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都注重了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具体表现在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触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巩固数学知识,获得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教师们却往往忽略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效手段之一的课外作业也应得到相应的改革。因为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发展思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在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也要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的身心都获得协调发展。在近两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尝试改变以往单一的作业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思考和体会,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课外交流,让说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这里所说的交流不仅包括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在课外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其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以说的形式完成作业在中、低段的学习中体现得较为普遍。因为课堂上时间的局限,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生生之间由于认识的局限,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价,而家长却能面对面、一对一地与孩子进行对话、探讨,在融洽、自主的氛围中,让孩子以“说”的形式回顾知识、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了《6、7的加法》后,教师就可布置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对口令,从中既可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书写,又可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考察孩子对口算过程、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在互相发问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观察中国地图,与家长交流在我国的东、南、西、北、东北等方向都有哪些城市;也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与家长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能突破学生书写的局限,让学生了解、掌握到比书本更为丰富的知识。
二、分层作业,让每个孩子在作业中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例如:在根据情境图,学生自主提问题解答的练习中,通常我的要求是让学生至少提出两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选择。学习上稍微有些困难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他提出了3、4个,我会毫不吝啬语言或者文字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暗示、鼓励他们提高要求,不断突破。通过这样的要求,我发现孩子们思考更加积极,练习更加踊跃,他们都想不断地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在其中体验成功的激动与喜悦。
三、关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社会交往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调查、实践。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交往能力得以锻炼……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效的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制作一份有关“方向与位置”的数学小报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素材、设计版面、书写美化等过程,制作出了一份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小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制作出了学校周围的方位图,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方位成语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设计了“寻宝”方位图……这样的作业,融合了多门学科、经历了多个过程、达成了丰富内涵,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来得更实际、有效。
四、数学日记,学生学习数学的调味剂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日记”是符合课标要求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响应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倡议。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兴趣,这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实际中的新尝试。数学日记的内容丰富,可以是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发现的数学知识或小故事;也可以是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问或收获;还可以收集数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通过写数学日记,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应用数学知识;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使师生之间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任何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都包含着数学家们的心血。通过数学日记,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和拓展课堂成果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说数学,在作业中练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在日记中思数学,从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数学文化氛围。
一、课外交流,让说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这里所说的交流不仅包括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在课外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其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以说的形式完成作业在中、低段的学习中体现得较为普遍。因为课堂上时间的局限,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生生之间由于认识的局限,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价,而家长却能面对面、一对一地与孩子进行对话、探讨,在融洽、自主的氛围中,让孩子以“说”的形式回顾知识、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了《6、7的加法》后,教师就可布置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对口令,从中既可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书写,又可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考察孩子对口算过程、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在互相发问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观察中国地图,与家长交流在我国的东、南、西、北、东北等方向都有哪些城市;也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与家长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能突破学生书写的局限,让学生了解、掌握到比书本更为丰富的知识。
二、分层作业,让每个孩子在作业中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例如:在根据情境图,学生自主提问题解答的练习中,通常我的要求是让学生至少提出两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选择。学习上稍微有些困难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他提出了3、4个,我会毫不吝啬语言或者文字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暗示、鼓励他们提高要求,不断突破。通过这样的要求,我发现孩子们思考更加积极,练习更加踊跃,他们都想不断地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在其中体验成功的激动与喜悦。
三、关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可能要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并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已经跨出了课堂,仅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的,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等社会交往来完成,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调查、实践。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交往能力得以锻炼……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效的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制作一份有关“方向与位置”的数学小报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素材、设计版面、书写美化等过程,制作出了一份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小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制作出了学校周围的方位图,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了方位成语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设计了“寻宝”方位图……这样的作业,融合了多门学科、经历了多个过程、达成了丰富内涵,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来得更实际、有效。
四、数学日记,学生学习数学的调味剂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日记”是符合课标要求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响应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倡议。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兴趣,这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实际中的新尝试。数学日记的内容丰富,可以是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发现的数学知识或小故事;也可以是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问或收获;还可以收集数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通过写数学日记,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应用数学知识;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使师生之间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任何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都包含着数学家们的心血。通过数学日记,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和拓展课堂成果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说数学,在作业中练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在日记中思数学,从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数学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