入学习太极拳的师资队伍为开设优秀课程提供了关键因素。
  2.我校太极拳教学实践情况
  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我校基础学院体育教研室自2017开始在10个体育项目教学中开设太极拳这一项目,每学期为近400名学生提供学习太极拳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将太极与养生知识衔接起来;课后,以教师为主入社区进行太极拳教学,并让学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所学太极拳为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太极与养生的讲座,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为适应我国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2019年我校增开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大多服务于养老、康复方向,为适本专业学生就业要求,我们特开设一套“八段锦”的课程以调理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精、气、神。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保健操,至今流传近千年,武当先人在这套操的基础上再作适度延伸。“八段锦”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动作。
  我们就以第一个动作——调理脾胃臂单举为例简单讲讲太极拳与阴阳、五脏六腑、中医经络营卫等的关系。
  双手无名指、中指沿胆经(内侧为肝经)往上提,提至腋下送出手掌,慢慢松肩,翻掌掌心朝下,沉肩、坠肘、压腕送手指,手指放松,气从指尖出。双掌相向挤压至于胸前,右手慢慢往下压,左手掌再往下压。
  左手保持下按,右手掌从身体左前侧慢慢升到关元穴,出左脚(先送膝盖,再脚踝,然后脚尖),右手掌继续上抬,与眼平行时慢慢翻掌,视线跟随左手中指往上走,直到自己的手、颈的极限,停留五秒。手掌旋轉往下压,膝盖由微屈,随着手掌的下压而慢慢站直。这一按一举一抬头牵引内脏,尤其是脾胃肝胆。胃主降,脾主升,此动作使水谷得以下行,水谷精微才能输送,布往全身。肝主疏泄,肝脏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平衡协调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的升降出入。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那么就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气和志达,血气平和。胆与肝相连,助肝的疏泄作用。   “八段锦”的各个动作都与人体五脏六腑、骨胳经络、营卫相融,从而加深了这套“八段锦”的实用作用,使人体正气充盈,经络通畅,五脏六腑得以修复,人体内阴阳得以平衡。它以天地之灵气,辅佐人体之正气、化解体内之浊气,人体的气血更加充盈、精力更加旺盛,脏腑功能得以提升,达到修身养性的意愿。只要人们能用心去做,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收到很大的成效。
  除这套动作柔和、速度缓慢、拳式简易“八段锦”外,我们课堂还教授丹凤朝阳系列拳术:朝阳一路、朝阳二路、灵鹫等,这些拳术都以增强体能为主,主要是考虑到年轻的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还有防身制敌的要求,让学生在熟练一招一式后,我们还进行拆招、擒拿、格斗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从内心改变对太极的认识:太极拳不只是老年人的运动,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养生方式。对青少年来说,练太极拳以健体魄、强筋骨为主;对中年人来说,则是以壮筋骨、调气血为主;对老年朋友来说,练太极拳是以舒筋骨、活气血为主。也就是说,练太极拳的宗旨根据每个人不同体质,于外增强体能,于内调理阴阳与气血。
  三、太极拳提升传统文化育人实效
  太极拳理论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在教授学生一招一式中渗透着对学生宇宙观、处世观、道德观的影响。
  (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词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周敦颐在《太极图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分阳,两仪立焉。”这“两仪”可以理解为天地、阴阳、刚柔、动静、春秋等。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为思想来源,其中思想核心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周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是一个开放但又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身体机能受着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社会关系的变动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人应顺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达到人自身和谐统一。
  在练习太极拳时,以修习者本人为中心,依据自己的体能,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进行练习。身强体壮者练拳套路时柔中带六七分力,体弱者则根据自己的体能柔中带力,最开始可能只有二、三分力,渐渐地随着体能的增加,拳掌中的柔中带力可以增加。这样练习者自身阴阳、动静、刚柔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太极拳所讲究的“形到、意到、气到”天人合一整体观、宇宙观境界,以此实现保养正气、防御病邪的中国传统养生之法。
  (二)积极进取、为而不争的处世观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渐趋成熟,再到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成为主导文化,之后在中国文人身上表现为:儒显佛道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人在无出路、不得志时要修德养身,通达、得志时要积极进取,努力为家、为国、为天下人谋福利。道家哲学强调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这原本是帝王的统治之术,即君、臣、民之间是“各有其位、各守其职、各理其充、各行其治”[5]的和谐有序的关系。这“‘无为’”的基本涵义是遵循事理与实际条件去做事”[6]。因此这“无为”可以达到“无不为”境界。
  郭华帅认为“太极拳以柔化为主”[7]。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吴氏太极拳传承人张全亮老师总结太极拳技击要领“上如行云随风变,下如流水顺势走”[8]这是强调太极拳的动作要如行云流水,气势要绵延不绝。李雅轩老师总结太极拳为大松大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样就可以练就无坚不摧的有韧性的内劲。练太极拳就要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心性,既有水静守柔弱的本性,同时又有水“善利万物”的能力,有水滴石穿、以柔克刚之力,有以静制动、蓄势待发之功。
  人们习太极拳是积极主动养身:人体在一种自然本源的状态下,长期以极松、极柔为要领,“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也就是说整套动作能连贯一气呵成,勤加练习,那么自然可以做到气血通畅、内劲浑厚,人的体能增强,身体自然就强壮了。同时太极拳也有格斗、搏击的制敌技法,在以太极拳术制敌时,通常是以柔克刚、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借力发力。这些都与我们传统主流文化中积极进取、为而不争的处世态度不谋而合。
  (三)中正谦和、正义、尊师重德的道德观
  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太极拳是以易为经,以礼为纬”[9]。太极拳练桩十趾抓地,以让自己立如磐石,稳如泰山,使自己饱有中正之气;以自我强身健体、内修为宗旨,打拳时神态安适,不紧不慢,全身放松只感知到两手掌、两脚掌,将整个人融入所处的环境中。比如太极拳中常用的马步、弓步、虛步、蝎步等各种步法,在练习时,人的重心都是在尾椎骨这一线,这样重心一稳,力度、招式就都可控了。在进行搏击、格斗时,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仁礼”传统。就拿太极推手来说,若人刚我刚,则变成两力对抗,力大者取胜;若人刚我松、软,避其刚劲,以柔克刚,顺势接力,以力发力后发制人而占有利形势。这样一种有中正、谦和、正义的武德、武风在刚柔并济的一招一式中潜移默化感染每一位学生。
  中国儒、道、佛的传承有“师承”一说,太极拳以及现在的中医也有“师承”一说,在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学生在习拳的同时无不表现对老师、师父的尊敬。现代汉语中弟子一般书写“师父”,只用“师父”,而不用“师傅”,这体现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意,比“师傅”一词的感情色彩更强烈。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三年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传统文化育人项目之一的太极拳教学,修习太极拳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沉稳自如的一招一式中展示出极大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弘扬正气提高学生德育素质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真正达到了养生、养身、养心的目的。修习太极拳的学生中陆续有三位学生作为学校成人礼暨拜师礼司仪,还有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节、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有部分学生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表现出与一般学生不一样的气质:谦和有礼,积极上进。   (四)太极拳构建和谐社会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开设太极拳课,不仅为老师和学生养身、养心,教师还带课堂进社区,开展社区太极拳教学与养生活动。
  2019年春季开始教师进驻长沙市岳麓区坪塘桐溪港社区进行“武当丹凤朝阳太极系列”教学,现在固定学员有18人。
  2020年1月部分教师作为武当丹凤朝阳门派参加长沙高新区2019“武术六进”汇报展演活动。
  2020年暑假教师进驻长沙市岳麓区溁湾镇社区给社区老年人进行“丹凤朝阳之八段锦”教学;到长沙市岳麓区湖东社区举行“太极与养生”的讲座,深受社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活动的老人的好评,他们认为教学讲解清楚明了,动作示范得要领,坚持锻炼对身体大有裨益。
  太极拳进社区不仅能增强老年人体质,助力全民健身,还可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融洽邻里关系,这也是将高校传统文化育人向城市的细胞——社区辐射的一种方式。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和谐、健康的社区环境,高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让在校大学生体会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就有为社会、为人们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四、结语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生借助学校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一个学期对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认识到太极拳不只是一项老年人运动,还是内外兼修、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借力发力、动可制敌、静可养身的中国传统拳术。通过套路动作的学习,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速度和力量,增加体能,还可以在擒拿、格斗等方面得到训练。学生更容易理解意与形的结合,通过动作、呼吸引导人体各部的气血精津在周身的畅通运行,坚持修习,最终可以达到太极的最高境界: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天人合一。
  太极拳作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民族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已得到国家大力扶持与推广。有与传统中医、保健相关专业的学校,可将太极拳课程做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成为该专业的限选课或必修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养老服务、保健与康复等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卫军.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2]高雄.高职院校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172-174.
  [3]齐大路,林辉.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2):114-116.
  [4]郝士凤.太极拳文化在高职学生中发扬和传承的路径探索[J].体育世界,2019(9):81-82.
  [5]高旭.漢代黄老政治道义观历史阐扬:《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及其思想特色[J].政治思想史,2017(3):34,197.
  [6]徐岚.试论《淮南子》的“无为而治”[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19.
  [7]王岗,郭华帅.太极拳:一种典型的水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81-86.
  [8]龚建新,张全亮.上如行云随风变,下如流水顺势走:与张全亮先生对话(一)[J].中华武术,2019(2):44-46.
  [9]刘鹏.太极拳与推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8):208.
  ◎编辑 尹 军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先锋阵地。目前的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时间不长,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还需探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具体实施做了尝试和探索,以期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思政;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1+X”证书制度改革工作在全国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通道,是实现“2025中国制造”培养“大国工匠”,实施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以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经济管理系为例,从院系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实施角度探讨制度改革在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地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从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地文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视角,促进在地文化,特别是文化类高职院校的传播,此举有利于在地文化的继承、传播和研究,有利于成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  [关 键 词] 在地文化;地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为迎接山东省新高考改革,高中、高校、企业三方合作,联合育人,重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共享共建动漫产业教育资源,建设动漫行业特色课程,通过研学促进学生深入了解高职专业教育和动漫产业。主要合作形式包括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协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组织学生进高校、进企业研学。  [关 键 词] 生涯规划;联合育人;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服务热忱高,期许大,但服务状态往往停留在较初级的阶段,应从思想层面,从根源上认知,立德树人,以天下为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时践行“修齐治平”。志愿服务可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把内化的道德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内化于心;圆梦书柜;支教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部及第一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很多课程在诊改过程中进行了探索,隧道工程课程投入诊改工作三年来,对8字质量改进螺旋在课程方面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课程目标和标准出发,如何设计课程诊改的质控点尤为重点,为加强过程性控制,课程教学诊改按循环周期划分为“动循环监控的质控点”和“静循环监控的质控点”,随着诊改工作的逐步开展,不断地加强“动循环监控的质控点”的设计和监控,
期刊
[摘 要] 新形势下在线直播上课成为思政课教师特殊的教学方式。结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建设工作实际,围绕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思政课线上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当地经济建设企业的实际要求为主要依据,包括中高职学校衔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能力考核、对接企业等模式,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证明,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毕业生是受企业欢迎的。  [关 键 词]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劳动力流失和务农农民老龄化,部分农村出现大面积弃耕现象。农民弃耕行为研究可揭示农民不愿耕种的原因,对弃耕治理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根据以地定人原则,在遥感辨识撂荒耕地的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兴宁市48个行政村进行入户调查,揭示丘陵山区农户弃耕原因,并分类提出解决策略。结果
期刊
[摘 要] 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为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增强转段考核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设计了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3+3”中高职衔接转段升学考核方案,以机电专业为例,在实际调研中厘清该专业该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术支撑,采取转段考试+综合评价的转段考核形式进行评价,切实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  [关 键 词] “3+3”中高职衔接;机电专业;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