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然而,德育的复杂性使得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教育的复杂就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德育工作尤其如此。德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品德发展上。近年来,个案教育研究悄悄升温,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单亲家庭的增加和社会育人环境的变化,“问题学生”的增加等等,也是个案研究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教育策略并实施。
我们对酒泉市部分学校的班主任进行的一次德育调查显示:在对“您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花时最多的是什么?”76个班主任教师有52个回答是“问题学生”“调皮学生或双差生”。显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上,这反映出:一是问题学生尽管在班级是个案,但也普遍存在于中学德育工作中;二是这些学生对班风形成存在的重要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问题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无论如何,对于个案的剖析并实施针对性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和研究“问题学生”个案资料。“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像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需要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解决。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四步法:“问题学生”的原因调查分析→针对性投入更多关爱和帮助→唤醒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和道德需求→小步伐行为矫正和纪律约束固化行为。对于他们,我们把重点放在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道德需求上,用“爱”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允许他们有反复并努力克服反复、防止反复,多运用激励措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上进的信心。下面是我收集的几例个案:
个案1: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见成效
2000年某校高一(3)班的杨某,男,16岁,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由于家长较忙,缺少家庭教育,该生初中就迷恋上网吧,随后出现了旷课、逃学、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联系频繁、经常打架闹事等一系列不良表现(“网吧综合问题”的突出表现)。2000年9月入某校高中三班,班主任在了解到该生的这些情况后,和家长取得了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该生情况,和该生谈心,鼓励该生克服对网吧的依赖。根据该生特长,班主任教师委任他以信息课课代表,鼓励该生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微机室文明科学上网,尽管该生之后出现多次反复,班主任教师仍耐心教育引导。后来该生对动画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班主任老师就及时安排了一次班级“电脑动画制作展示”活动。该生的电脑Flash动画将全班同学带入了童话王国,充分展现了该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该生的看法产生了极大地转变。教师的行动和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该生,该生自尊、自强意识被唤醒,进一步增强了他告别网吧的决心。接着教师耐心地一个个纠正该生的毛病。后来,该生带领的兴趣小组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小组。
体会:我们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对待问题学生的“五心”,即“爱心、耐心、交心、关心、细心”,在推广中引起了共鸣。
个案2:真诚动情,倾洒爱心结硕果
2000年某校高一(1)班张某,男,17岁。因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跟母亲生活,母亲又下岗,靠卖菜养活母子,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时表现为性格孤僻,经常打架,逃学,多次因打架被学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竟将同学鼻骨打折。2000年9月进入高中就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一次在班级推荐了一篇文章《妈妈》,特意叫该生朗读,尽管该生朗读得不十分标准、流畅,班主任始终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在朗读到最后时,班主任发现该生眼睛挂着泪珠,声音有点颤抖。朗读完后,班主任带头鼓掌,全班掌声雷动。在班级发起“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后,该生在给班主任的“悄悄话”中,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并说“那天给母亲洗脚,看着母亲老茧遍布、粗粗糙糙的脚底,我禁不住眼含泪水,真的理解了那篇文章《妈妈》,就是在说我的妈妈,想起我的表现,真的对不起妈妈……”,班主任老师发现该生心灵的锁打开了,及时找该生谈心,袒露自己也曾经家境贫寒,也有含辛茹苦的母亲……(交心法)。正因为贫寒,才更要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引导该生克服自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针对该生爱冲动的特点,班主任对他“约法三章”,今后遇见生气的事发怒的时候,自己静静想:“这值得我发怒吗?我发怒对我有什么坏处?我能战胜自己吗?”三个问题。慢慢地该生克服了爱发怒的毛病,再也没有出现打架事件。自卑的学生,尤其因贫困自卑的学生一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忌讳别人怜悯。班主任经常艺术地资助该生度过困难,鼓励他自强自立。冬天到了,班主任邀请该生到家中,拿出特意买的毛裤说:“去年我买的毛裤,还没穿,就小了,你说老师是不是发福了?哈哈……”“你穿试试,这么合适,送给你好了。”假期,班主任老师帮他联系到书店打工……。该生现在已经进入某高校学习,在给班主任的贺卡中写道“是您的教诲,使我重燃人生的火把,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兄长……”。
心得:爱是教育的前提,动情是教育的关键,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需求,用真诚的爱心关心、帮助学生,你会发现,你将收获惊喜。
个案3:捕捉时机,对症下药见奇效
某校高一(2)班的韩某,男,17岁。2001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发现韩某总是故意捣乱、有意和老师作对。班主任找他谈心,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可他不屑一顾。班主任在了解他的背景后得知,他是初中有名的“调皮鬼”,专和老师对着干,经过认真分析,班主任认为该生存在严重逆反心理,对待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等待,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于是,班主任仔细留意该生言行,耐心等待教育时机。
一次,轮到他做值日班长,自习课上,几位同学商量问题,因见解不同,声音渐高,几近吵架。韩某当场训斥,但语言不文明。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自习时间影响他人学习应该受到批评,值日班长能大胆制止,应该受到表扬,不过,如果能礼貌地对同学讲,那就更好了。”
事后,我主动找韩某谈心,我问:“老师这样处理这件事,对么?”
“您处理得很公道,老师!”我终于听到他对我的肯定。我抓住时机说:“同学违反纪律不对,你以前经常和老师顶牛对不?”
他终于低下了头。我知道,这是解开他心理疙瘩的时候了。
我接着说:“老师知道,你和老师顶牛,一定是以前哪位老师有意无意伤害了你,你不服气。可你用训斥的方法不也伤害了同学吗?你是有意吗?我想不是。你说呢?”
“老师,我知道了,今后,我不和您顶牛了!”
我说:“和其他老师也不能顶牛哟,老师批评的不对,下课可以心平气和的找老师提出,我想老师会接受的,就象你今天心服口服的接受一样,你说对吗?”
他惭愧地点了点头。
“亲其师,信其道。”从此,他再没有和老师顶过牛,遵守纪律,学习进步也很快。2001学年,被评为“进步显著学生”。
我们在搜集其他个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捕捉学生教育时机的五个切入点:“情感点、变化点、兴趣点、困惑点、认同点”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个案4:堵不如导,多管齐下解困惑
某校高二(4)班程某,女,17岁,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发现程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出现发呆等异常表现。凭直觉,班主任意识到该生可能遇到青春期困惑,就特别留意该生的交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和高三的王某来往过密。班主任意识到程某早恋。这尽管发生在程某身上,但有必要对处于青春期的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育。班主任并没有马上找该生单独谈话,而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了“怎样和异性同学正确交往”“怎么看待早恋”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安排青年女教师和女同学召开了一次“我的高中生活”的座谈会;并聘请心理教师给全班做了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及时找该生谈心,侧面探询该生对班级开展这些活动的看法。该生意识到老师“特别”关注的目的,在周记中以故事的(化名、第三人称)形式婉转地承认了自己的早恋行为,并道出苦恼。班主任抓住这个变化,及时找该生谈心,捅破窗户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老师表示理解。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早恋会影响正在高三备考的他,而且你还小,还没有承担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知识可是一点都不行哟!你正是学习的年龄,你应该有勇气对自己和他的前途负责!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你可以保留这份美好的情感,到你们成人后再谈也不迟。”
班主任找来她的好朋友,为她辅导功课;尽量鼓动她参加全班活动,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常常和她交心、谈心。慢慢地,该生走出了早恋的困惑。
心得: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了解异性、接触异性的需要增加。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需要,而应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交往,绝不能采取简单的堵、压的方式,更不能伤害学生,动辄告状、挖苦、曝光。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心理问题往往被教师看成道德问题,会直接导致实施教育方法的错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深深德育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然而,德育的复杂性使得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教育的复杂就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德育工作尤其如此。德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品德发展上。近年来,个案教育研究悄悄升温,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单亲家庭的增加和社会育人环境的变化,“问题学生”的增加等等,也是个案研究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教育策略并实施。
我们对酒泉市部分学校的班主任进行的一次德育调查显示:在对“您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花时最多的是什么?”76个班主任教师有52个回答是“问题学生”“调皮学生或双差生”。显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上,这反映出:一是问题学生尽管在班级是个案,但也普遍存在于中学德育工作中;二是这些学生对班风形成存在的重要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问题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无论如何,对于个案的剖析并实施针对性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和研究“问题学生”个案资料。“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像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需要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解决。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四步法:“问题学生”的原因调查分析→针对性投入更多关爱和帮助→唤醒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和道德需求→小步伐行为矫正和纪律约束固化行为。对于他们,我们把重点放在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道德需求上,用“爱”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允许他们有反复并努力克服反复、防止反复,多运用激励措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上进的信心。下面是我收集的几例个案:
个案1: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见成效
2000年某校高一(3)班的杨某,男,16岁,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由于家长较忙,缺少家庭教育,该生初中就迷恋上网吧,随后出现了旷课、逃学、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联系频繁、经常打架闹事等一系列不良表现(“网吧综合问题”的突出表现)。2000年9月入某校高中三班,班主任在了解到该生的这些情况后,和家长取得了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该生情况,和该生谈心,鼓励该生克服对网吧的依赖。根据该生特长,班主任教师委任他以信息课课代表,鼓励该生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微机室文明科学上网,尽管该生之后出现多次反复,班主任教师仍耐心教育引导。后来该生对动画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班主任老师就及时安排了一次班级“电脑动画制作展示”活动。该生的电脑Flash动画将全班同学带入了童话王国,充分展现了该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该生的看法产生了极大地转变。教师的行动和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该生,该生自尊、自强意识被唤醒,进一步增强了他告别网吧的决心。接着教师耐心地一个个纠正该生的毛病。后来,该生带领的兴趣小组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小组。
体会:我们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对待问题学生的“五心”,即“爱心、耐心、交心、关心、细心”,在推广中引起了共鸣。
个案2:真诚动情,倾洒爱心结硕果
2000年某校高一(1)班张某,男,17岁。因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跟母亲生活,母亲又下岗,靠卖菜养活母子,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时表现为性格孤僻,经常打架,逃学,多次因打架被学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竟将同学鼻骨打折。2000年9月进入高中就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一次在班级推荐了一篇文章《妈妈》,特意叫该生朗读,尽管该生朗读得不十分标准、流畅,班主任始终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在朗读到最后时,班主任发现该生眼睛挂着泪珠,声音有点颤抖。朗读完后,班主任带头鼓掌,全班掌声雷动。在班级发起“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后,该生在给班主任的“悄悄话”中,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并说“那天给母亲洗脚,看着母亲老茧遍布、粗粗糙糙的脚底,我禁不住眼含泪水,真的理解了那篇文章《妈妈》,就是在说我的妈妈,想起我的表现,真的对不起妈妈……”,班主任老师发现该生心灵的锁打开了,及时找该生谈心,袒露自己也曾经家境贫寒,也有含辛茹苦的母亲……(交心法)。正因为贫寒,才更要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引导该生克服自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针对该生爱冲动的特点,班主任对他“约法三章”,今后遇见生气的事发怒的时候,自己静静想:“这值得我发怒吗?我发怒对我有什么坏处?我能战胜自己吗?”三个问题。慢慢地该生克服了爱发怒的毛病,再也没有出现打架事件。自卑的学生,尤其因贫困自卑的学生一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忌讳别人怜悯。班主任经常艺术地资助该生度过困难,鼓励他自强自立。冬天到了,班主任邀请该生到家中,拿出特意买的毛裤说:“去年我买的毛裤,还没穿,就小了,你说老师是不是发福了?哈哈……”“你穿试试,这么合适,送给你好了。”假期,班主任老师帮他联系到书店打工……。该生现在已经进入某高校学习,在给班主任的贺卡中写道“是您的教诲,使我重燃人生的火把,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兄长……”。
心得:爱是教育的前提,动情是教育的关键,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需求,用真诚的爱心关心、帮助学生,你会发现,你将收获惊喜。
个案3:捕捉时机,对症下药见奇效
某校高一(2)班的韩某,男,17岁。2001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发现韩某总是故意捣乱、有意和老师作对。班主任找他谈心,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可他不屑一顾。班主任在了解他的背景后得知,他是初中有名的“调皮鬼”,专和老师对着干,经过认真分析,班主任认为该生存在严重逆反心理,对待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等待,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于是,班主任仔细留意该生言行,耐心等待教育时机。
一次,轮到他做值日班长,自习课上,几位同学商量问题,因见解不同,声音渐高,几近吵架。韩某当场训斥,但语言不文明。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自习时间影响他人学习应该受到批评,值日班长能大胆制止,应该受到表扬,不过,如果能礼貌地对同学讲,那就更好了。”
事后,我主动找韩某谈心,我问:“老师这样处理这件事,对么?”
“您处理得很公道,老师!”我终于听到他对我的肯定。我抓住时机说:“同学违反纪律不对,你以前经常和老师顶牛对不?”
他终于低下了头。我知道,这是解开他心理疙瘩的时候了。
我接着说:“老师知道,你和老师顶牛,一定是以前哪位老师有意无意伤害了你,你不服气。可你用训斥的方法不也伤害了同学吗?你是有意吗?我想不是。你说呢?”
“老师,我知道了,今后,我不和您顶牛了!”
我说:“和其他老师也不能顶牛哟,老师批评的不对,下课可以心平气和的找老师提出,我想老师会接受的,就象你今天心服口服的接受一样,你说对吗?”
他惭愧地点了点头。
“亲其师,信其道。”从此,他再没有和老师顶过牛,遵守纪律,学习进步也很快。2001学年,被评为“进步显著学生”。
我们在搜集其他个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捕捉学生教育时机的五个切入点:“情感点、变化点、兴趣点、困惑点、认同点”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个案4:堵不如导,多管齐下解困惑
某校高二(4)班程某,女,17岁,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发现程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出现发呆等异常表现。凭直觉,班主任意识到该生可能遇到青春期困惑,就特别留意该生的交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和高三的王某来往过密。班主任意识到程某早恋。这尽管发生在程某身上,但有必要对处于青春期的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育。班主任并没有马上找该生单独谈话,而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了“怎样和异性同学正确交往”“怎么看待早恋”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安排青年女教师和女同学召开了一次“我的高中生活”的座谈会;并聘请心理教师给全班做了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及时找该生谈心,侧面探询该生对班级开展这些活动的看法。该生意识到老师“特别”关注的目的,在周记中以故事的(化名、第三人称)形式婉转地承认了自己的早恋行为,并道出苦恼。班主任抓住这个变化,及时找该生谈心,捅破窗户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老师表示理解。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早恋会影响正在高三备考的他,而且你还小,还没有承担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知识可是一点都不行哟!你正是学习的年龄,你应该有勇气对自己和他的前途负责!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你可以保留这份美好的情感,到你们成人后再谈也不迟。”
班主任找来她的好朋友,为她辅导功课;尽量鼓动她参加全班活动,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常常和她交心、谈心。慢慢地,该生走出了早恋的困惑。
心得: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了解异性、接触异性的需要增加。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需要,而应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交往,绝不能采取简单的堵、压的方式,更不能伤害学生,动辄告状、挖苦、曝光。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心理问题往往被教师看成道德问题,会直接导致实施教育方法的错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深深植根于教育科学的土壤,如果说以上“个案”是教育艺术的成果,那么,这门艺术是科学绽放的艺术之花。要使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教育工作者就要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才有望实现。植根于教育科学的土壤,如果说以上“个案”是教育艺术的成果,那么,这门艺术是科学绽放的艺术之花。要使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教育工作者就要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才有望实现。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教育策略并实施。
我们对酒泉市部分学校的班主任进行的一次德育调查显示:在对“您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花时最多的是什么?”76个班主任教师有52个回答是“问题学生”“调皮学生或双差生”。显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上,这反映出:一是问题学生尽管在班级是个案,但也普遍存在于中学德育工作中;二是这些学生对班风形成存在的重要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问题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无论如何,对于个案的剖析并实施针对性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和研究“问题学生”个案资料。“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像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需要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解决。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四步法:“问题学生”的原因调查分析→针对性投入更多关爱和帮助→唤醒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和道德需求→小步伐行为矫正和纪律约束固化行为。对于他们,我们把重点放在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道德需求上,用“爱”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允许他们有反复并努力克服反复、防止反复,多运用激励措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上进的信心。下面是我收集的几例个案:
个案1: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见成效
2000年某校高一(3)班的杨某,男,16岁,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由于家长较忙,缺少家庭教育,该生初中就迷恋上网吧,随后出现了旷课、逃学、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联系频繁、经常打架闹事等一系列不良表现(“网吧综合问题”的突出表现)。2000年9月入某校高中三班,班主任在了解到该生的这些情况后,和家长取得了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该生情况,和该生谈心,鼓励该生克服对网吧的依赖。根据该生特长,班主任教师委任他以信息课课代表,鼓励该生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微机室文明科学上网,尽管该生之后出现多次反复,班主任教师仍耐心教育引导。后来该生对动画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班主任老师就及时安排了一次班级“电脑动画制作展示”活动。该生的电脑Flash动画将全班同学带入了童话王国,充分展现了该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该生的看法产生了极大地转变。教师的行动和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该生,该生自尊、自强意识被唤醒,进一步增强了他告别网吧的决心。接着教师耐心地一个个纠正该生的毛病。后来,该生带领的兴趣小组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小组。
体会:我们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对待问题学生的“五心”,即“爱心、耐心、交心、关心、细心”,在推广中引起了共鸣。
个案2:真诚动情,倾洒爱心结硕果
2000年某校高一(1)班张某,男,17岁。因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跟母亲生活,母亲又下岗,靠卖菜养活母子,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时表现为性格孤僻,经常打架,逃学,多次因打架被学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竟将同学鼻骨打折。2000年9月进入高中就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一次在班级推荐了一篇文章《妈妈》,特意叫该生朗读,尽管该生朗读得不十分标准、流畅,班主任始终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在朗读到最后时,班主任发现该生眼睛挂着泪珠,声音有点颤抖。朗读完后,班主任带头鼓掌,全班掌声雷动。在班级发起“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后,该生在给班主任的“悄悄话”中,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并说“那天给母亲洗脚,看着母亲老茧遍布、粗粗糙糙的脚底,我禁不住眼含泪水,真的理解了那篇文章《妈妈》,就是在说我的妈妈,想起我的表现,真的对不起妈妈……”,班主任老师发现该生心灵的锁打开了,及时找该生谈心,袒露自己也曾经家境贫寒,也有含辛茹苦的母亲……(交心法)。正因为贫寒,才更要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引导该生克服自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针对该生爱冲动的特点,班主任对他“约法三章”,今后遇见生气的事发怒的时候,自己静静想:“这值得我发怒吗?我发怒对我有什么坏处?我能战胜自己吗?”三个问题。慢慢地该生克服了爱发怒的毛病,再也没有出现打架事件。自卑的学生,尤其因贫困自卑的学生一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忌讳别人怜悯。班主任经常艺术地资助该生度过困难,鼓励他自强自立。冬天到了,班主任邀请该生到家中,拿出特意买的毛裤说:“去年我买的毛裤,还没穿,就小了,你说老师是不是发福了?哈哈……”“你穿试试,这么合适,送给你好了。”假期,班主任老师帮他联系到书店打工……。该生现在已经进入某高校学习,在给班主任的贺卡中写道“是您的教诲,使我重燃人生的火把,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兄长……”。
心得:爱是教育的前提,动情是教育的关键,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需求,用真诚的爱心关心、帮助学生,你会发现,你将收获惊喜。
个案3:捕捉时机,对症下药见奇效
某校高一(2)班的韩某,男,17岁。2001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发现韩某总是故意捣乱、有意和老师作对。班主任找他谈心,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可他不屑一顾。班主任在了解他的背景后得知,他是初中有名的“调皮鬼”,专和老师对着干,经过认真分析,班主任认为该生存在严重逆反心理,对待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等待,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于是,班主任仔细留意该生言行,耐心等待教育时机。
一次,轮到他做值日班长,自习课上,几位同学商量问题,因见解不同,声音渐高,几近吵架。韩某当场训斥,但语言不文明。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自习时间影响他人学习应该受到批评,值日班长能大胆制止,应该受到表扬,不过,如果能礼貌地对同学讲,那就更好了。”
事后,我主动找韩某谈心,我问:“老师这样处理这件事,对么?”
“您处理得很公道,老师!”我终于听到他对我的肯定。我抓住时机说:“同学违反纪律不对,你以前经常和老师顶牛对不?”
他终于低下了头。我知道,这是解开他心理疙瘩的时候了。
我接着说:“老师知道,你和老师顶牛,一定是以前哪位老师有意无意伤害了你,你不服气。可你用训斥的方法不也伤害了同学吗?你是有意吗?我想不是。你说呢?”
“老师,我知道了,今后,我不和您顶牛了!”
我说:“和其他老师也不能顶牛哟,老师批评的不对,下课可以心平气和的找老师提出,我想老师会接受的,就象你今天心服口服的接受一样,你说对吗?”
他惭愧地点了点头。
“亲其师,信其道。”从此,他再没有和老师顶过牛,遵守纪律,学习进步也很快。2001学年,被评为“进步显著学生”。
我们在搜集其他个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捕捉学生教育时机的五个切入点:“情感点、变化点、兴趣点、困惑点、认同点”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个案4:堵不如导,多管齐下解困惑
某校高二(4)班程某,女,17岁,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发现程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出现发呆等异常表现。凭直觉,班主任意识到该生可能遇到青春期困惑,就特别留意该生的交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和高三的王某来往过密。班主任意识到程某早恋。这尽管发生在程某身上,但有必要对处于青春期的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育。班主任并没有马上找该生单独谈话,而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了“怎样和异性同学正确交往”“怎么看待早恋”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安排青年女教师和女同学召开了一次“我的高中生活”的座谈会;并聘请心理教师给全班做了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及时找该生谈心,侧面探询该生对班级开展这些活动的看法。该生意识到老师“特别”关注的目的,在周记中以故事的(化名、第三人称)形式婉转地承认了自己的早恋行为,并道出苦恼。班主任抓住这个变化,及时找该生谈心,捅破窗户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老师表示理解。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早恋会影响正在高三备考的他,而且你还小,还没有承担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知识可是一点都不行哟!你正是学习的年龄,你应该有勇气对自己和他的前途负责!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你可以保留这份美好的情感,到你们成人后再谈也不迟。”
班主任找来她的好朋友,为她辅导功课;尽量鼓动她参加全班活动,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常常和她交心、谈心。慢慢地,该生走出了早恋的困惑。
心得: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了解异性、接触异性的需要增加。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需要,而应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交往,绝不能采取简单的堵、压的方式,更不能伤害学生,动辄告状、挖苦、曝光。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心理问题往往被教师看成道德问题,会直接导致实施教育方法的错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深深德育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然而,德育的复杂性使得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教育的复杂就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德育工作尤其如此。德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品德发展上。近年来,个案教育研究悄悄升温,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单亲家庭的增加和社会育人环境的变化,“问题学生”的增加等等,也是个案研究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教育策略并实施。
我们对酒泉市部分学校的班主任进行的一次德育调查显示:在对“您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花时最多的是什么?”76个班主任教师有52个回答是“问题学生”“调皮学生或双差生”。显然,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上,这反映出:一是问题学生尽管在班级是个案,但也普遍存在于中学德育工作中;二是这些学生对班风形成存在的重要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问题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无论如何,对于个案的剖析并实施针对性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和研究“问题学生”个案资料。“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像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需要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解决。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四步法:“问题学生”的原因调查分析→针对性投入更多关爱和帮助→唤醒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和道德需求→小步伐行为矫正和纪律约束固化行为。对于他们,我们把重点放在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道德需求上,用“爱”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允许他们有反复并努力克服反复、防止反复,多运用激励措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上进的信心。下面是我收集的几例个案:
个案1: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见成效
2000年某校高一(3)班的杨某,男,16岁,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由于家长较忙,缺少家庭教育,该生初中就迷恋上网吧,随后出现了旷课、逃学、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联系频繁、经常打架闹事等一系列不良表现(“网吧综合问题”的突出表现)。2000年9月入某校高中三班,班主任在了解到该生的这些情况后,和家长取得了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该生情况,和该生谈心,鼓励该生克服对网吧的依赖。根据该生特长,班主任教师委任他以信息课课代表,鼓励该生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微机室文明科学上网,尽管该生之后出现多次反复,班主任教师仍耐心教育引导。后来该生对动画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班主任老师就及时安排了一次班级“电脑动画制作展示”活动。该生的电脑Flash动画将全班同学带入了童话王国,充分展现了该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该生的看法产生了极大地转变。教师的行动和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该生,该生自尊、自强意识被唤醒,进一步增强了他告别网吧的决心。接着教师耐心地一个个纠正该生的毛病。后来,该生带领的兴趣小组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小组。
体会:我们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对待问题学生的“五心”,即“爱心、耐心、交心、关心、细心”,在推广中引起了共鸣。
个案2:真诚动情,倾洒爱心结硕果
2000年某校高一(1)班张某,男,17岁。因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跟母亲生活,母亲又下岗,靠卖菜养活母子,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时表现为性格孤僻,经常打架,逃学,多次因打架被学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竟将同学鼻骨打折。2000年9月进入高中就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一次在班级推荐了一篇文章《妈妈》,特意叫该生朗读,尽管该生朗读得不十分标准、流畅,班主任始终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在朗读到最后时,班主任发现该生眼睛挂着泪珠,声音有点颤抖。朗读完后,班主任带头鼓掌,全班掌声雷动。在班级发起“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后,该生在给班主任的“悄悄话”中,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并说“那天给母亲洗脚,看着母亲老茧遍布、粗粗糙糙的脚底,我禁不住眼含泪水,真的理解了那篇文章《妈妈》,就是在说我的妈妈,想起我的表现,真的对不起妈妈……”,班主任老师发现该生心灵的锁打开了,及时找该生谈心,袒露自己也曾经家境贫寒,也有含辛茹苦的母亲……(交心法)。正因为贫寒,才更要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引导该生克服自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针对该生爱冲动的特点,班主任对他“约法三章”,今后遇见生气的事发怒的时候,自己静静想:“这值得我发怒吗?我发怒对我有什么坏处?我能战胜自己吗?”三个问题。慢慢地该生克服了爱发怒的毛病,再也没有出现打架事件。自卑的学生,尤其因贫困自卑的学生一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忌讳别人怜悯。班主任经常艺术地资助该生度过困难,鼓励他自强自立。冬天到了,班主任邀请该生到家中,拿出特意买的毛裤说:“去年我买的毛裤,还没穿,就小了,你说老师是不是发福了?哈哈……”“你穿试试,这么合适,送给你好了。”假期,班主任老师帮他联系到书店打工……。该生现在已经进入某高校学习,在给班主任的贺卡中写道“是您的教诲,使我重燃人生的火把,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兄长……”。
心得:爱是教育的前提,动情是教育的关键,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道德需求,用真诚的爱心关心、帮助学生,你会发现,你将收获惊喜。
个案3:捕捉时机,对症下药见奇效
某校高一(2)班的韩某,男,17岁。2001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发现韩某总是故意捣乱、有意和老师作对。班主任找他谈心,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可他不屑一顾。班主任在了解他的背景后得知,他是初中有名的“调皮鬼”,专和老师对着干,经过认真分析,班主任认为该生存在严重逆反心理,对待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等待,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于是,班主任仔细留意该生言行,耐心等待教育时机。
一次,轮到他做值日班长,自习课上,几位同学商量问题,因见解不同,声音渐高,几近吵架。韩某当场训斥,但语言不文明。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自习时间影响他人学习应该受到批评,值日班长能大胆制止,应该受到表扬,不过,如果能礼貌地对同学讲,那就更好了。”
事后,我主动找韩某谈心,我问:“老师这样处理这件事,对么?”
“您处理得很公道,老师!”我终于听到他对我的肯定。我抓住时机说:“同学违反纪律不对,你以前经常和老师顶牛对不?”
他终于低下了头。我知道,这是解开他心理疙瘩的时候了。
我接着说:“老师知道,你和老师顶牛,一定是以前哪位老师有意无意伤害了你,你不服气。可你用训斥的方法不也伤害了同学吗?你是有意吗?我想不是。你说呢?”
“老师,我知道了,今后,我不和您顶牛了!”
我说:“和其他老师也不能顶牛哟,老师批评的不对,下课可以心平气和的找老师提出,我想老师会接受的,就象你今天心服口服的接受一样,你说对吗?”
他惭愧地点了点头。
“亲其师,信其道。”从此,他再没有和老师顶过牛,遵守纪律,学习进步也很快。2001学年,被评为“进步显著学生”。
我们在搜集其他个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捕捉学生教育时机的五个切入点:“情感点、变化点、兴趣点、困惑点、认同点”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个案4:堵不如导,多管齐下解困惑
某校高二(4)班程某,女,17岁,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发现程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出现发呆等异常表现。凭直觉,班主任意识到该生可能遇到青春期困惑,就特别留意该生的交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和高三的王某来往过密。班主任意识到程某早恋。这尽管发生在程某身上,但有必要对处于青春期的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育。班主任并没有马上找该生单独谈话,而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了“怎样和异性同学正确交往”“怎么看待早恋”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安排青年女教师和女同学召开了一次“我的高中生活”的座谈会;并聘请心理教师给全班做了青春期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及时找该生谈心,侧面探询该生对班级开展这些活动的看法。该生意识到老师“特别”关注的目的,在周记中以故事的(化名、第三人称)形式婉转地承认了自己的早恋行为,并道出苦恼。班主任抓住这个变化,及时找该生谈心,捅破窗户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老师表示理解。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早恋会影响正在高三备考的他,而且你还小,还没有承担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知识可是一点都不行哟!你正是学习的年龄,你应该有勇气对自己和他的前途负责!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你可以保留这份美好的情感,到你们成人后再谈也不迟。”
班主任找来她的好朋友,为她辅导功课;尽量鼓动她参加全班活动,和同学们融为一体,常常和她交心、谈心。慢慢地,该生走出了早恋的困惑。
心得: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了解异性、接触异性的需要增加。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需要,而应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交往,绝不能采取简单的堵、压的方式,更不能伤害学生,动辄告状、挖苦、曝光。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心理问题往往被教师看成道德问题,会直接导致实施教育方法的错误。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深深植根于教育科学的土壤,如果说以上“个案”是教育艺术的成果,那么,这门艺术是科学绽放的艺术之花。要使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教育工作者就要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才有望实现。植根于教育科学的土壤,如果说以上“个案”是教育艺术的成果,那么,这门艺术是科学绽放的艺术之花。要使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教育工作者就要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才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