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在其中,少数民族本身的音乐、舞蹈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这些民族艺术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天坑。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部的中等、高等学校就是培养人才以及传承文化最根本的地方,本文主要就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所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地区高校起到的主要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传承;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759.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少数民族在进行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自然传承已经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的衰落和无力。就目前而言,少数民族获取知识最为主要的途径依然是学校中接受到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仍旧无法偏离这个主要的传承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主动的将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归纳到学校的教育轨道中,使得艺术的传承可以真真正正的成为活态传承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目前而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高校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全球各个国家的音乐家以及艺术家而言,对本土音乐进行传承,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使其难以推卸的重要使命。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对每一个民族原来的艺术文化、音乐等都提起了相当的重视程度,并且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音乐、舞蹈课程。虽然这样的做法使得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现状下,仍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等待我们不断的去深挖、去发现。如果想要真正的将民族原本带有的文化内容以及本土音乐、舞蹈文化振兴起来,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音乐学家以及音乐爱好者们为之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表演以及研究民族文化最深层的东西。
众所周知的是,在众多的民族文化当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老一辈向下一辈进行口传身授或者是心领神会而来的,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谋得一份生计,或者是自我的爱好、打发无聊的时间而进行民族文化的学习。在我国,拥有的少数民族数量多达55个,其中大约有98%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自己民族传承下来的语言,其中20%以上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例如东巴古文字以及维吾尔族的文字,所以,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艺术是多么的多姿多彩。针对民族文化而言,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多元化以及多样化,并且具有极为有限的区域限制,并且大多数内容系统、生硬,并且老套的传承形势在现代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尤其的显得不稳定以及局限性。高校教育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而言,有着居住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整个社会以及时代交托给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使命以及责任。
对于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而言,而言,其大部分的来源,都是本族人民在进行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的思想凝聚而成,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本身文化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内容,同时还能将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风貌、生活方式、传统风俗以及思想价值道德情感等观念真实的体现,能够将该民族传承的民族精神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所以我们场所,民族音乐艺术以及舞蹈艺术,本身便具有极为强烈并且真实的民族情感力量、民族内涵。所以,民族地区内部的高等学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这种具有不凡内涵的文化精华对每一代年轻人进行良性的培养以及塑造。
三、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中内蒙地区高校案例
在蒙古族原生态艺术中,最先走进学校的是长调。长调是蒙古族一种特有的民歌,马头琴则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1959年,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昭那斯图应邀到内蒙古中专艺校授课,向师生传授长调的唱腔、唱法和艺术内涵。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民间大师,为蒙古族古老艺术的传承开启了一扇大门。之后,马头琴、四胡、呼麦等传统艺术形式相继登上大学讲堂。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马头琴演奏与理论研究"硕士点,在中国首次招收长调和马头琴专业硕士生,开创了蒙古族原生态艺术硕士教育的先河。此外,蒙古族传统艺术呼麦、四胡专业的硕士点建设工作也在筹备当中。此外,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少数民族艺术的教育教学,学院现有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方向一个硕士点,并开设长调、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的课程。2011年9月经过多番争取学院又开设了蒙古族民族乐器制作专业,并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音乐类高校的首例。将此类专业设置在高等学校,是对蒙古族传统艺术传承的具体化,也是蒙古族民族乐器制作由民间化转向专业话的尝试,它的成功开设,对于民族乐器制作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随着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对蒙古族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李世相:"随着蒙古族原生态艺术知名度的提高,学习蒙古族音乐的人也多了,以马头琴专业为例,每年报考与录取的比例都达到10∶1,其中还有不少汉族学生。"
四、结束语
自从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以及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以及发展,所以,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坐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停滞不前,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及良性的再创造。在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以古而古,而是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并把它融合在现实的土壤,去其糟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理应承担起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重任,这既是它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也是它立足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平,和少英.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70-76.
[2]白红梅,春迎.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和发展--呼伦小学多元文化教育引发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1):10-14.
[6]林锦屏,周鸿,何云红等.纳西东巴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丽江三元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5):78-80.
[7]张兆斌.关于南京青奥会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思考--实现中国元素与青奥运文化的有机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27-29.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传承;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759.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少数民族在进行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自然传承已经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的衰落和无力。就目前而言,少数民族获取知识最为主要的途径依然是学校中接受到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仍旧无法偏离这个主要的传承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主动的将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归纳到学校的教育轨道中,使得艺术的传承可以真真正正的成为活态传承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目前而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高校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全球各个国家的音乐家以及艺术家而言,对本土音乐进行传承,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使其难以推卸的重要使命。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对每一个民族原来的艺术文化、音乐等都提起了相当的重视程度,并且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音乐、舞蹈课程。虽然这样的做法使得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现状下,仍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等待我们不断的去深挖、去发现。如果想要真正的将民族原本带有的文化内容以及本土音乐、舞蹈文化振兴起来,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音乐学家以及音乐爱好者们为之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表演以及研究民族文化最深层的东西。
众所周知的是,在众多的民族文化当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老一辈向下一辈进行口传身授或者是心领神会而来的,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谋得一份生计,或者是自我的爱好、打发无聊的时间而进行民族文化的学习。在我国,拥有的少数民族数量多达55个,其中大约有98%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自己民族传承下来的语言,其中20%以上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例如东巴古文字以及维吾尔族的文字,所以,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艺术是多么的多姿多彩。针对民族文化而言,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多元化以及多样化,并且具有极为有限的区域限制,并且大多数内容系统、生硬,并且老套的传承形势在现代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尤其的显得不稳定以及局限性。高校教育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而言,有着居住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整个社会以及时代交托给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使命以及责任。
对于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而言,而言,其大部分的来源,都是本族人民在进行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的思想凝聚而成,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本身文化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内容,同时还能将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风貌、生活方式、传统风俗以及思想价值道德情感等观念真实的体现,能够将该民族传承的民族精神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所以我们场所,民族音乐艺术以及舞蹈艺术,本身便具有极为强烈并且真实的民族情感力量、民族内涵。所以,民族地区内部的高等学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这种具有不凡内涵的文化精华对每一代年轻人进行良性的培养以及塑造。
三、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中内蒙地区高校案例
在蒙古族原生态艺术中,最先走进学校的是长调。长调是蒙古族一种特有的民歌,马头琴则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1959年,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昭那斯图应邀到内蒙古中专艺校授课,向师生传授长调的唱腔、唱法和艺术内涵。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民间大师,为蒙古族古老艺术的传承开启了一扇大门。之后,马头琴、四胡、呼麦等传统艺术形式相继登上大学讲堂。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马头琴演奏与理论研究"硕士点,在中国首次招收长调和马头琴专业硕士生,开创了蒙古族原生态艺术硕士教育的先河。此外,蒙古族传统艺术呼麦、四胡专业的硕士点建设工作也在筹备当中。此外,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少数民族艺术的教育教学,学院现有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方向一个硕士点,并开设长调、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的课程。2011年9月经过多番争取学院又开设了蒙古族民族乐器制作专业,并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音乐类高校的首例。将此类专业设置在高等学校,是对蒙古族传统艺术传承的具体化,也是蒙古族民族乐器制作由民间化转向专业话的尝试,它的成功开设,对于民族乐器制作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随着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对蒙古族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李世相:"随着蒙古族原生态艺术知名度的提高,学习蒙古族音乐的人也多了,以马头琴专业为例,每年报考与录取的比例都达到10∶1,其中还有不少汉族学生。"
四、结束语
自从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以及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以及发展,所以,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坐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停滞不前,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及良性的再创造。在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以古而古,而是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并把它融合在现实的土壤,去其糟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理应承担起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重任,这既是它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也是它立足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平,和少英.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70-76.
[2]白红梅,春迎.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和发展--呼伦小学多元文化教育引发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1):10-14.
[6]林锦屏,周鸿,何云红等.纳西东巴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丽江三元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5):78-80.
[7]张兆斌.关于南京青奥会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思考--实现中国元素与青奥运文化的有机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