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幼儿入园适应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恋模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许多专家都指出:婴儿与父母和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对权威的尊重与同情心的流露,对于领导者来说,还包括与同事融洽相处的能力。总之,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同样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有密切的关系。
  焦虑——回避型的孩子在幼儿园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往往就是这类型的孩子,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在孩子长大后,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虽然现象极其个别化,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它的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更加重大。
  二、幼儿园入园适应教育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孩子的依恋类型的分析
  幼儿园孩子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占大部分,有小部分为焦虑——抵抗性,焦虑——回避型的孩子比率相对较少,一个班级有可能出现1~2名孩子,约占8%左右。安全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的行为特征来看,情绪稳定、有自信心、与人友善、乐于探索,比较遵守规则。初入园时,他们对陌生环境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并能进行积极地探索。与母亲分离后表示伤感,但并没有出现强烈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能寻求其亲近和安慰,主动引发交往。这类幼儿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虽然会在入园分离时哭闹或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有情绪反应,但经过教师稍作安慰就能缓解,焦虑反应强度较低,入园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焦虑—反抗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行为特征来看,情绪不稳定,排斥与接纳并存,依附性强,缺乏自信。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困惑和谨慎,过分依附母亲,怯于探索环境。他们对母亲的离开表现出极大的伤感和焦虑;与母亲团聚时,又表现出寻求亲近与拒绝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愤怒。
  焦虑-回避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的行为特征来看比较独立,情绪活动水平低,缺乏对爱的反应。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游戏,但显得不专注、浅显、缺乏情感投入。对别人的关注反应较为淡漠,语言表达不多,对周围环境变化不太敏感,面对老师提供的玩具选择也显得较为单一。他们能够接受陌生人的关注,在母亲离开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也不力图去接近。
  (二)教师对入园幼儿的关注特点
  幼儿园教师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关注度最大的就是那些情绪反应强烈,大声哭闹,不停寻找妈妈或爸爸等亲人的孩子身上,也就是屬于安全依恋性或是焦虑——抵抗性的孩子。焦虑——回避型的幼儿,由于群体较小,入园情绪反应不强烈,属于“安静型”的孩子,不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而忽略了关注。
  (三)幼儿园入园适应教育的一般策略
  一般幼儿园教师在对新生入园的计划里,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幼儿情绪”。所以当孩子在与家长分离而大声哭闹或不停地想要找妈妈或爸爸等亲人是,教师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安抚孩子,尽量让孩子平复情绪,只要孩子停止哭闹,入园的头等大事就算完成。而对于小部分不哭闹的孩子,老师可能会忽视,大部分老师会认为是孩子比较独立,适应能力强,所以采取了较放任的态度。
  (四)焦虑——回避型幼儿入园后的适应表现
  这类幼儿在刚入园时,可能会给老师一个假象:孩子独立性比较强,情绪稳定,能很好适应新的环境,不用大人操心。但是当其他孩子情绪都稳定下来后能积极地、愉快地参与活动时,老师就会发现,问题来了。“为什么这孩子,刚来园的时候挺好的,现在反而跟不上了,做什么事都不积极,对老师的指令反应较慢,表情少,老师不单独叫他他就不动。”老师想亲近他,他会表现出退缩,有什么需求也不会主动表达等,呈现出不适应集体生活的状态。
  (五)影响教师对焦虑——回避型幼儿认识的因素
  第一,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和需求观察不细致。
  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对孩子不同依恋类型表现的认识。
  第三, 入园时孩子太多,教师精力不足,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态。
  三、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幼儿入园适应教育的策略
  第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做好入园前家访,详细记录每个幼儿的家访情况。
  第三,营造一个安全、愉快的心理环境。
  第四,创设孩子喜欢的活动,吸引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五,家园合作,适时调整教养方式。
  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多方面找出孩子形成焦虑——回避型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及时改变孩子的依恋状态,以期让孩子形成热情、开朗、乐观的性格。
  回避型依恋的幼儿表现介于安全型和焦虑一反抗型之间,焦虑强度也不高,他们因为表现“平静”而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更或是因为群体小,更容易被老师所忽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关注大部分的同时更要关注有特别需要的幼儿。教师更不能因为现象个别化而无视,因为这类孩子更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是更应该值得重视的群体。在面对焦虑——回避型的孩子时,教师要注意与这些孩子建立起合作和亲密的关系,目标不是帮助他们变得独立,而是要让他们变得适当“依赖”成人。教师要与幼儿多进行语言和眼神等情感交流,教给孩子参与活动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与老师和同伴沟通和交往,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作为家长,应当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的爱好和情绪,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融入同伴群体,学习与同伴共处的技巧,引导他们健康幸福成长。
  当安全的需要获得适当满足后,儿童将会萌发自主探索的意识。这既是依恋的现实意义,也是安全依恋的应有结果。
其他文献
數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通过直观演示引兴趣,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龄初期的儿童,具体形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的语文教学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改革初期的追求热热闹闹的形式转变为追求实效性的本质。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性应该足课前功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自主地预习  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期刊
一、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树立信心的关键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生动、活泼地学习才能把学习搞好。也就是说,兴趣是撬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杠杆。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多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什么都不懂,甚至惧怕学习英语、放弃学习英语,都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其一点点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
期刊
农村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础薄弱,刚进入七年级的新生,由于小学没有学英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为0;二是少数民族学生受母语影响,发音困难;三是上课易走神,有的知识点讲了多次仍不会;四是回家不看书,像背书、预习、复习这些作业一般不做;五是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一、新教材的变化  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 
期刊
一、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一大主题,但是目前,小学英语作业因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严重缺失,普遍存在着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作业形式单调、重复且繁多;任务统一,没有弹性等问题,学生做作业除了应付考试外,难以觉察其他的意义。如此机械的重复训练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也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
期刊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的评价形式也显得比较单一,往往对学生的答案只有对与错之分,对学生个人英语课堂的学习评价也只有好与差两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必然造成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也得不到全面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他们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更是如此。通过它,学生在学习过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有了这种习惯,才能掌握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因此,在自主参与、自主质疑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期刊
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课堂中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会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俗话也有:“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组织学生开展
期刊
一、教学思路设计  此次教学设计是主要探讨了听说课的上课模式。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灌入式授课模式,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希望学生通过讨论,互助找答案。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设计  (一)教学目标  1.Languageaims  Keyvocabulary:Computer,furniture,map,picture,television,wall,  thirty,fort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