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结合学生现实导入新课,唤起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首先抛出肯德基里的部分产品含有苏丹红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吃过肯德基吗?你知道苏丹红会致癌吗?事情发生后,肯德基几天时间就损失两千万,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2.结合时政,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4.要及时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收稿日期:2011-04-20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首先抛出肯德基里的部分产品含有苏丹红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吃过肯德基吗?你知道苏丹红会致癌吗?事情发生后,肯德基几天时间就损失两千万,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2.结合时政,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4.要及时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收稿日期: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