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绿色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决定这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而绿色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存在较强关系,关于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本文将着重分析研究文献中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的内在逻辑与研究方法,总结概括领域内的现有研究成果,为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到缺口。通过对技术进步进行细分,分析研究技术进步偏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和理论基础,进而全面总结理论成果,推动更加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技术进步;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一、引言
关于技术进步的探索经历了较长的历史研究,其中技术进步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熊彼特在1911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随后熊彼特(1942)提出创造性的毁灭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此之后,有些学者将这种技术进步归结为一种外生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Solow(1956)和Swan(1956)建立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正是由于这种外生的技术进步才导致了经济的增长。随着技术进步分析和经济思想的创新,一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外生化问题,逐步提出内生技术进步的解释。Arrow(1962)提出了边干边学的理论方法,就是企业可以在生产的同时积累经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在此之后,Romer(1986)和Lucas(1988)等一大批学者将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使得经济增长理论在内生性技术进步的解释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将技术进步的产生与知识的积累和研究活动的深入联系起来,从而使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Arthur,2014)。
二、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部分学者从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Andreoni和Levinson,2001;Brock和Taylor,2010;Acemoglu et al.,2012)。减排方面马艳艳和逯雅雯(2017)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加入其所设定的控制变量,研究不同的技术进步对各地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差异影响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进一步地,马艳艳(2018)为探究对碳减排的不同影响因素,基于对各种技术进步来源进行差异化分析,以期可以得到其对碳减排的影响差异,从而为现实问题提供有利的借鉴,研究发现,通过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进口可以显著促进各省市的碳减排,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与马艳艳不同的是,钱娟和李金叶(2017)则是基于行业划分研究节能减排的效率,对35个工业部门按照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量大小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不同行业的能源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重点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效率以及不同行业部门的能源结构。也有对具体行业进行研究,陈帅和张会亚(2019)着眼于钢铁行业,从反方向考虑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政府补贴对整个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有关环境保护多是从环境规制、环境政策的实施及效果方面进行探讨(Conad和Wastl,1995;Gray和Shadbegion,2003;Hamumoto,2006;Konisky,2007;Popp et al.,2009)。董直庆和王辉(2019)从环境政策的角度出发,发现不同地区的环境政策对相邻地区整体的技术进步有着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在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不同不一定能促进相邻地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在300千米的门槛效用,并且环境规制较严格的地区的污染會转移至环境规制不太严格的相邻地区,从而削弱地区间绿色技术进步的互动作用。与其不同的是,王镝和李大仙(2018)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目前的环境规制并没有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激励作用不明显。崔立志和许玲(2016)同样研究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发现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却受到间接效应的阻碍。张峰等(2017)基于脱钩理论研究工业用水强度的优化及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和减少工业用水量。陈路(2017)以武汉都市圈为例,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有着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绿色发展,且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会通过激励效应改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
三、技术进步偏向与绿色经济
要素替代及技术进步偏向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Welsch和Ochsen,2005;Popp,2006;Sanstad et al.,2006;Fiser-vanden和Jefferson,2006;Bosetti et al.,2009;Shima和Tamura,2009;王班班和齐绍洲,2014;陈晓玲等,2015;钱娟和李金叶,2018;吴传清和杜宇,2018)。叶庆宏等(2014)主要是从环境规制方面入手,碳排放的限制对能源使用方面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杨振兵等(2016)分析了目前中国环境和能源问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决定的,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技术进步偏向,使其偏向于劳动。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孙才志等(2018)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李静等(2018)将中国各地区的工业技术进步分为绿色投入偏向或绿色产出偏向,以此研究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问题,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焦高乐和严明义(2017)通过测量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确定工业技术进步是偏向于资本的,对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须发挥政策调节及研发补贴的作用。
四、结论
长期以来,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同时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中性的假定越来越不适用于现实问题的解释,技术进步偏向理论也就应运而生。对技术进步偏向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劳动收入份额、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国际贸易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并且一般文献主要是运用理论,却对理论背后的经济运行机制解释较少。因此,可以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完善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机制问题,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技术进步偏向与绿色经济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2]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应的差异性研究[J].马艳艳,李丹,逯雅雯.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17-24.
[3] 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动态变化[J]. 钱娟,李金叶.技术经济. 2017(04):63-92.
[4]中国绿色工业变革的最优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的经验考察[J].杨振兵,邵帅,杨莉莉.经济学动态. 2016(01):76-89.
关键词:技术进步;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一、引言
关于技术进步的探索经历了较长的历史研究,其中技术进步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熊彼特在1911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随后熊彼特(1942)提出创造性的毁灭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此之后,有些学者将这种技术进步归结为一种外生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Solow(1956)和Swan(1956)建立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正是由于这种外生的技术进步才导致了经济的增长。随着技术进步分析和经济思想的创新,一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外生化问题,逐步提出内生技术进步的解释。Arrow(1962)提出了边干边学的理论方法,就是企业可以在生产的同时积累经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在此之后,Romer(1986)和Lucas(1988)等一大批学者将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使得经济增长理论在内生性技术进步的解释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将技术进步的产生与知识的积累和研究活动的深入联系起来,从而使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Arthur,2014)。
二、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部分学者从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Andreoni和Levinson,2001;Brock和Taylor,2010;Acemoglu et al.,2012)。减排方面马艳艳和逯雅雯(2017)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加入其所设定的控制变量,研究不同的技术进步对各地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差异影响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进一步地,马艳艳(2018)为探究对碳减排的不同影响因素,基于对各种技术进步来源进行差异化分析,以期可以得到其对碳减排的影响差异,从而为现实问题提供有利的借鉴,研究发现,通过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进口可以显著促进各省市的碳减排,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与马艳艳不同的是,钱娟和李金叶(2017)则是基于行业划分研究节能减排的效率,对35个工业部门按照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量大小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不同行业的能源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重点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效率以及不同行业部门的能源结构。也有对具体行业进行研究,陈帅和张会亚(2019)着眼于钢铁行业,从反方向考虑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政府补贴对整个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有关环境保护多是从环境规制、环境政策的实施及效果方面进行探讨(Conad和Wastl,1995;Gray和Shadbegion,2003;Hamumoto,2006;Konisky,2007;Popp et al.,2009)。董直庆和王辉(2019)从环境政策的角度出发,发现不同地区的环境政策对相邻地区整体的技术进步有着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在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不同不一定能促进相邻地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在300千米的门槛效用,并且环境规制较严格的地区的污染會转移至环境规制不太严格的相邻地区,从而削弱地区间绿色技术进步的互动作用。与其不同的是,王镝和李大仙(2018)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目前的环境规制并没有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激励作用不明显。崔立志和许玲(2016)同样研究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发现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却受到间接效应的阻碍。张峰等(2017)基于脱钩理论研究工业用水强度的优化及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和减少工业用水量。陈路(2017)以武汉都市圈为例,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有着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绿色发展,且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会通过激励效应改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
三、技术进步偏向与绿色经济
要素替代及技术进步偏向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Welsch和Ochsen,2005;Popp,2006;Sanstad et al.,2006;Fiser-vanden和Jefferson,2006;Bosetti et al.,2009;Shima和Tamura,2009;王班班和齐绍洲,2014;陈晓玲等,2015;钱娟和李金叶,2018;吴传清和杜宇,2018)。叶庆宏等(2014)主要是从环境规制方面入手,碳排放的限制对能源使用方面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杨振兵等(2016)分析了目前中国环境和能源问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决定的,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技术进步偏向,使其偏向于劳动。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孙才志等(2018)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李静等(2018)将中国各地区的工业技术进步分为绿色投入偏向或绿色产出偏向,以此研究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问题,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焦高乐和严明义(2017)通过测量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确定工业技术进步是偏向于资本的,对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须发挥政策调节及研发补贴的作用。
四、结论
长期以来,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同时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中性的假定越来越不适用于现实问题的解释,技术进步偏向理论也就应运而生。对技术进步偏向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劳动收入份额、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国际贸易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并且一般文献主要是运用理论,却对理论背后的经济运行机制解释较少。因此,可以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完善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机制问题,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技术进步偏向与绿色经济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2]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应的差异性研究[J].马艳艳,李丹,逯雅雯.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17-24.
[3] 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动态变化[J]. 钱娟,李金叶.技术经济. 2017(04):63-92.
[4]中国绿色工业变革的最优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的经验考察[J].杨振兵,邵帅,杨莉莉.经济学动态. 2016(01):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