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标会”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融资模式,合理运行的标会对经济发展有着正面积极作用,但不正当操作易引发地方经济动荡,笔者通过对A市一次“标会”的实证研究,分析民间的非正式融资模式。
[关键词] “标会” 民间融资
一、问题提出
“标会”,又称“义会”、“摇会”、“合会”、“抬会”等等,是流传于农村的民间储蓄、融资和经济互助组织。笔者选择了A市对当地的标会情况进行调查。A市发生的“标会”从兴起到崩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典型的“标低”性质的“会”,从一般的互助行为发展为会头的欺诈行为,存在一个完整的周期。
二、“标会”的运作模型
“标会”是由会头和会脚组成。本文的“标会”现金模型是以A市标会运作的具体实例作为模版。
1.“标会”的简单流程。假设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不存在会头、会员之间的欺诈舞弊行为,不存在“会养会”的情况,一个人在一次“标会”中,只能中标一次。“标会”的运作模式语言描述即是:会头把会脚召集到一起,约定会的本金规模。会头不需要竞标可以取得第一期的标金,不需付息。会头对于会的运作负有无限责任,承担此会的一切风险。从第二期开始,会员通过竞标来决定收会人选,出息最高的会员标得届时的会金,失去了以后“标会”的机会。
2.“标会”的现金流。假设:会头以每脚一千元标准组织了一个会,再假设10个会员共有10脚,且每一期标到会金的会员对资金的需求是相同的。这样名义上该会就有10000元会金,每期的标息都是100元。那么我们预期后十期的现金流量表,从表中可见,会脚6、7、8、9、10的收益为正,是此次“标会”的最终获益者。因此在一个标准的有始有终的“会”中,处于后面的会脚支出小于收入,是此次标会的筹资者,相当于零存整取;而先取得会金的会脚支出大于收入,则是此次“标会”的投资者,相当于借贷分期还款。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会员的收益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并不是盲目的,这种增长的趋势实际是有经济依据的:(1)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TVM),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2)通货膨胀。我国10年来平均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然而在A市的“会”从一种非谋利的自助组织演化为会头骗取会员钱财的工具。
三、“标会”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分析
A市人民医院护士邢某跳楼事件标志着“标会”的崩裂。A市由此引发了前后一系列的中、小会头及参加会员到市政府闹事、堵塞国道的事件。在此情况下,市政府将此“标会”定性为“民间非法融资”。据官方统计,此次“标会”共有会头1065人,登记会员5000人,涉及资金1.5 亿。其中,崩会的重灾区,市政府所在地A市的涉会人员占90%以上。
笔者将从“标会”初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标会”后期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标会”和地方经济的促进——“自动柜员机”的巨大支撑功能。“标会”资金取得方便,不需固有资本的担保。在农村大量的县以下乡镇无法进行国债、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更不论金融衍生物、期货市场交易等,农业生产发展的融资需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远不能满足的。“标会”的出现,极大的适应了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
2.会的崩溃——吐不出钱的“自动柜员机”。由于“标会”涉及人员极为广泛,因此整顿起来并不容易。A市“标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参与的人绝大多数是想从会中牟取暴利,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急需资金的融资功能非常有限;其二,参与人员分布广泛、人数众多;其三,会套会,会叠会,会会相连,一倒俱倒。这些特点都给当地政府的善后处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标会”对当时A市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存款减少。“标会”导致高利贷活动猖獗,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国家银行储蓄额急剧下降,信贷资金不足。(2)“标会”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动荡。从标会的再次兴起到崩会此次“标会”事件历时六七年之久,参加人数近万人,各类大中小会头千余人,A市90%家庭和“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形成奢侈的浪费习惯。很多会头将标来的钱大肆消费和挥霍,置豪宅买汽车。
四、前景展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总是面临融资困难,由此带来的民间金融的活跃也逐渐被关注。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金融服务社”、“资金互助基金”等登场。这些组织在经营方面继续保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但在形式上比较正规,往往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而且规模较大,有的竟能与正规的农村信用社分庭抗礼。这使得原有的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
2005年12月27日,我国首家面向农村的非政府性合法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因创办“日升昌票号”而有“中国华尔街”之称的山西平遥挂牌营业,标志着民间借贷以合法的身份走向融资的前台。这是我国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的首次“政策松动”。应该看到,民间金融从“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的迁移是一个水下山体逐渐上浮至水面的过程。
[关键词] “标会” 民间融资
一、问题提出
“标会”,又称“义会”、“摇会”、“合会”、“抬会”等等,是流传于农村的民间储蓄、融资和经济互助组织。笔者选择了A市对当地的标会情况进行调查。A市发生的“标会”从兴起到崩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典型的“标低”性质的“会”,从一般的互助行为发展为会头的欺诈行为,存在一个完整的周期。
二、“标会”的运作模型
“标会”是由会头和会脚组成。本文的“标会”现金模型是以A市标会运作的具体实例作为模版。
1.“标会”的简单流程。假设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不存在会头、会员之间的欺诈舞弊行为,不存在“会养会”的情况,一个人在一次“标会”中,只能中标一次。“标会”的运作模式语言描述即是:会头把会脚召集到一起,约定会的本金规模。会头不需要竞标可以取得第一期的标金,不需付息。会头对于会的运作负有无限责任,承担此会的一切风险。从第二期开始,会员通过竞标来决定收会人选,出息最高的会员标得届时的会金,失去了以后“标会”的机会。
2.“标会”的现金流。假设:会头以每脚一千元标准组织了一个会,再假设10个会员共有10脚,且每一期标到会金的会员对资金的需求是相同的。这样名义上该会就有10000元会金,每期的标息都是100元。那么我们预期后十期的现金流量表,从表中可见,会脚6、7、8、9、10的收益为正,是此次“标会”的最终获益者。因此在一个标准的有始有终的“会”中,处于后面的会脚支出小于收入,是此次标会的筹资者,相当于零存整取;而先取得会金的会脚支出大于收入,则是此次“标会”的投资者,相当于借贷分期还款。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会员的收益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并不是盲目的,这种增长的趋势实际是有经济依据的:(1)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TVM),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2)通货膨胀。我国10年来平均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然而在A市的“会”从一种非谋利的自助组织演化为会头骗取会员钱财的工具。
三、“标会”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分析
A市人民医院护士邢某跳楼事件标志着“标会”的崩裂。A市由此引发了前后一系列的中、小会头及参加会员到市政府闹事、堵塞国道的事件。在此情况下,市政府将此“标会”定性为“民间非法融资”。据官方统计,此次“标会”共有会头1065人,登记会员5000人,涉及资金1.5 亿。其中,崩会的重灾区,市政府所在地A市的涉会人员占90%以上。
笔者将从“标会”初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标会”后期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标会”和地方经济的促进——“自动柜员机”的巨大支撑功能。“标会”资金取得方便,不需固有资本的担保。在农村大量的县以下乡镇无法进行国债、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更不论金融衍生物、期货市场交易等,农业生产发展的融资需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远不能满足的。“标会”的出现,极大的适应了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
2.会的崩溃——吐不出钱的“自动柜员机”。由于“标会”涉及人员极为广泛,因此整顿起来并不容易。A市“标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参与的人绝大多数是想从会中牟取暴利,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急需资金的融资功能非常有限;其二,参与人员分布广泛、人数众多;其三,会套会,会叠会,会会相连,一倒俱倒。这些特点都给当地政府的善后处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标会”对当时A市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存款减少。“标会”导致高利贷活动猖獗,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国家银行储蓄额急剧下降,信贷资金不足。(2)“标会”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动荡。从标会的再次兴起到崩会此次“标会”事件历时六七年之久,参加人数近万人,各类大中小会头千余人,A市90%家庭和“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形成奢侈的浪费习惯。很多会头将标来的钱大肆消费和挥霍,置豪宅买汽车。
四、前景展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总是面临融资困难,由此带来的民间金融的活跃也逐渐被关注。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金融服务社”、“资金互助基金”等登场。这些组织在经营方面继续保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但在形式上比较正规,往往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而且规模较大,有的竟能与正规的农村信用社分庭抗礼。这使得原有的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
2005年12月27日,我国首家面向农村的非政府性合法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因创办“日升昌票号”而有“中国华尔街”之称的山西平遥挂牌营业,标志着民间借贷以合法的身份走向融资的前台。这是我国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的首次“政策松动”。应该看到,民间金融从“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的迁移是一个水下山体逐渐上浮至水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