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造一个灵动的数学世界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和2018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有几大特点,比如,以学习过程为载体,将核心概念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对数学思想的感悟与认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重,体现“问题”意识.在2018年中考的备考过程中,笔者及所在备课组在中考改革背景下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科特点,加强备课组研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力量和优势;在分层指导上,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有机地进行融合,尽可能帮助每一名学生做到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灵动的数学世界.
  【关键词】中考改革;学科特点;分层指导;数学教学
  一、初三数学备课组上学期整体规划及依据
  (一)備课组讨论达成的共识
  1.深刻领会因材施教思想,脚踏实地进行分层次教学,严格按照中考方向控制教学的难度和广度;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注重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3.抓基础,重落实,追求课堂的高效;
  4.合理、科学、分层布置作业,并做好反馈工作;
  5.周末适当布置能指导学生梳理一周或一个章节内容的作业,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6.针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设计中高档提升题(以每周为一个阶段),逐渐渗透解决综合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备课组上学期整体规划
  1.开学—10月月考:“分层教学探索月”(直面学情,抓住课堂);
  2.10月月考—12月月考:“培优补弱幸福月”(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3.12月月考—寒假:“中考复习挑战月”(科学规划,抓住核心);
  (三)制订此规划的依据[1]
  1.数学课程总目标: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2.数学核心素养[2]: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3.中考的本质变化和改革特点:“注重基础,能力立意”;“中考试题不再关注强烈的区分度,而是关注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支持度”.
  4.“五个考(教)出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教)出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教)出来;把学生的基础和9年的积累考(教)出来;把能力考(教)出来;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教)出来.
  5.初三的学情特点:分层教学;中考改革第一届学生(跑班教学、学生的学习任务变重);数学学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分数极低.
  二、精准实施,初见成效
  (一)“分层教学探索月”
  从开学第二周,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就进入了“分层教学探索月”的实践之中,坚定不移地执行两套教学、作业、反馈、评价方案;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分层教学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摸底测试到十月月考,在试卷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年级的三率一分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笔者的收获:
  1.“新授课” “滚动复习”的方式卓有成效,学生通过每天的5分钟小测不断夯实之前学过的知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大幅度提升,可谓“温故而知新”.
  2.打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世界:从“学案”到“小测”,从“周末练习”到“统练试题”,从“反馈练习”到“考前提示”……笔者所在备课组用一份份饱含“西山特色”的资料为学生们的成长助力.
  笔者的挑战:
  1.低分人数较多;
  2.高分段人数较少;
  3.如何给B层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希望和爱的“数学世界”?如何给A层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创造和灵动”的数学世界?
  (二)期中复习策略及规划
  1.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追求课堂的高效:针对进入初三之后的第一次大考复习,笔者还是遵循了传统的“分章节复习法”,对每一节复习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每一节课的复习学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培优补弱:专题轮转;每周一备课组集体备课,共同商议、精心设计辅导资料;基础1班和基础2班注重课后的跟进,这是补弱最关键之处.
  (三)期中前教学总结、反思及展望
  此次期中考试依然保持了120分的分值和试卷结构,试题特点:注重基础,源于教材;兼顾全面,突出重点;打破模式,关注理解;贴近生活,传播文化.根据期中考试的数据情况分析,学生的四率一分全都超过了全区平均数据,特别是平均分、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相对突出,优秀率的优势不太明显,还需进一步努力.
  笔者的总结及有效策略:
  1.备课组层面:通过期中考试的检验,备课组两个月的稳扎稳打初见成效,首先大大增强了教师的信心,也激励笔者低调前行.
  2.“授课”真分层;“学案”真用心;“作业”成系统;“小测”不间断;“资料”真西山.
  3.以考试作为依据,聚焦问题,备课组开展专项研究(问题诊断—实施安排—效果反馈),每周统练之后和十月月考之后的逐题详细分析和反馈练习对期中考试的成绩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4.备课组相互听课、评课中的智慧碰撞、灵感激发、经验分享.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都成为备课组共同成长的宝贵财富;
  5.教师见缝插针对学生进行辅导、面批和答疑.
  笔者的反思及展望:   1.通过这次区统考,笔者也发现了年级的绝对高分(110分以上)人数比较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不够.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笔者在课堂上讲能力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每周一次的“培优课”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让每一次培优课都成为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方法引领;
  2.通过这次区统考,能够感受到备课组平时的细致辅导对及格率的提升和低分率的降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年级60分以下依然有9人,低分有5人.因此,“补弱课”要让补弱从课上延伸下去,用教师的关注和真爱增强学生的信心;
  3.课堂教学是笔者的主阵地.这一阶段有些课的打磨不够、设计不够细致,对“常态课”,笔者会继续且行且思,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成为自己心中的公开课.
  三、不忘初心,曲折前行
  (一)“培優补弱幸福月”
  期中考试之后,笔者的教学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面对接下来的12月月考.根据期中考试之后备课组的讨论,笔者对“培优补弱”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1.“培优课”重新设计:主要是指向期末考试的最后几道能力题:“反比例 相似”“圆 相似 锐角三角函数”“新定义”“几综”;
  2.“培优课”人数增加:从原来的20人增加至近60人,虽然上课的难度增加,但是学生的热情很高;
  3.“补弱课”重新整合:不贪多,降低难度,主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落实小测(基本知识);
  4.“补弱课”班级重新编排,提高补弱的针对性.
  (二)十二月月考分析及启示
  十二月月考作为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次实战检验,由于没有任何的复习时间,其主要目的还是为期末复习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启示:此次月考是中考数学试卷改成100分之后的第一次大考,笔者也对改革后的试卷进行了认真分析.
  1.总分从120分降为100分,考试时间保持120分钟不变,题量由原来的29道题变为28道题.单选题和填空题每道题的分值由3分降为2分,减少2道单选题,增加2道填空题,减少1道简单解答题;
  2.选择题和填空题总分值由原来的48分变为现在的32分,占百分比由原来的40%降为32%,但总题目数仍为16道,因此,在题型设置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3.解答题减少1道,指的是中档解答题会从原来的10道改为9道;
  4.最重要的:在试卷总分值减少20分的前提下,压轴题仍然是最后3道解答题,且总分值还增加1分(从原来的22分变为23分).压轴题分值不降反升,逆势增加1分,凸显了其在整个试卷中的重要地位.
  (三)期末复习策略及规划
  1.本次期末复习的形式与之前的传统复习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之前的复习均是采用“分章节复习”的形式,按照“知识点—例题—练习—讲评”的顺序进行课堂复习.在这种复习课上,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兴趣不高,经常是忙于做题而忽视听讲.因此,备课组决定此次期末复习采用“专题复习 基础练习”结合的方式.
  专题复习:笔者根据期末考试的内容设计了8个专题.这样的专题复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图画图能力的培养;挖掘经典问题,注重合理变式,适当延伸拓展,提高现场学习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专题1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专题2“圆”综合题
  专题3几何综合题
  专题4“动点” “函数图像”/新函数的研究
  专题5尺规作图
  专题6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专题7代数综合题
  专题8新定义问题
  基础过关练习:在进行专题复习的同时,笔者同样注重基础落实,备课组通过研究《中考说明》和历年考题,抓主干核心内容,系统梳理形成了5份基础过关练习.对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由于无法在课堂上全面展开专题复习,笔者将课堂复习时间留出一部分进行基础过关练习的讲解.
  2.“每日一题”的布置:因为“几何综合题”和“新定义问题”难度比较大,笔者决定将这些练习分散到每一天去完成,并根据每天发布的答案进行订正.
  3.用好教材习题:教材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基石,对教材习题进行落实和再加工是笔者这次期末复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最后一周的复习,笔者在专题复习已经结束的情况下,重点对教材习题进行了落实和讲解.
  4.精心打造了3份模拟练习:模拟一是在新课刚刚讲完之后进行的考试,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暴露学生的弱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期末复习提供重要参考;模拟二是元旦假期的作业,在复习了近一周之后,作为自我检验;模拟三为考前最后一周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复习效果,进行查漏补缺.
  5.考前练习和考前复习指导:考前练习1作为考试前一周的周末作业,主要进行基础夯实;考前练习2(分专题过关练习)作为考试前一天的自主落实作业,保持考试的状态.本次期末考试与期中考试相比,笔者带着学生对“考前复习指导”进行了详细解读(期中考试是学生自己阅读).
  此次期末考试为分值改为100分之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再加上所考内容为整个初三学年的知识,因此,考试难度在笔者的预料之中,不过真正看到试卷之后,难度之高又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从最终的成绩来看,在试卷如此之难的情况下,年级的平均分依然比全区均分高了近3分,及格率和低分率也比较可喜;但同样看出严峻的问题:在试卷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偏低.这也是笔者在接下来的中考总复习中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四)期末前教学总结、反思及展望
  笔者的总结及有效策略:教学环节精准分层;学习薄弱生的课后辅导;相互听课评课中的智慧碰撞、灵感激发、经验分享;精心设计的每一份饱含“西山特色”的资料;每周的工作计划及强大的执行力;团结一致、携手前行的备课组团队.   笔者的反思及展望:
  1.此次期末考试第一次尝试了“专题复习” “基础巩固”的形式来进行(取代之前的分章节进行复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这也为接下来的中考总复习提前进行了实践.虽然从成绩来看,这种复习方式在考试中没有达到笔者预期的效果,但笔者会坚持这种复习形式.在接下来的中考总复习中,笔者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依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提前做足功课,精心设计每一个专题(内容、难度、创新).
  (2)任何一门学科各部分知识都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联系.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小结,而不是教师全权代劳,希望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此次考试难度大,学生在考试时遇到难题之后的心态比较慌,应试技巧不足.筆者在下个学期会进行如下改进:
  (1)每周都有至少3道自编题、创新题(让学生多次经历,提升心理素质).
  (2)在课堂的解题训练中,不满足原题解答,应在原题的基础上变换引申、扩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并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总结.
  3.为了提升优秀率和良好率,笔者本学期开展了培优课、每日一题等活动,如何让这些活动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1)下学期的“培优课”在课程设计、上课形式及人数等方面还需要更加科学、细致地研讨,笔者会在开学摸底测试之后进行备课组讨论.
  (2)每日一题如何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研究氛围?笔者在下个学期会成立“七期初三魅力数学编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中考综合题进行方法梳理和总结,并装订成册.
  4.虽然年级的低分率和全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分数相对比较低的学生人数还是偏多.虽然中考改革之后,数学题更加灵活,难度也有所提升,但毕竟中考是一次水平性测试,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准.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笔者都会用心、用智慧、用创新,使学生在原有的起点上有所进步.
  四、把握中考方向,探索复习模式—初三下学期数学总复习规划
  (一)基本指导思想
  1.复习课的教学,不是已有知识、方法的简单重复,而应是知识技能再发生、再创新的过程,结构体系再生长、再建构的过程,思想方法再定位、再优化的过程.
  2.学生很多时候会做题,仅仅是一种经验与模仿,是无序的.复习中需要唤醒学生已遗忘的知识与经验,帮助其将头脑中无序的经验重新排列组合使其有序,使新旧知识融合,变成一个整体,进而将其升华概括,形成结构,这就是能力提升.
  3.依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提前做足功课,进行全面复习;决不允许几张试卷的拼凑,几道例题的堆砌,要有精心、科学的设计.
  (二)初三下学期教学整体安排和工作重点
  1.开学初(第1周和第2周):
  完成初三数学最后一章新授课的教学工作.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第一轮复习(第3周至一模):
  带领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点,复习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及格率.
  3.第二轮复习(一模至二模):
  进行教学专题复习,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北京市的中考说明及各地市的中考试卷及中考动向,设计符合中考考试趋势,又切实提升学生能力的复习专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优秀率.
  4.第三轮复习(二模至中考):
  带领学生查缺补漏,针对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加强个别辅导,并进行考试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重研究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帮助学生做好各项准备,使他们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中考考场.
  (三)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策略
  步骤1:备课组梳理知识体系(用好教材),明确应知必会的知识点.
  步骤2:设计每一个专题的“前测练习”.
  步骤3:了解学生错误点、困惑点及其原因.
  步骤4:课堂复习,备课组共同商讨课堂例题的选用,用好每一道题.
  步骤5:课后练习及反馈.
  (四)第二轮复习(能力复习)策略
  1.这是笔者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也会是备课组的一项特色工作,初步想法如下: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成立“七期初三魅力数学编委会”;从第三周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魅力数学之新定义篇”“几何综合篇”“代数综合篇”“函数研究篇”“圆篇”“尺规作图篇”“反比例函数篇”的编写、印刷,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
  2.重视总结通性通法,提高解题能力.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既可以从宏观出发,将小知识串成线,也可以从微观出发,通过相互的关系架起独立的知识结构,形成解题系统,使知识之间从形成纵向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不忘初心,勤勉务实,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笔者在中考改革背景下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科特点,加强备课组研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力量和优势;在分层指导上,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有机地进行融合,尽可能帮助每一名学生做到个性化学习……敬业、严谨、求实、创新,初三数学备课组用青春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中共同谱写着“爱的篇章”;三位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营造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工作氛围.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一定是极其广泛、深刻和持久的.笔者会用爱与学生相伴,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艺体生的特殊性,从不同方面提出有效解决高三艺体生数学高考复习策略,因材施教,紧扣新课标培养艺体生基本数学素养.  【关键词】艺体生;能力定位;高考;策略;数学素养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相应地也就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在高校招生和专业培养中也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凭借普通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大学,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凭借音体美、播音主持等专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提问上,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下功夫.一些教师提的问题“繁、杂、小、碎”,一些教师为了问而问.这种“一问到底”的课堂结构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是“为了不教而问,为了不问而问”.“大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提出问题为终极目标,改变课堂上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大问题教学”模式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即提出大问题
编者按: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而改革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改革过程中,传承和扬弃始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融入创新,才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而这正是天津一中在过去数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坚持。  客观上来说,教育是一个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系统化活动。也只有文化的教育,才能够具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智慧,依托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活跃思维下发挥数学潜力,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能够运用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
【摘 要】自信心是督促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成功與否,都与自信心的强弱和有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强烈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力量,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自信心;策略  一、在赏识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
【摘 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幼儿园部分)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参照,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从业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给准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从业参照标准。我们试从其出台的背景、意义及思想理念对其进行个人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标准;幼儿园教师  一、《考试标准》出台背景  (一)原有教师资格考试存在问题  我国原有的教师资格考试采取“国家统一管理,地方适度自治”的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校师生在课外阅读活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书籍阅读活动,并正式将阅读课列入了学生的学习课表之中。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这片广袤的精神领域中时,我发现初中学生对课外阅读,不论是阅读方法上还是对书籍的挑选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肤浅性和畏难情绪。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分层指导法;小组  初中学生对课外阅读,不论是阅读方法上还是对书籍的挑选上,都存在着很大
【摘 要】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总能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或品行不端正,或学习能力差,我们曾把这样的学生稱为“差生”“学困生”“后进生”,而现在,对于这么一个群体,有关教育专家又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这个新名词的提出,不仅仅是一种称谓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评价的突破。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建立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曾提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且同等重要的九种智能。  【关键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当前优化学生培养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是对新时期教育發展方向的精准研判,是教学育人理论的重要突破。在中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精准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深化立德树人内涵的精准研判,探寻立德树人的有效实施途径,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寻立德树人途径,
以生活为基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同时还体现出开放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将《道德和法制》课程教学聚焦“生活”和“活动”两大核心词汇,将课程教学与儿童的真实生活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深化儿童课程学习体验,促使儿童调动生活积累和经验,发挥《道德和法制》课程的生活指导作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凸显生活主线,优化内容设计  (一)灵活使用教材,贴近儿童生活  目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