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新教材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这比较适应学生自由活泼的天性,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一类作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或绘画手段完成,而写生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环境观察了解和探索的过程,小学阶段儿童画教学更应注意这一点。
而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每节课的教学也是创造。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举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却没有自己观察的东西在里面。画苹果的过程实际上是写生的过程,中国的孩子跟着老师的步骤画即使画得好,也是千篇一律,日本和美国的孩子画出来的苹果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个孩子画出来的苹果肯定不一样。这故事给人以启迪,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写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经验直接交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实的物体。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但是目前的美术教学仍旧停留于临摹阶段,学生照着老师的范画来画,颜色形状位置惟恐错了一点点,全班作业就是一个模子,这样的美术教学已经失去了意义,培养出来的也是一群没有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画匠。
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其目的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主。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想象画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得一模一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花怎么画、鸟怎么画……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就会被束缚住,依赖性也变得很强,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画一个新的东西,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比如说画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画,那么所画的都是老师所画的复制品。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在逻辑思维中,1+1等于2,是不存在任何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创作中,不存在一个儿童画树、画人或进行一种设计的任何限制。儿童和成人的眼光是不同的,儿童和儿童的眼光也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森林,而有的孩子看到的则是树。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儿童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表达对这种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在美术教学中,往往要考虑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高度评价。试想当一个孩子发现他画的树的形状与另一个孩子画的树的形状被老师认为是同样正确时,他会有何感受呢?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视觉处在发展阶段,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这时他急切地想让别人分享他的发现,并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很浓,作业质量也高。而到高年级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低年级儿童画得最多的是记忆画,画平时记住的印象。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对形的要求不高。高年级做画重点逐步转向写生。而惯于画记忆画的学生,却往往缺少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出现绘画能力断层的现象,于是产生儿童绘画的抑制期。事实上,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写实能力,尽管开始时他们仍是受老师的影响习惯地画他们记住的印象,但他们面对实物而受到感应,所表现的画面是有了实物的特点,经过不断训练,他们早期具备的空间知觉能力得到发展,就能根据物象特征画速写,写实能力随年龄迅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弱"抑制期",顺利进入高年级写生画阶段。
所以,写生画的创作,应该从小开始。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很浓,其作品质量很高。对于生性胆怯的儿童,在写生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去表现;对于好动的儿童,写生绘画会使他变的安静些;对于粗心的儿童,写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坚持写生的习惯从对人性的培养上来说,可培养儿童的毅力、恒心和好奇心。从能力上来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同样,儿童写生画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另外,儿童在美术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创作。教师不必顾忌作业布置得可能太难或太限制,因为每个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因此,美术创作的过程是真正的自主活动。这些特性极大地降低了挫折感对儿童的危害。也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通过直观感受,走出造型概念化的束缚,大胆取舍,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那些天生擅长思维、擅长情感、擅长幻想的儿童,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向儿童提出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同时,也要高度评价儿童美术表现的自发性,欣赏他们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活力和愉悦。
儿童写生画教学应该是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系。对低年级写生教学,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绝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对他们只能要求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允许他们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此外,在题材选择上,要注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吸引他们。在许多情况中,视觉形象更容易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语言的交流提供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信息,也应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儿童时期得到良好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
而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每节课的教学也是创造。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举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却没有自己观察的东西在里面。画苹果的过程实际上是写生的过程,中国的孩子跟着老师的步骤画即使画得好,也是千篇一律,日本和美国的孩子画出来的苹果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个孩子画出来的苹果肯定不一样。这故事给人以启迪,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写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经验直接交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实的物体。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但是目前的美术教学仍旧停留于临摹阶段,学生照着老师的范画来画,颜色形状位置惟恐错了一点点,全班作业就是一个模子,这样的美术教学已经失去了意义,培养出来的也是一群没有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画匠。
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其目的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主。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想象画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得一模一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花怎么画、鸟怎么画……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就会被束缚住,依赖性也变得很强,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画一个新的东西,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比如说画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画,那么所画的都是老师所画的复制品。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在逻辑思维中,1+1等于2,是不存在任何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创作中,不存在一个儿童画树、画人或进行一种设计的任何限制。儿童和成人的眼光是不同的,儿童和儿童的眼光也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森林,而有的孩子看到的则是树。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儿童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表达对这种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在美术教学中,往往要考虑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高度评价。试想当一个孩子发现他画的树的形状与另一个孩子画的树的形状被老师认为是同样正确时,他会有何感受呢?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视觉处在发展阶段,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这时他急切地想让别人分享他的发现,并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很浓,作业质量也高。而到高年级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低年级儿童画得最多的是记忆画,画平时记住的印象。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对形的要求不高。高年级做画重点逐步转向写生。而惯于画记忆画的学生,却往往缺少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出现绘画能力断层的现象,于是产生儿童绘画的抑制期。事实上,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写实能力,尽管开始时他们仍是受老师的影响习惯地画他们记住的印象,但他们面对实物而受到感应,所表现的画面是有了实物的特点,经过不断训练,他们早期具备的空间知觉能力得到发展,就能根据物象特征画速写,写实能力随年龄迅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弱"抑制期",顺利进入高年级写生画阶段。
所以,写生画的创作,应该从小开始。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很浓,其作品质量很高。对于生性胆怯的儿童,在写生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去表现;对于好动的儿童,写生绘画会使他变的安静些;对于粗心的儿童,写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坚持写生的习惯从对人性的培养上来说,可培养儿童的毅力、恒心和好奇心。从能力上来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同样,儿童写生画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另外,儿童在美术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创作。教师不必顾忌作业布置得可能太难或太限制,因为每个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因此,美术创作的过程是真正的自主活动。这些特性极大地降低了挫折感对儿童的危害。也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通过直观感受,走出造型概念化的束缚,大胆取舍,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那些天生擅长思维、擅长情感、擅长幻想的儿童,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向儿童提出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同时,也要高度评价儿童美术表现的自发性,欣赏他们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活力和愉悦。
儿童写生画教学应该是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系。对低年级写生教学,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绝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对他们只能要求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允许他们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此外,在题材选择上,要注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吸引他们。在许多情况中,视觉形象更容易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语言的交流提供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信息,也应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儿童时期得到良好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