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看无限情”到“人生长恨水长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李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生命的前期是天之骄子,一国之君。后期则沦为亡国奴,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自由与尊严。然而正是在我们看来是人生悲剧的这些打击遭遇,让他词的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情流露,内蕴丰富,成为后人为之仰望的一座高峰。
  在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词无疑是其中一朵璀璨的浪花。自从唐代词在民间逐渐兴起到有宋一代终于在文坛上开宗立派,成为可以与诗歌鼎足而立的文学样式。在词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许多对词的不断完善、对中国文化有卓越贡献的文学家。李煜,无疑是其中卓然独立的一家。
  李煜,字重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所以人称“李后主”。他的词也因此被称作“后主词”。在历史上,他是个亡国之君,虽不致遭千古唾骂,却也断送了三世大好河山;但在文学史上,他却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千百年来其作品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煜的一生可以亡国前后大体上划分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作品从取材对象到抒写的感情都有截然不同的变化。
  亡国之前,作为一国之君,李煜的生活可以说是优游自在的,而且他本身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思想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一览无余。
  如:《一觕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轻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衰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谬缳。绣床斜凭娇无邪,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再如《菩萨蛮》:
  铜寒韵翠锵寒竹,新声慢奏依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
  这些词都取材于后主的宫廷生活,可以说是取材非常的狭窄。但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出一般情况下那种给我们的浅显的印象。相反却会觉得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作者将日常生活的琐细小事拿来入词,虽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却给人一种淡雅明新的新鲜感觉。
  诸如此类,李煜的前期词虽说与同时代的“花间词”有了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而言,却仍未摆脱“花间词”的影响。无论是取材还是思想,还都只是将词作为一种娱乐性的辅助工具来使用,而并未将词作为像诗那样的抒发感情的工具来使用。真正奠定李煜在文学史上地位、确定词以后发展方向的还是他的后期词。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亡,李煜也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作品是他真正自我的表现,赤裸裸的情怀整个地用词表现出来。
  后主的词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那首名垂千古、至今传唱不衰的《虞美人》了,下面我们就从这首词来系统地看一下李煜后期的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事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我们看作是李煜的绝命词,因为在他吟唱的时候,宋太宗非常生气,为避后患,赐毒药将李煜毒死。可以这么说,这首词是李煜用生命换来的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首句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春花秋月”多么美好的事物,作者却迫切的企盼它早日“了”,小楼“东风”带来了春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他们都勾发了作者思念的触角,衬托出他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李煜一变成囚而长歌当哭的处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千古传唱不衰,以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而绵长。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显示出愁思如江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却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词的最后这两句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布局的,通篇一气呵成,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结合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法国作家缪赛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后期的许多作品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王国维说得好: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他的《虞美人》不但是说愁多愁不尽,而且是对词情消涨所构成的内在韵律的绝妙比喻。这让我想起作者《相见欢》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同样地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以“剪不断,理还乱”的乱丝比喻分离之愁。
  诚然,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不值得同情,他所眷恋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朝暮私情的宫闺艳事。而这些昔日场景却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反衬出无奈囚居异邦的愁思,叙述着目睹山河破败的苦涩。”这时的词已经完全脱离了宫廷生活的气息,而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伤。他的思想感情通过白描雕刻出来,字字贯通着作者对整体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大彻大悟,又难以释怀的矛盾涵盖了整个人类共有的生命的缺陷,是一种融江河浓缩了无数人生体验的生命浩叹。虽是“帝王亡语”,却道出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足见其永恒的思想魅力。
  从词的发展来看,比之“花间词”,李煜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打破了那种“镂玉雕穹”、“栽花剪叶”的作风,其词茂清婉转,雄奇幽怨,真情流露,阔大深远,在我国词史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他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与唐诗并峙的宋词的根基。范仲淹气派宏大,柳永大开大合,苏轼、辛弃疾浑然一体,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都或多或少的受后主词风的影响。王世贞说:“花间忧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妙矣。”为苏辛“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开,感慨遂深”。至于其语言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读了李煜的词,我都想说“黄昏如歌,夕阳如血”,或许生命中最美丽的,血红的霞光总是映亮起生命中最后一霎,四十又二年的生命历程,到头来都是做了一场凄凉荒唐的如烟春梦!幡然醒悟之际,终道出了那几句生命结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生长恨水长东”终于在心底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遗憾的终结,生命的悲歌肃然响彻。
  综上所述,李后主词风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动态的表露为词的意脉,流畅连贯;以抒情为目的,语言朴素清新,结构巧妙,给人以清晰完整的流动之感;以心里活动贯穿意象,感情基调鲜明突出。它含蓄委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的意境深远,魅力无穷,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周啸天.隋唐五代诗词鉴赏[M].四川人名出版社,1992.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白念文,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军事基础教研室助教。张广峰,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教师。吕莹莹,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军事基础教研室助教。)
其他文献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之宝。  古城、湟源、青海是我们可爱的故乡,质朴豪放的亲人,对您感情之深,犹如大江山河。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在空气最少的地方,在阳光最多的地方,在河流最密集的地方,在古城最密的地方,寺院最早的地方,成为中华民族史前独具风景又为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大亮点,无疑作为华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高点,也就具有深
期刊
参加校外的各类艺术培训,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少年儿童而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是少儿艺术培训的初衷,但实际的情况则与此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笔者是文化馆的培训部成员,通过长期关注和从事少儿艺术培训教育实践,对此有所感悟,于此谈出我的几点浅见,以求教同行专家和广大家长。  一、拒绝功利目的,尊重孩子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对孩
期刊
第二节三江源旅游资源的定位与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认为青海省的旅游业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知名度、三流的开发、四流的交通、五流的经营”。短短25个字,形象地概括出了三江源旅游的整体状况。下面,就“一流”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地文”:高、大、奇  “高”主要是指海拔的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3000米以上的面积
期刊
宁夏的音乐创作中,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在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在创作过程的始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也是对现实生活真实的自然流露,是对音乐创作忠实于内心呼唤的写照。  何建军博士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威尔逊大学作曲系教授,他出生在宁夏,从小学习音乐,熟悉宁夏地方音乐,在宁工作期间创作了舞蹈音乐、声乐曲、器乐曲等,他的合唱曲在宁夏高校中至今都是保留曲目。在十六年的美国学习和生活中,他创作了
期刊
关于土族源流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许多的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史籍论证,得出的结论曾引起了一度的讨论。学术界的结论有几种说法:㈠蒙古人说;㈡吐谷浑说;㈢吐谷浑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而形成的新的族别。笔者通过对民和三川土族的了解发现的新线索,也证明了最后一种说法的合理性。  现在大家公认的土族的概况,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互助县、大通县、西宁和民和三川地区及甘肃天祝地区,这与元代
期刊
三江源地区悠久的历史、奇异的自然风貌、多民族共存的人口结构,以及多元文化融汇的文化状态,培育出了既与中原主流文学血脉相连,又有自己个性气质的三江源文学。三江源文学由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两部分组成。文人文学可以根据三江源的历史建制、按照中央政权对三江源地区事务管理的情况,以元代为界进行划分。元前,中央政权在此地的管辖比较松散,除了出使者、贬谪者外,大多数的时候文人对于此地只是遥想,文学所关涉的主题与边
期刊
由李官明、姜廷辉词,姜廷辉曲,黄华丽演唱的歌曲《藏羚羊的诉说》,曾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全国环保歌曲大赛”中荣获金奖。此首艺术歌曲前奏具有极强的紧张感,旋律及力度都较叙事曲,全曲一气呵成恰似一口气讲完一个故事。黄华丽在“音乐故事”栏目中讲到,这首歌曲采用了叙述、记录、拟人化的方法诉说了藏羚羊对美好生活的呐喊与向往,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有关人类破坏自然链、破坏社会和谐的真实故事。黄华丽对这首歌曲感到十分
期刊
前 言  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由藏族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先生历经27年策划,并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400多位藏、汉、蒙、土族顶级画师,采用藏族绘画中曼唐派、钦孜派、希岗派、噶玛噶折派等各大流派画法,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等珍贵的纯天然绘画颜料精心绘制而成。画卷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源流为主线,包括医学、文化、天文、民俗、艺术等诸方面,长
期刊
非亚是广西颇有名气的中年诗人,他的诗歌往往情绪平缓,慢慢悠悠。读其诗,你会如同面对一位老者,聆听他讲述一些深沉的道理。因此,从直觉上说,非亚诗歌内蕴的文本年龄超出了他本人的实际年龄。而且,他的诗歌当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幽深幽深的,似从很阴暗的地方发出,让人后背发凉,具有巫术般的神秘感,有时也会令人想起小时候所听到的童话故事中的某种背景音乐。这种有点怪异的氛围从何而来呢?来自于其诗歌的一种
期刊
(一)    公元600年农历六月十三,适逢盛夏酷暑,辽阔的中州大地像火焰山一样灼人。怎见得,有诗为证:  赤日当空炎如火,行人路上汗渍多。  莫道河水变沸汤,此处靑石可炕馍。  一队人马自东向西而来,为首的一条汉子年约四旬,中等身材,紫铜色脸庞,高鼻梁,四方大口周围长满了黑须。他头戴方巾,身穿皂布直裰,眉宇间透着英气,他敞开胸怀,身上散发着热气。“大家咬紧牙关,到前面树林中歇脚”,他一面吆喝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