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客观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理课正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推理,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例如,对单摆的研究,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观察在细线下的摆球的来回摆动,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抽象,把它看作一个质点在无质量细线下组成的单摆,进而研究在小摆角条件下谐振的规律,得出周期公式,再应用到实际的摆钟中去。这种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观点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其次,物理教学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无论是力的相互作用还是力的瞬时和积累效应,无论是电磁的相互作用还是各种能量的转化,都显示出物质运动的辩证规律。应当指出,在物理课教学中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方法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前者的目标更深远,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而且注重于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牢固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挖掘爱国主义的物理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物理学的内容涉及到祖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成就、建设新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教材。物理上谈古论今,可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力学、电磁力、光学等方面的成就,如在讲《磁场》一章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认识和贡献以及指南针的发明、磁偏角的发现等,都大大超前同时期的外国。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也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的前半叶。翻开中学物理课本,多数是外国人名,我们应当正视现实,告诉学生,封建时代以及旧中国压抑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解放后,我国的科学事业突飞猛进,举世瞩目。如在航天技术、晶体学、超导等方面名已列世界最先进行列。作为物理教师,正是要通过介绍我国近代科技的落后,激起学生优国优民的意识,使学生立志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点睛之笔。另外,我们也应该介绍国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如在《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中,讲到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介绍居里夫妇历尽千辛万苦,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的事迹。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把新元素命名为“钋”和“镭”,这是多么祟高的爱国情操。
3.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
物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配合的双边活动,每一环节都包含了对学生科学道德品质的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在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逐步推理,从而得到结论,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科学道德品质教育。又如让学生做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要爱护仪器,仔细操作,更要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知难而进,处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另外,物理学史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资料。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所指出的:“在象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显而易见,在物理课中对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与政治课上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4.介绍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最牵引人心,也最能引发学生激情的是那些献身科学的动人事业。不论是伽利略、第谷几十年如一日地观察研究,还是富兰克林等人探索雷电;不论是“挑战者”号爆炸失事,还是人类在月球上踩出第一个脚印,从他们身上,让学生看到科学家在选定了科学道路之后的那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点点滴滴地渗透他们的事迹。如讲到《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一章时,可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在我国西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方,有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默默长期奋战在条件特别艰苦的这些地方,他们是一大批军人、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他们在这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沙漠奉献一生,获得一次次成功,终于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屹立于世界前列。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与当前社会上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追求实惠的风气相比,他们的精神显得多么可贵。当然,物理课进行的献身科学的教育与政治课进行的奉献精神的教育并不矛盾,而前者正是在物理教学中以加渗透、结合当前的实际出发进行这种教育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物理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深地思考,并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这个课题。
收稿日期:2011-04-20
客观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理课正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推理,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例如,对单摆的研究,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观察在细线下的摆球的来回摆动,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抽象,把它看作一个质点在无质量细线下组成的单摆,进而研究在小摆角条件下谐振的规律,得出周期公式,再应用到实际的摆钟中去。这种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观点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其次,物理教学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无论是力的相互作用还是力的瞬时和积累效应,无论是电磁的相互作用还是各种能量的转化,都显示出物质运动的辩证规律。应当指出,在物理课教学中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方法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前者的目标更深远,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而且注重于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牢固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挖掘爱国主义的物理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物理学的内容涉及到祖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成就、建设新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教材。物理上谈古论今,可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力学、电磁力、光学等方面的成就,如在讲《磁场》一章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认识和贡献以及指南针的发明、磁偏角的发现等,都大大超前同时期的外国。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也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的前半叶。翻开中学物理课本,多数是外国人名,我们应当正视现实,告诉学生,封建时代以及旧中国压抑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解放后,我国的科学事业突飞猛进,举世瞩目。如在航天技术、晶体学、超导等方面名已列世界最先进行列。作为物理教师,正是要通过介绍我国近代科技的落后,激起学生优国优民的意识,使学生立志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点睛之笔。另外,我们也应该介绍国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如在《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中,讲到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介绍居里夫妇历尽千辛万苦,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的事迹。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把新元素命名为“钋”和“镭”,这是多么祟高的爱国情操。
3.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
物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配合的双边活动,每一环节都包含了对学生科学道德品质的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在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逐步推理,从而得到结论,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科学道德品质教育。又如让学生做实验时,引导学生不仅要爱护仪器,仔细操作,更要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知难而进,处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另外,物理学史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资料。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所指出的:“在象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显而易见,在物理课中对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与政治课上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
4.介绍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最牵引人心,也最能引发学生激情的是那些献身科学的动人事业。不论是伽利略、第谷几十年如一日地观察研究,还是富兰克林等人探索雷电;不论是“挑战者”号爆炸失事,还是人类在月球上踩出第一个脚印,从他们身上,让学生看到科学家在选定了科学道路之后的那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点点滴滴地渗透他们的事迹。如讲到《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一章时,可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在我国西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方,有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默默长期奋战在条件特别艰苦的这些地方,他们是一大批军人、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他们在这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沙漠奉献一生,获得一次次成功,终于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屹立于世界前列。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与当前社会上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追求实惠的风气相比,他们的精神显得多么可贵。当然,物理课进行的献身科学的教育与政治课进行的奉献精神的教育并不矛盾,而前者正是在物理教学中以加渗透、结合当前的实际出发进行这种教育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物理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深地思考,并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这个课题。
收稿日期: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