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人成长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极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为此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采取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及发展。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人文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效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82-02
引言
心理健康代表人的内心处于理想状态,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的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思维不够成熟完善,自控能力不足,加之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其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为教师开展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此教师需结合语文教材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
就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当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未来道路上健康成长,转变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才。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都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唯独精神层面没有与时俱进。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导致社会精神层面失去了平衡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想道德不高的问题出现。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当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樹立价值观念。另外,教师的目光也应当涵盖家庭教育一级学校教育,很多的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有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加以重视。为此,教师一定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机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2.为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一定是健康阳光的,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从身体上以及心理上都真正的健康。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校园环境、教师、同学均存在陌生感,加之学校纪律约束及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很多小学生表现出心理不适应的问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课堂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对学习兴趣不足,并经常违反纪律。同时,大部分小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缺乏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加之教师的批评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睡觉甚至逃学。另外,部分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家庭中很多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无法及时适应集体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恐惧感,对同学无法理解,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无法正面接受,这些心理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需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三、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人文学科范畴,其教学内容中情感色彩浓厚。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文字是载体,不同的语言文字能够传递不同的理念与思想,进而构成了语文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含。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情感渗透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心理健康相关教学资源数量众多,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具有相通性,单纯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对优秀文章的讲解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展示出语言教学的人性化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为其将来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将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确定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常规的应试教育理念,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定情感、认知、智能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转变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将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场景进行有效的融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顺利完成。在心理健康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参观祭扫,并指导学生朗诵歌颂烈士的诗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以此来促进自身情感的升华,带动心理健康水平提升[3]。
2.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重点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人物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展现的坚强意志力及坚定的决心,进而带动学生的成长。比如在讲解我国古代经典故事《卧薪尝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越王勾践如何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激励自我,最终打败吴国,实现心中的目标,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充分认识到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努力拼搏进取。在讲解《海伦凯勒》这一内容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发奋图强,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導启发,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文章的内含。比如在讲解《小马过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转变学生相对固定的思考问题方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使其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讲解《师恩难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师生感情,在讲解《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升。
3.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属于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材中很多内容均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需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融入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解《丝绸之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并借此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需对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进行适当优化,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确保课堂的激励性、差异性、愉悦性、支援性等,改善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学模式,打破过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并从内心深处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无法准确理解,学习兴趣偏低,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辩论赛、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使学生厌学的心理得到全面改善。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深入分析,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比如在讲解《大禹治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壮举,在讲解《狐假虎威》的过程中教师可深入分析狐狸狡猾的性格,使学生建立其正确的是非观念,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4.通过师生互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内容较多,教师需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细节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讲解《难忘的八个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文中小女孩的影响,并分析其建立自信的过程。在讲解后,教师可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教师的故事及学习中的收获,使其懂得感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大胆想象,比如在讲解《七颗钻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金碗变为泉眼后大地的变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主要场所,教师应当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前,精心设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架构,有效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状态建立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不够牢固,对一般事物没有对错观念,极有可能沾染到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课堂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描写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品德情感,让学生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感受到知识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进一步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当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当中,思考课本知识内容所表达的健康思想,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心理健康状态,进一步提高教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结语
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教师需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相关内容有效融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健康特点合理设定教学环节及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牛巧惠.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4):162.
[2]赵晓玲.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3]张永红.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风,2020(13):26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82-02
引言
心理健康代表人的内心处于理想状态,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的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思维不够成熟完善,自控能力不足,加之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其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为教师开展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此教师需结合语文教材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
就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当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未来道路上健康成长,转变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才。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都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唯独精神层面没有与时俱进。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导致社会精神层面失去了平衡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想道德不高的问题出现。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当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樹立价值观念。另外,教师的目光也应当涵盖家庭教育一级学校教育,很多的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有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加以重视。为此,教师一定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机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2.为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一定是健康阳光的,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从身体上以及心理上都真正的健康。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校园环境、教师、同学均存在陌生感,加之学校纪律约束及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很多小学生表现出心理不适应的问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课堂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对学习兴趣不足,并经常违反纪律。同时,大部分小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缺乏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加之教师的批评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堂睡觉甚至逃学。另外,部分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家庭中很多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无法及时适应集体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恐惧感,对同学无法理解,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无法正面接受,这些心理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需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三、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人文学科范畴,其教学内容中情感色彩浓厚。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文字是载体,不同的语言文字能够传递不同的理念与思想,进而构成了语文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含。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情感渗透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心理健康相关教学资源数量众多,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具有相通性,单纯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对优秀文章的讲解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展示出语言教学的人性化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为其将来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将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确定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常规的应试教育理念,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定情感、认知、智能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转变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将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场景进行有效的融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顺利完成。在心理健康理论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参观祭扫,并指导学生朗诵歌颂烈士的诗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以此来促进自身情感的升华,带动心理健康水平提升[3]。
2.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重点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人物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展现的坚强意志力及坚定的决心,进而带动学生的成长。比如在讲解我国古代经典故事《卧薪尝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越王勾践如何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激励自我,最终打败吴国,实现心中的目标,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充分认识到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努力拼搏进取。在讲解《海伦凯勒》这一内容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发奋图强,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導启发,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文章的内含。比如在讲解《小马过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转变学生相对固定的思考问题方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使其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讲解《师恩难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师生感情,在讲解《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升。
3.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属于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材中很多内容均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需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融入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解《丝绸之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并借此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需对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进行适当优化,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确保课堂的激励性、差异性、愉悦性、支援性等,改善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学模式,打破过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并从内心深处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无法准确理解,学习兴趣偏低,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辩论赛、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使学生厌学的心理得到全面改善。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深入分析,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比如在讲解《大禹治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壮举,在讲解《狐假虎威》的过程中教师可深入分析狐狸狡猾的性格,使学生建立其正确的是非观念,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4.通过师生互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内容较多,教师需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细节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讲解《难忘的八个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文中小女孩的影响,并分析其建立自信的过程。在讲解后,教师可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教师的故事及学习中的收获,使其懂得感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大胆想象,比如在讲解《七颗钻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金碗变为泉眼后大地的变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主要场所,教师应当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前,精心设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架构,有效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状态建立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不够牢固,对一般事物没有对错观念,极有可能沾染到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课堂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描写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品德情感,让学生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感受到知识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进一步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当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当中,思考课本知识内容所表达的健康思想,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心理健康状态,进一步提高教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结语
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教师需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相关内容有效融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健康特点合理设定教学环节及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牛巧惠.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4):162.
[2]赵晓玲.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3]张永红.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风,2020(1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