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计划”是国家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而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当前高校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当前电子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宗旨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卓越计划
  作者简介:闫晓梅(1979-),女,山西阳泉人,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 太原 03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太原科技大学校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xjy24)、2011山西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201106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80-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电类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对于“卓越计划”培养的要求来说,现实的教育远远偏离于工程实际,实验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应用相脱节,而且教学过程一直以来注重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往往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目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1]
  在此“卓越计划”的推动下,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师人才,认真研究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改革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大力解决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探索“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环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太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专业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上都强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是单方向的传输,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突击性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差;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势必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课程的设置也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实验课时比较少,而且实验内容大部分是认识性、验证性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材以外的实验训练不够,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另外,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师资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客观、不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考核方法存在考核方式、方法单一,考核内容局限,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考核过程等缺点。以上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创新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及目的
  为了适应卓越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及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及最终的目标,见图1。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应该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优化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精选和调整教学内容。[2]现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基础理论要保持完整: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在这门学科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改革不是将最基础的知识改掉,还应保持基本理论的完整,否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就会变成应用电子技术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出来,电子产品也不断地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大功率化等方向趋近。要让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就必须适当地引入新的知识,适当地介绍一些高性能的新型集成电子器件,来真正体现出该学科的发展。
  第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要遵循以够用为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有重点地突出基本概念的传授。精心讲解理论知识,要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删除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及过时或不用的理论知识。
  第四,在教学风格上应力求简明: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相互衔接,互相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同时保证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联系实际应用,便于学生课后的自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再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做一些探索研究。[3]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4]
  第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一些抽象的元器件实物带到课堂上,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多举一些工程实际的例子。   第二,授课方式可以采用启发式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多向学生提问,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互动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会避免知识的单向灌输。讲课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双向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自学和思考能力,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电子技术课程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出现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时,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虚拟仪器的强大功能,将抽象的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先从视觉上进行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地理解,这样使得教学内容的讲授达到可视化、由抽象到具体、由难到易的程度。
  3.教学实践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电子技术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主要以认识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过硬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5]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如下改革:第一,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基础。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实验能力。[6]第二,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性实验要增加,验证性实验要减少,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验教学方法、手段要先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借助各种虚拟仪器软件(EWB、 EDA等),培养学生基于虚拟环境下的实验能力。第四,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五,定期举行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同时,也促进我校电子制作类竞赛的发展,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积累经验。作品由专家和学生对参赛作品共同进行评审,对较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7]
  4.考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该课程的考核内容要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成绩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到课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技能成绩(指参加本课程相关技能大赛获奖或学科竞赛获奖)和期末考核成绩(期末的卷面成绩)。该课程的总成绩=平时成绩×40%+技能成绩×10%+期末成绩×50%。
  三、总体分析改革的效果及关键问题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能自觉地把增强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8]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实验环境,改变了以往重理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创新气氛不浓的现象;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以往的重视考核结果向注重考核结果过程过渡,使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更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的现象;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丰富创新实践活动。
  但是在改革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下几点: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在课时一定的情况下,每节课的信息量要加大;学生层次不齐,需要分层次地、有选择地采用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和电子元件库,以及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条例的制订;课外大赛的组织及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情况,需要制订详细的激励措施。
  四、结束语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首先目标,提出了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教学效果受到专家和学生的普遍认可。[9]
  参考文献:
  [1]李江昊.“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1):46-49.
  [2]李振键.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2):1-4.
  [3]刘荣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6):140-142.
  [4]李春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3-5.
  [5]侯建军, 佟景才,鞠颂东,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90-91.
  [6]张学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7(4):68-70.
  [7]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3(2):21-23.
  [8]郑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6):94-96.
  [9]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2):71-75.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安全人才的需要,分析了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运用协同创新的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聚合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了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
摘要:农学专业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磨合期”。在这一时期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基础课程教师思考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培养入手提出一些有效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农学;磨合期;基础课程;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大伟(197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化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军英(197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二级教学督导模式是高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必然要求。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为例,以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发展要求为方针,对建立二级教学督导工作的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在督管、督教、督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教学督导;二级学院;教学研究型;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玥舟(1984-),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宽带网络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批新媒体随之诞生.这些新兴媒体以全新的内容产业、传播形态和赢利模式开辟了数字化传媒的时代.数字新媒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并强调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
80年代,国门初开.精美的西方书籍装帧设计介入,无疑给我国图书出版工作者以极大的震撼.一时间,书籍装帧中模仿照搬国外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所谓的“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课程,在该课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其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学生主动尝试、案例总结及回顾等几个过程。  关键词:互换性;案例式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廖辉(1976-),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讲师;黄崇林(1975-),男,广东湛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学院,副
此作有一定的草书功力.单从作品上看,还存在某些技术的欠缺,如“花”与“规”、“闻”与“郎”,草书表现不够规范.“龙、寄”的写法则有误,建议上述字的写法参照“草书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