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教师苦于不能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和教学理念完美地融合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结合教学实际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当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仔细探究与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正处于困顿、焦虑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性教学;分层次教学;兴趣教学
  虽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众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受其制约,秉承着“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育理念,并且沿袭着一系列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很苦恼,明明学习了那么多有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知识和内容,为什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堂上应该运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正处于困顿、焦虑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充分开发学生资源,实施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而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么过分关注教科书资源的开发,要么就格外重视多媒体等教辅资源的利用,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拓及其使用,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的步伐和进度。
  那么,什么才是学生资源呢?《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此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学生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等众多方面,这些资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将新课标的这一精神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比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向学生灌输“健康上网的重要性”“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做到健康上网”等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针对“各种上网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以下是学生自主总结的几点认识:
  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事,这对于正处于学习时期,急需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范围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生2:网络里包含了大量色情、暴力、恐怖的信息,我们初中生往往缺乏坚定的意志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容易就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对于初中生来说,网络更像一个大泥潭,对于我们更好的成长具有非常不利的作用。
  生3:你们要么只看到了网络对人类的积极作用,要么就片面地认定网络对初中生只有消极、负面的影响。我认为,应该全面看待这两点,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利影响,这才是我们看待网络的正确态度。
  生4:“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趋利避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都有上网的经历,对网络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方式,不但可以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热烈的讨论活动中去;此外还可以将自己以往有关网络的认识和见解进行重新梳理、升华和掌握,这对于形成对“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部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利于实现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
  应试教育模式往往会过分关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中间的学习过程却视而不见。受其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高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才是“能帮自己增光添彩”的重要砝码,因此会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倾注全部的教学精力和时间。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这些学生学不学都一样,根本就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他们身上。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承认学生身上存在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正视这一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争取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各自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将其分为A、B、C三个等次,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A层次的学生成绩优良,学习基础扎实,在课堂上也能做到积极发言。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在课堂向他们提问一些既能发散思维,又能扩大知识面的问题,力求拔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与能力,实现良性的进一步发展。
  B、C层次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基础薄弱,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发言,害怕答错之后受别人的嘲笑。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向他们提问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又能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起到巩固学科基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回答正确问题给予学生肯定性的鼓励,这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展开各项学习活动。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做出最充分的准备。
  三、充分采用兴趣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教师更好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我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就为学生编排了这么一个小品:“某人在商场买了一台空调,回家之后却发现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返回商场找售货员理论时,对方却声称买者当时没有仔细检验商品,因此坚持认为商品的质量问题与自己无关,消费者只能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并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历将消费者、商场售货员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的言行一一表现出来,进而仔细分析商场卖家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不但促使自身积极投入到表演的准备中,认真分析小品中有关空调卖家的不良行为,而且还通过案例具体了解了维权途径,为理解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在学习“自觉维护正义”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老人摔倒在地,众人不敢扶”的现象展开充分的辩论,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辩论到底的欲望,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艰难的挑战。但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望而止步、消极悲观,反而应该越挫越勇,积极吸收先进教学经验,采取优秀教学方式,争取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和教学理念完美融合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更好成长与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彦笋.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0(3).
  [2]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0(33).
  [3]胡玉强.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C版,2010(4).
  [4]勾志林.浅谈初中政治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克山师专学报,2002.
  [5]曾庆裕.创新教学尝试: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航城中学)
其他文献
以前,我在乡下的一所中学做教师,教初三语文。有一年,学校来了位刚毕业的大专生,不是师范专业,是个80后,也教语文。开学了,上课的第一天,他拿着语文课本向我请教该怎么上。我像给学生讲课文般,详细地给他讲解。他则听得一丝不苟、频频点头,讲完后我心想,他这样的语文水平怎么去教孩子们呀!该不会误人子弟吧?  由于他家在县南,几经倒车才能到家,当时交通不便,我也长期住校。一到周末,他就到我办公室玩我儿子爱玩
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外语作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外交流的需求,而且和经济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愈来愈紧密。这是因为经济活动作为一种互动性行为
对哲学思想进行唯物与唯心的划分,与西方的科学理性或认知理性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科学和哲学如影随形,哲学研究受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极大,因此哲学具有浓烈的科学色彩。
在有关形式逻辑对象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形式逻辑的对象是思维形式的结构这一说法,只适合于判断、推理,而不适合于概念。他们的理由是:因为概念只有逻辑特征,而无结构;如果从结构上来分析,把概念作为判断、推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丧失它的相对独立的意义。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不对的。这里,值得探讨的是概念有无结构以及形式逻辑如何研究概念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正>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报导,各家意见纷纭,归纳起来不下四派之多。因这些文章一般都未正式发表,各派论点论据不便列举。就已读到的几篇文章看来,对于这个问题意见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对毛主席关于“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的指示的不同理解产生的。如夏东元同志在“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的问题”,认为“义和团战争结束,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为主,逐渐转化为人民大众与业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忠实走狗的清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南京市从2001年9月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已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根据学校的校情、师情、生情确立了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正> 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学界在毛泽东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争论。根据我们的初步认识和整理,将一些争论较多的问题简介如下:太平天国成员、思想和革命性质问题
中国人民在辛亥革命期间,“鸣自由之钟,建独立之帜,传革命之檄”,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展开了大搏斗。在斗争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英雄的中国人民不屈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派的野蛮统治的革命气概。不甘死亡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派总是勾结起来极端残酷地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然而,被革命的战斗号角唤醒并且初步组织、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则蔑视了所谓“强大”的敌人,大长自己的威风,反动派“压抑一次,则反对之风潮亦高一次,”终于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获胜为起点,掀起了以直接推倒清朝政府为目标的全民性的革
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是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須强調的根本观点。馬克思列宁主义向来認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現,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踐活动,是社会經济生活的根本;人是首要的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創造者。党的各项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彻执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开展和順利推进,都离不开这“三大观点”。由于商业工作是整个国民經济的重要組成部分,与工农业生产和广大群众的生活,有着极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是一項影响面很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而在商业工作中强调“三大观点”尤其有着重要的意
故事的适当运用,情境的适当创设,可变教师的教为导。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