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师叫陈晋。我在陇西师范读书的时候,对他时有腹诽,是因他严;如今我又常常想念他,心中常怀感激,也是因他严。
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高考成绩缺那么一两分,一跟头栽进了陇西旧城墙下的那个破院子。大学没上成,失落、痛苦之外,心气还是挺傲的,自恃有点小聪明,很是看不起这个陇西师范,也不甘心将来当小学教师。跟我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以为凭中学阶段扎实的功底将来哄一群娃娃,不过小菜一碟,所以对师范的课程很是轻视。陈晋老师来上课,学生们也都摆出一副懒散的样子。陈老师在讲台站定,神定气闲地将这班心不在焉的“高徒”注视良久,回身在黑板上写了“芫荽”两个字,问在座学生:“谁认得这两个字?”我们目瞪口呆。有人念作yuán tuǒ,有人说是一种草,陈老师看我们的洋相出够了,说:“你们都从农村来,经常种,也经常吃,它叫yán sui。你什么时候听过农民把芫荽叫yuán tuǒ?”我们知道陈老师在用这个办法挫灭我们心中的傲气——不识“芫荽”,连农民都不及!但我心里还是不服:拿生僻字难为我们,这不是像孔乙己教小孩“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吗?陈老师肯定看出了我们心中的不服气,又让我们上讲台写“所以”两个字。上去了十个人,我也在其中。得意洋洋写完,心想这回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不料陈老师说:“请了十个人,十个人都写错了。”错在哪里?原来“以”字的最后一笔是点,而我们写的都是捺!这时陈老师用平和的语气说:“诸位,小学老师不好当。我知道你们都是优秀的,离大学的门槛只是差了一步,但是并不表明就能当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一个好的老师,要求具备:一笔好字,一口官话(普通话),一肚子文章,一表人才。你们能做到吗?”他的目光注视着大家,我们脸红了,胆怯了,陷入了沉思。
等我们从沉思中抬起头来,陈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老师是怎样地洞悉我们的心灵啊!我们这些第一次出远门求学的游子,这几天正在经历离家的孤独、无助和痛苦,梦中时刻萦绕着严父慈母的面容,母亲做的衣衫就穿在身上,准备过冬的棉鞋还压在箱底,逝去千年的诗人所传达的母爱与今天的我们是何其相似!我们和陈晋老师一起吟诵着这首《游子吟》,母亲油灯下为我穿针引线的情景,父亲在我离家的一刻失声痛哭的情景一一浮现,我禁不住热泪长流。陈老师借古人的诗给了我们一次释放孤独和思念之情的机会,也使我们能够从古人的诗里好好体味一下人生。我们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春天阳光般的厚爱呢?我们还能这样在失落、痛苦中虚度光阴吗?
这就是陈晋老师的厉害。他知你心浮气躁,故挫其锋;他知你孤独愁闷,故慰其心。仿佛高明的医生,擅依据病情下药,虽温冷辛甘不同,但于疗病有益。
初入师范,我自觉语文学得尚好,尤其作文不错。陈晋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写自己的家乡的,我想通过这篇作文好好表现自己的文采,给陈老师一个“此生不凡”的感觉。这篇作文我写了一个通宵,用华丽的辞藻对“我的家乡”来了好一通渲染,无非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流荡漾,金秋果实累累,隆冬雾淞满枝之类。等到再一次作文课,本期望得到陈老师的赞誉,却招来了他的批评。他评论我的作文“华而不实”,把自己家乡“写走了样”。他说:“别人真正到你那里一看,肯定说你骗人。”陈老师接着灌输他的为文主张:“自己作文也好,教学生作文也好,做到语句通、思路通、情理通就好,少来些华丽的辞藻,更少来些故作斯文的玄虚。”从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听老师表扬惯了的,还是头一次听老师批评自己的文章,自然腹诽有加,但是又觉得陈老师说的作文方法确也符合初写文章的人的实际,再回头看看以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些作文,其实幼稚得可笑,处处散发矫揉造作的气息。于是我不得不冷静地掂量自己作文的真实水平,也尝试着按陈老师“三通”的标准老老实实写作文,这样渐渐得到了陈老师好的评语。直到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写剧本,写小品,无不得益于陈老师起初的点拨。那时我的血气很盛,思想也激进,为文不免过于张扬,陈老师看出来了,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张慧的文章太野了,你该收敛一下你的野性。”我以为这是他对我褒胜于贬的评价,作文时也注意敛其锋芒,这对我其后为文、做人都大有裨益。
陈晋之严,使我们受益匪浅,要不是他那时适时地挫灭我们高傲的心气使我们潜心于学问,还不知要闹多少不识“芫荽”、写错“所以”之类的笑话!除了在作文本上褒赏和鼓励之外,我不记得他在众多同学面前对我有过什么表扬,但我知道他心底对我是有所期待的。三年前,我们班的同学在陇西聚会,这时的陇西师范已褪去旧日破败的容颜,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世纪,而陈晋老师已退休在家,他对我说:“你的每篇作品我都仔细看过,野性不改。”我听了很受感动。这时我以为,他是纯粹地在表扬我。
陈老师的严厉和严格有时是寓严于谐的。有一次有个通渭学生在打饭时和大师傅争执起来,以至于动手,这个学生把一碗臊子面泼在了大师傅身上,学校给学生和大师傅都进行了处分。之后陈老师批评他:“你拿什么打人不好,却要拿臊子面打人。臊子面打人,最恶劣不过。”我们听了捧腹,犯错误的同学汗颜。
在我正值青春的时候,遇见陈晋这样的严师,真是人生一幸。若不是严师的激励、点拨、矫正,我不会那样踏实地走上讲台,更不会有以后的笔墨生涯。以前是严师,现在是朋友,我期待着有一天再聆听他的教诲,向我尊敬的老师奉上一杯谢师酒。
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高考成绩缺那么一两分,一跟头栽进了陇西旧城墙下的那个破院子。大学没上成,失落、痛苦之外,心气还是挺傲的,自恃有点小聪明,很是看不起这个陇西师范,也不甘心将来当小学教师。跟我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以为凭中学阶段扎实的功底将来哄一群娃娃,不过小菜一碟,所以对师范的课程很是轻视。陈晋老师来上课,学生们也都摆出一副懒散的样子。陈老师在讲台站定,神定气闲地将这班心不在焉的“高徒”注视良久,回身在黑板上写了“芫荽”两个字,问在座学生:“谁认得这两个字?”我们目瞪口呆。有人念作yuán tuǒ,有人说是一种草,陈老师看我们的洋相出够了,说:“你们都从农村来,经常种,也经常吃,它叫yán sui。你什么时候听过农民把芫荽叫yuán tuǒ?”我们知道陈老师在用这个办法挫灭我们心中的傲气——不识“芫荽”,连农民都不及!但我心里还是不服:拿生僻字难为我们,这不是像孔乙己教小孩“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吗?陈老师肯定看出了我们心中的不服气,又让我们上讲台写“所以”两个字。上去了十个人,我也在其中。得意洋洋写完,心想这回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不料陈老师说:“请了十个人,十个人都写错了。”错在哪里?原来“以”字的最后一笔是点,而我们写的都是捺!这时陈老师用平和的语气说:“诸位,小学老师不好当。我知道你们都是优秀的,离大学的门槛只是差了一步,但是并不表明就能当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一个好的老师,要求具备:一笔好字,一口官话(普通话),一肚子文章,一表人才。你们能做到吗?”他的目光注视着大家,我们脸红了,胆怯了,陷入了沉思。
等我们从沉思中抬起头来,陈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老师是怎样地洞悉我们的心灵啊!我们这些第一次出远门求学的游子,这几天正在经历离家的孤独、无助和痛苦,梦中时刻萦绕着严父慈母的面容,母亲做的衣衫就穿在身上,准备过冬的棉鞋还压在箱底,逝去千年的诗人所传达的母爱与今天的我们是何其相似!我们和陈晋老师一起吟诵着这首《游子吟》,母亲油灯下为我穿针引线的情景,父亲在我离家的一刻失声痛哭的情景一一浮现,我禁不住热泪长流。陈老师借古人的诗给了我们一次释放孤独和思念之情的机会,也使我们能够从古人的诗里好好体味一下人生。我们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春天阳光般的厚爱呢?我们还能这样在失落、痛苦中虚度光阴吗?
这就是陈晋老师的厉害。他知你心浮气躁,故挫其锋;他知你孤独愁闷,故慰其心。仿佛高明的医生,擅依据病情下药,虽温冷辛甘不同,但于疗病有益。
初入师范,我自觉语文学得尚好,尤其作文不错。陈晋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写自己的家乡的,我想通过这篇作文好好表现自己的文采,给陈老师一个“此生不凡”的感觉。这篇作文我写了一个通宵,用华丽的辞藻对“我的家乡”来了好一通渲染,无非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流荡漾,金秋果实累累,隆冬雾淞满枝之类。等到再一次作文课,本期望得到陈老师的赞誉,却招来了他的批评。他评论我的作文“华而不实”,把自己家乡“写走了样”。他说:“别人真正到你那里一看,肯定说你骗人。”陈老师接着灌输他的为文主张:“自己作文也好,教学生作文也好,做到语句通、思路通、情理通就好,少来些华丽的辞藻,更少来些故作斯文的玄虚。”从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听老师表扬惯了的,还是头一次听老师批评自己的文章,自然腹诽有加,但是又觉得陈老师说的作文方法确也符合初写文章的人的实际,再回头看看以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些作文,其实幼稚得可笑,处处散发矫揉造作的气息。于是我不得不冷静地掂量自己作文的真实水平,也尝试着按陈老师“三通”的标准老老实实写作文,这样渐渐得到了陈老师好的评语。直到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写剧本,写小品,无不得益于陈老师起初的点拨。那时我的血气很盛,思想也激进,为文不免过于张扬,陈老师看出来了,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张慧的文章太野了,你该收敛一下你的野性。”我以为这是他对我褒胜于贬的评价,作文时也注意敛其锋芒,这对我其后为文、做人都大有裨益。
陈晋之严,使我们受益匪浅,要不是他那时适时地挫灭我们高傲的心气使我们潜心于学问,还不知要闹多少不识“芫荽”、写错“所以”之类的笑话!除了在作文本上褒赏和鼓励之外,我不记得他在众多同学面前对我有过什么表扬,但我知道他心底对我是有所期待的。三年前,我们班的同学在陇西聚会,这时的陇西师范已褪去旧日破败的容颜,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世纪,而陈晋老师已退休在家,他对我说:“你的每篇作品我都仔细看过,野性不改。”我听了很受感动。这时我以为,他是纯粹地在表扬我。
陈老师的严厉和严格有时是寓严于谐的。有一次有个通渭学生在打饭时和大师傅争执起来,以至于动手,这个学生把一碗臊子面泼在了大师傅身上,学校给学生和大师傅都进行了处分。之后陈老师批评他:“你拿什么打人不好,却要拿臊子面打人。臊子面打人,最恶劣不过。”我们听了捧腹,犯错误的同学汗颜。
在我正值青春的时候,遇见陈晋这样的严师,真是人生一幸。若不是严师的激励、点拨、矫正,我不会那样踏实地走上讲台,更不会有以后的笔墨生涯。以前是严师,现在是朋友,我期待着有一天再聆听他的教诲,向我尊敬的老师奉上一杯谢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