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博会开幕伊始,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研究中心就开始围绕350个左右的各类展馆进行全方位展示记录。如今,世博会的大幕已经落下,这一工作已完成,转入后期整理总结阶段。着眼于“世博后”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考虑到世博会的许多内容“生命周期短暂”,甚至“一闪而过”,因此这项记录工作就带有了从一个侧面对世博遗产进行整理总结的意味。
忠实记录世博展馆“从种到收”全过程
由于世博会绝大多数展馆在6个月展期结束后将被拆除,因此,对其主题陈述、展示方案、实际展示、人物访谈以及舆论评价进行全方位的多媒体记录,就变得非常迫切。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在世博会开幕前就制定了专门方案,迄今为止,世博会所有联合馆、自建馆、租赁馆以及企业馆、城市实践区案例的现场摄影、摄像以及文字记录工作已完成,展区总代表、馆长及展示理念设计师等关键人物的访谈工作告一段落,中国馆、省区市馆、主题馆等组织者主办的展馆记录工作也已收尾。
按照国际展览局惯例,一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需在世博会闭幕后向其提交相关官方电影和官方报告,日本、西班牙等世博会举办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曾对世博遗产进行过更为深入、全面的整理总结,最终使其成为长远的国家财富,而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全方位记录工作,则将这一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季路德认为,按照“从种到收”的过程对世博会各类展馆进行全方位记录,重点在于“集世界智慧”,即忠实记录2l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对于“城市”主题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其间的创新创意,最终让这一历史记录化为长远的精彩,为国家未来发展所用。
据介绍,有关世博遗产,可分为园区规划建设、展馆展示、活动论坛等成果总结以及票务参观、安保交通、后勤保障等经验总结。
世博遗产整理总结应体现责任感和公益性
据了解,几乎所有世博参展方都对展馆展示记录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有的馆长亲自接待,甚至亲自讲解,并希望得到相关影像成果。有时候需要后续补拍,相关参展方也积极配合,尽量满足要求。
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持的世博会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工程庞大,但参与人员不过20余人,包括一家负责摄影摄像的合作伙伴、负责相关舆论搜集工作的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7位长期志愿者,投入的经费也不过10万元。季路德表示,虽然工作量繁重、工作条件艰苦、报酬待遇较低,研究中心投入的7个人占据了全部人力的六成以上,但大家都十分投入,这期间既有长期办博的一份责任感,也有对世博会深厚的感情。
“世博遗产的整理总结也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但如果只把这作为一个项目,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历史责任来看待,是很难做好的,也难以发掘出世博遗产的核心价值。”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助理主任朱航说。
按照计划,世博会结束后,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将围绕展馆展示记录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所有记录成果交给上海市档案馆保管,面向全社会使用,使之变成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在记录过程中,上海世博局还将以“看馆”、“看人”、“看城市”为主题,面向广大参观者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并将三类征文的各30篇获奖文章集结出版,成为世博遗产整理总结的一部分。
展馆记录中的三项收获
不同于常规展览,世博会展馆及其展示要求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组织者对其进行全方位记录和整理总结,也是对其立意、宗旨、手段、效果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的过程。据介绍,虽然整个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还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能服务于社会,但四个多月的展示记录,除了得到较完整的影像资料外,还有三项收获。
一是有助于组织者对相关参展内容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由于世博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要求各参展方提交主题陈述和展示方案,正好可以对相关参展方的构思、目标以及手段方式进行全方位了解,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
二是更深入了解国外参展方对华关系新主张,领会其展示及活动的含义。在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不同国家对这一舞台的参与、利用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世博会成了全球性的公共外交舞台。尤其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一些参展方自行举办的论坛和活动,不仅主体复杂、对象多样,相关内涵和主张也都需要研判。对于这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一线的展示记录,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是为上海及全国的经济转型以及创意产业发展寻找参照。归纳世博会许多展馆“从种到收”的过程,可以发现,以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展馆主题演绎、创意策划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企业的实物制作能力较强。在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展示中,相关企业的参与能力和力度较大,但是与欧美企业相比,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当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展馆展示记录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责编:谭震
忠实记录世博展馆“从种到收”全过程
由于世博会绝大多数展馆在6个月展期结束后将被拆除,因此,对其主题陈述、展示方案、实际展示、人物访谈以及舆论评价进行全方位的多媒体记录,就变得非常迫切。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在世博会开幕前就制定了专门方案,迄今为止,世博会所有联合馆、自建馆、租赁馆以及企业馆、城市实践区案例的现场摄影、摄像以及文字记录工作已完成,展区总代表、馆长及展示理念设计师等关键人物的访谈工作告一段落,中国馆、省区市馆、主题馆等组织者主办的展馆记录工作也已收尾。
按照国际展览局惯例,一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需在世博会闭幕后向其提交相关官方电影和官方报告,日本、西班牙等世博会举办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曾对世博遗产进行过更为深入、全面的整理总结,最终使其成为长远的国家财富,而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全方位记录工作,则将这一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季路德认为,按照“从种到收”的过程对世博会各类展馆进行全方位记录,重点在于“集世界智慧”,即忠实记录2l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对于“城市”主题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其间的创新创意,最终让这一历史记录化为长远的精彩,为国家未来发展所用。
据介绍,有关世博遗产,可分为园区规划建设、展馆展示、活动论坛等成果总结以及票务参观、安保交通、后勤保障等经验总结。
世博遗产整理总结应体现责任感和公益性
据了解,几乎所有世博参展方都对展馆展示记录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有的馆长亲自接待,甚至亲自讲解,并希望得到相关影像成果。有时候需要后续补拍,相关参展方也积极配合,尽量满足要求。
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持的世博会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工程庞大,但参与人员不过20余人,包括一家负责摄影摄像的合作伙伴、负责相关舆论搜集工作的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7位长期志愿者,投入的经费也不过10万元。季路德表示,虽然工作量繁重、工作条件艰苦、报酬待遇较低,研究中心投入的7个人占据了全部人力的六成以上,但大家都十分投入,这期间既有长期办博的一份责任感,也有对世博会深厚的感情。
“世博遗产的整理总结也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但如果只把这作为一个项目,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历史责任来看待,是很难做好的,也难以发掘出世博遗产的核心价值。”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助理主任朱航说。
按照计划,世博会结束后,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将围绕展馆展示记录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所有记录成果交给上海市档案馆保管,面向全社会使用,使之变成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在记录过程中,上海世博局还将以“看馆”、“看人”、“看城市”为主题,面向广大参观者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并将三类征文的各30篇获奖文章集结出版,成为世博遗产整理总结的一部分。
展馆记录中的三项收获
不同于常规展览,世博会展馆及其展示要求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组织者对其进行全方位记录和整理总结,也是对其立意、宗旨、手段、效果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的过程。据介绍,虽然整个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还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能服务于社会,但四个多月的展示记录,除了得到较完整的影像资料外,还有三项收获。
一是有助于组织者对相关参展内容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由于世博展馆的展示记录工作要求各参展方提交主题陈述和展示方案,正好可以对相关参展方的构思、目标以及手段方式进行全方位了解,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
二是更深入了解国外参展方对华关系新主张,领会其展示及活动的含义。在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不同国家对这一舞台的参与、利用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世博会成了全球性的公共外交舞台。尤其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一些参展方自行举办的论坛和活动,不仅主体复杂、对象多样,相关内涵和主张也都需要研判。对于这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一线的展示记录,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是为上海及全国的经济转型以及创意产业发展寻找参照。归纳世博会许多展馆“从种到收”的过程,可以发现,以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展馆主题演绎、创意策划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企业的实物制作能力较强。在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展示中,相关企业的参与能力和力度较大,但是与欧美企业相比,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当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展馆展示记录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