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题是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两种碳的氧化物。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是在系统学习氧气性质后展开的,对氧气性质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今后学习身边的物质如金属、酸、碱、盐等的性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操作兴趣一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三、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教学用具
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干紫色石蕊花朵
九、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一瓶可口可乐,振荡,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按照什么样的认知顺序来学习?
观察桌面上放置的二氧化碳,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教师介绍操作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没有别的性质?如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其升华,讲解。
根据以上所学,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
往实验2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进行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4]二氧化碳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回答。
应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可口可乐中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4)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03+H20↓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题是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两种碳的氧化物。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是在系统学习氧气性质后展开的,对氧气性质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今后学习身边的物质如金属、酸、碱、盐等的性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操作兴趣一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三、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教学用具
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干紫色石蕊花朵
九、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一瓶可口可乐,振荡,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按照什么样的认知顺序来学习?
观察桌面上放置的二氧化碳,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教师介绍操作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没有别的性质?如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其升华,讲解。
根据以上所学,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
往实验2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进行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4]二氧化碳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回答。
应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可口可乐中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4)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03+H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