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语言训练,笔者归纳了四点:在阅读中切入、在说话中训练、在练习中巩固、在写作中落实。
关键词:语言训练;切入;训练;巩固;落实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85-1一、在阅读中切入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此,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在文本阅读中进行语言训练,就是从阅读教学中选择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寻找好文本的训练参与点——它可以是文本的空白点,也可以是学生情感的兴趣点、阅读的延伸点等等,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核心,又与文本相辅相成,让学生品出语文的滋味和文字的美感。例如:在教学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就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中哪个词用得好?“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各”能否删去?等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涵。
在文本阅读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既让学生穿行在文本的世界里,深入体味文本的意味、意蕴、意趣,又以语言训练来发掘、发散、发展。注重提高语言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文本阅读从“索然寡味”变得“多滋多味”,甚至多有期待,语文课堂也因此呈现兴味盎然的局面。
二、在说话中训练
语文课上,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口头语言的规范和生动。课堂语言不仅要有规范、简洁、严密等等一般特质,更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假如教师的语言总是如一池静水,无波无瀾,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的平铺直叙,就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适时适度的语速、抑扬的语调却能使课堂变得起伏有致,富有生气。如果教师讲课时能够娓娓而谈,明道析理,心驰神往,妙语连珠,纵情抒发,饱含深情,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入土,那么学生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音乐,听演说,听心跳。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也需锤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答,从说话的姿态、音量、音色、语气、语调及语言的连贯、条理、表意的准确、完整等方面都应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进行训练。力争使学生的课堂语言也逐渐规范、生动。
当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机会,如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课文使口语能力训练最基本而又有效的手段。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复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对复述训练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语言训练的效果。又如:课前三分钟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思想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按学号安排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或讲见闻,或说作文、球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对书面语有着决定作用。口语能力所反映的是表达和运用能力。口语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当然,语言训练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些。比如:师生辩论,情景表演……只要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内涵的训练方法都是科学的、有效的。
三、在练习中巩固
众所周知,凡要形成一种技能,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后设计合适的练习进行语言训练。如:造句训练:(造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手段)汉语词汇中,有许多内涵丰富、鲜活、上口的词语,运用这样的词语,指导学生造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初中语文课文《我的老师》中教师举起的教鞭轻轻地落在石板边上,孩子们用“狡猾”的眼光察觉,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里“狡猾”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造句。又如《背影》中,父亲买桔时的一组动词,生动形象,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它写一组句子。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还可以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锤炼语言的目的。
四、在写作中落实
1.运用短语写段训练。短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写作中,广泛、大量地、准确地运用短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让学生用相应的一组短语写景物描写的片断,人物描写的片断等,这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婀娜多姿,万紫千红,沁人心脾,清新幽雅,心旷神怡,争齐斗艳,应接不暇”写段时,一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道:我爱荷花,爱它的清新幽雅,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爱它的“淡装浓抹总相宜”。荷花,既没有婀娜多姿的枝条,也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与百花争齐斗艳,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它那沁人心脾的芳香,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2.根据所给材料写段训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交流思想,收发信息,以段的使用频率最高,因此,读懂所给材料,并将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知识运用到写段中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段写开头、结尾、过渡,也可根据段落写议论段。
关键词:语言训练;切入;训练;巩固;落实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85-1一、在阅读中切入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此,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在文本阅读中进行语言训练,就是从阅读教学中选择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寻找好文本的训练参与点——它可以是文本的空白点,也可以是学生情感的兴趣点、阅读的延伸点等等,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核心,又与文本相辅相成,让学生品出语文的滋味和文字的美感。例如:在教学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就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中哪个词用得好?“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各”能否删去?等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涵。
在文本阅读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既让学生穿行在文本的世界里,深入体味文本的意味、意蕴、意趣,又以语言训练来发掘、发散、发展。注重提高语言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文本阅读从“索然寡味”变得“多滋多味”,甚至多有期待,语文课堂也因此呈现兴味盎然的局面。
二、在说话中训练
语文课上,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口头语言的规范和生动。课堂语言不仅要有规范、简洁、严密等等一般特质,更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假如教师的语言总是如一池静水,无波无瀾,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的平铺直叙,就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适时适度的语速、抑扬的语调却能使课堂变得起伏有致,富有生气。如果教师讲课时能够娓娓而谈,明道析理,心驰神往,妙语连珠,纵情抒发,饱含深情,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入土,那么学生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音乐,听演说,听心跳。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也需锤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答,从说话的姿态、音量、音色、语气、语调及语言的连贯、条理、表意的准确、完整等方面都应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进行训练。力争使学生的课堂语言也逐渐规范、生动。
当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机会,如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课文使口语能力训练最基本而又有效的手段。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复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对复述训练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语言训练的效果。又如:课前三分钟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思想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按学号安排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或讲见闻,或说作文、球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对书面语有着决定作用。口语能力所反映的是表达和运用能力。口语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当然,语言训练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些。比如:师生辩论,情景表演……只要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内涵的训练方法都是科学的、有效的。
三、在练习中巩固
众所周知,凡要形成一种技能,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后设计合适的练习进行语言训练。如:造句训练:(造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手段)汉语词汇中,有许多内涵丰富、鲜活、上口的词语,运用这样的词语,指导学生造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初中语文课文《我的老师》中教师举起的教鞭轻轻地落在石板边上,孩子们用“狡猾”的眼光察觉,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里“狡猾”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造句。又如《背影》中,父亲买桔时的一组动词,生动形象,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它写一组句子。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还可以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锤炼语言的目的。
四、在写作中落实
1.运用短语写段训练。短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写作中,广泛、大量地、准确地运用短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让学生用相应的一组短语写景物描写的片断,人物描写的片断等,这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婀娜多姿,万紫千红,沁人心脾,清新幽雅,心旷神怡,争齐斗艳,应接不暇”写段时,一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道:我爱荷花,爱它的清新幽雅,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爱它的“淡装浓抹总相宜”。荷花,既没有婀娜多姿的枝条,也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与百花争齐斗艳,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它那沁人心脾的芳香,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2.根据所给材料写段训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交流思想,收发信息,以段的使用频率最高,因此,读懂所给材料,并将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知识运用到写段中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文段写开头、结尾、过渡,也可根据段落写议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