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乌尔姆市后不久,就听说当地有一家学校的小学部因在该州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而声名鹊起,小有建树。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即将离开德国前,争取到专访该校校长儒博特·霍普夫(RUPERTHOPFL)的机会。 走进校长办公室,一位结实健硕而又满目慈祥的德国汉子笑眯眯地迎上前来。门旁,工工整整地贴着他的中文名字“儒博特”,当记者告诉他这三个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儒家、博学和奇特”,是一个含义非常好的中文名字后,霍普夫高兴地与他的中文名字合了个影。 接着,霍普夫简要介绍了该校的基本情况。乌尔姆POLIGENIUS私立学校属于德国DR.ENGEL教育集团。该集团成立于1946年,在全德12个城市办有50所学校,是德国一家资深教育机构。建立于2007年的POLIGENIUS现有500多名学生、50余位教师,小学、中学、职业教育齐备,是集团中规模第二大的学校。
矢志开设中文课程
但最让霍普夫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学校在集团中第一个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还是全巴登州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
当记者急不可耐地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开中文课时,霍普夫并不急于正面回答,而是幽默地反问:“为什么不能开中文课?现在不开,更待何时?”尔后,给出了一串他的观点:“汉语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汉语还将继续普及。现在德中两国在许多方面是合作伙伴,但德国人还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语言是一大障碍。5-7岁的孩子学语言最快,我们让孩子从这个年龄开始学中文,直到高中毕业,这对他们的今后将大有好处。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不想落伍于这个潮流。”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开办第二年,霍普夫就在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并请来一位留学德国多年,有良好德中两种语言功底的中国人担任中文教师。目前,小学一、二年级有两个班,共33名学生把中文作为必选的选修课,每周90分钟课时。
由于是当地第一家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此举开始也招来一些非议和嘲笑,认为多此一举者有之,认为难以成器者亦有之。“万事开头难”,忆及此,天性乐观的霍普夫摇头轻叹,用了这样一句中国成语。
汉语教师被称为“蛋糕上的奶油花”
霍普夫回应非议和嘲笑的办法是潜心提高中文教学质量。他与学校中文教师根据德国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施教,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每堂课,教师并不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全班同学的特点准备多种不同教案,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象形教具、电脑卡通片,等等。这样,原本艰涩的汉字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随之蒸蒸日上。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渐渐地,POLIGENIUS的汉语教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一些家长也跟着学起中文来。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必须说几句中文,没几天,家长们到学校竟也用中文打起招呼来,有些家长深以孩子是家族中第一个学中文的而自豪;还有的家长甚至嫉妒孩子赶上了好时候,能有机会学中文。
随着声名鹊起,乌尔姆市越来越多人要求送孩子来校学中文。2009年,学校汉语班计划招收20名学生,竟有60多人前来报名。
“尽管多招生就意味着更多收入,但我们为保证教学质量,还是进行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并最终只录取了20余名学生。”霍普夫告诉记者。
现在,霍普夫把汉语课视为POLIGENIUS最得意的特色课程,汉语教师也被他形容为学校里“蛋糕上的奶油花”(德国谚语,掌上明珠之意)。
目前,POLIGENIUS中文课程使用的是中国某大学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实践,该校中文教师对这套教材并不满意。认为教材没有充分依据外国人学中文的特点,而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外国人,缺乏由浅入深的引导,也缺乏形象直观的表达,并不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外国孩子学习。这也是迫使学校钻研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个外部原因吧。霍普夫和他的中文教师期待中国能够出版更多质量上乘、适合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与中国同行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他准备先与北京一所开设德浯课的小学建立起友好学校的关系.而后在恰当时候让该校学汉语的同学去中国与友好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目前,霍普夫还没有去过中国。但该校另一位校长到过中国并参观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同事的经历让他羡慕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一睹东方古国今日采的心愿。
“到时候,我一定亲自带领学生们去中国进行交流参观访问,让我们再次相聚在北京。”临别前.霍普夫充满期待地表示。这时,记者才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霍普夫的父亲昨天刚刚去世,谈笑风生的校长是强压心中悲痛,推迟了一些家庭事务来接受中国记者专访的。
(作者来自北京周报社,图片由作者提供)倾心德中教育交流谈及未来,霍普夫最想做的
责编:谭 震
矢志开设中文课程
但最让霍普夫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学校在集团中第一个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还是全巴登州第一个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
当记者急不可耐地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开中文课时,霍普夫并不急于正面回答,而是幽默地反问:“为什么不能开中文课?现在不开,更待何时?”尔后,给出了一串他的观点:“汉语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汉语还将继续普及。现在德中两国在许多方面是合作伙伴,但德国人还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语言是一大障碍。5-7岁的孩子学语言最快,我们让孩子从这个年龄开始学中文,直到高中毕业,这对他们的今后将大有好处。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不想落伍于这个潮流。”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开办第二年,霍普夫就在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并请来一位留学德国多年,有良好德中两种语言功底的中国人担任中文教师。目前,小学一、二年级有两个班,共33名学生把中文作为必选的选修课,每周90分钟课时。
由于是当地第一家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此举开始也招来一些非议和嘲笑,认为多此一举者有之,认为难以成器者亦有之。“万事开头难”,忆及此,天性乐观的霍普夫摇头轻叹,用了这样一句中国成语。
汉语教师被称为“蛋糕上的奶油花”
霍普夫回应非议和嘲笑的办法是潜心提高中文教学质量。他与学校中文教师根据德国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施教,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每堂课,教师并不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全班同学的特点准备多种不同教案,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象形教具、电脑卡通片,等等。这样,原本艰涩的汉字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随之蒸蒸日上。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渐渐地,POLIGENIUS的汉语教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一些家长也跟着学起中文来。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必须说几句中文,没几天,家长们到学校竟也用中文打起招呼来,有些家长深以孩子是家族中第一个学中文的而自豪;还有的家长甚至嫉妒孩子赶上了好时候,能有机会学中文。
随着声名鹊起,乌尔姆市越来越多人要求送孩子来校学中文。2009年,学校汉语班计划招收20名学生,竟有60多人前来报名。
“尽管多招生就意味着更多收入,但我们为保证教学质量,还是进行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并最终只录取了20余名学生。”霍普夫告诉记者。
现在,霍普夫把汉语课视为POLIGENIUS最得意的特色课程,汉语教师也被他形容为学校里“蛋糕上的奶油花”(德国谚语,掌上明珠之意)。
目前,POLIGENIUS中文课程使用的是中国某大学编著的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实践,该校中文教师对这套教材并不满意。认为教材没有充分依据外国人学中文的特点,而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外国人,缺乏由浅入深的引导,也缺乏形象直观的表达,并不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外国孩子学习。这也是迫使学校钻研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个外部原因吧。霍普夫和他的中文教师期待中国能够出版更多质量上乘、适合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与中国同行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他准备先与北京一所开设德浯课的小学建立起友好学校的关系.而后在恰当时候让该校学汉语的同学去中国与友好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目前,霍普夫还没有去过中国。但该校另一位校长到过中国并参观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同事的经历让他羡慕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一睹东方古国今日采的心愿。
“到时候,我一定亲自带领学生们去中国进行交流参观访问,让我们再次相聚在北京。”临别前.霍普夫充满期待地表示。这时,记者才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霍普夫的父亲昨天刚刚去世,谈笑风生的校长是强压心中悲痛,推迟了一些家庭事务来接受中国记者专访的。
(作者来自北京周报社,图片由作者提供)倾心德中教育交流谈及未来,霍普夫最想做的
责编:谭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