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去的路口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正在复习托福准备出国,一位在美国已经工作多年的同班同学回来,兴奋地讲着她要回国干什么。我送她回去时过路口,她吓得拉着我的胳膊不敢动,嘴里一个劲地说:“天呀,大家怎么都不遵守规则呀! ”我开她的玩笑:“看看你,连马路都过不去,还想回国? ”
  这次回来,轮到我让人们看笑话了。当然,现在的路口比90年代初复杂多了。司机们开到路口,就像是打猎,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走动,不仅不降速,而是瞄个正着,急促地鸣笛,再借着车速把行人恐吓住,自己夺道疾驰而过。刚回来那几天,每到路口就听到笛声阵阵,仿佛枪击。再过几天胆子大起来,敢于和汽车斗智斗勇。最为励志的一次经验,大概是跟着一位半身不遂的老汉过马路。他一跑一颠地在横跨6道的斑马线上冲锋,已经到了不顾红灯的地步。我这个业余马拉松选手怎么能够畏缩?便紧跟不舍,过了马路……
  从美国回到中国最危险的是开始几天。美国是车让人,大家习以为常。中国是人让车,大家也认为是天经地义。如果在北京的马路上车让人,连被让的行人也觉得司机有毛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们携着12岁的女儿,搀着90岁的老父,还有83岁的老母相随。即便是这么过马路,来车也摆出一副不躲就撞的架势。
  路口如此之乱,究竟是素质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我个人的态度是,我们这些在海外长期不回来的人,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最好别动不动就指责中国人素质低。更有建设性的,是拿自己的经验进行一些对比,看看在制度和规则上中国有何缺失。
  据我的观察,北京一些重要路口的设计,核心思路是如何疏导车流,而不是如何方便行人。以我住的北三环附近一个6道斑马线的交通要道为例。首先是行人等候斑马线绿灯的时间过长,其次是斑马线的绿灯只亮一半。也就是说,你好不容易等到了斑马线的绿灯,也只能过一半马路;到了路中央的安全岛上,又被另一方向的车流拦住,必须等待另一半的绿灯。而光秃秃的安全岛毫无遮阳之处。在夏天的烈日下等候,噪音、尾气一起涌来,对每个行人都是煎熬。即使你有足够的耐心,一半一半地按规矩等绿灯利用斑马线过马路,也经常过不去。因为当斑马线的绿灯亮起来后,所有右转弯的车辆照样行驶,和行人抢道。在人要让车的情况下,你要等待右转弯的车过完才能踏上斑马线;好不容易到了公路的另一头,又被对面一侧的右转弯车辆所截堵。更有甚者,当你在这一艰难的奋斗中按照“先左后右”的规律小心提防来车时,说不定突然会从另一侧冲过来一辆逆行的自行车或摩托。这也怪不得前述那位半身不遂的老汉如此奋勇了。也许他倒未必是急于过街。他要不那么拼命地一跑一颠,也许就永远也过不去这路口了。想想那些老弱病残,这日子可怎么过?
  美国的大路口如何呢?首先,我孤陋寡闻,没有见过只开放一半斑马线的绿灯。相反,有些大路口,斑马线的绿灯往往是4个方向一起亮起来。也就是说,所有路口的车都必须停下来,十字路口纯粹变成行人的天下。你横跨、纵跨,或者走十字路口的对角线都可以安心自得,而且时间相对充裕。其次,斑马线的绿灯,往往是行人控制。你走到斑马线的一端,就会看到电线杆子上有个按钮。一按,在下一个变灯的时刻斑马线的绿灯就亮了,所有车辆停止,等你过马路。有时一个行人就可以使4条车道上的车全停下来。当然更不用说,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上,都立着醒目的招牌:“根据本州法律,车辆必须礼让行人。”我学开车时读的《驾驶守则》上说得很清楚:即使路口是放行的绿灯,也一定要先左顾右盼、谦让行人。
  我跟弹钢琴的女儿开玩笑说,简单的一个琴键,因弹击之不同可以表达出各种复杂的情感:悲哀、喜悦、缠绵、幽默……这听起来很高深,要有长年艰苦的训练。但是看看北京街头车辆的鸣笛,其表达的意思同样丰富:“不许动!”“当心!”“你丫找死呐!”“让开!”……好像大家都是无师自通的钢琴家。我妻子在美国拿到驾照开了两年车,居然不知道怎么鸣笛。最后我逼着她学会,以备不时之需。制度乎?素质乎?
  (摘自《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其他文献
2008年4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为期2天的“公众参与国际研讨会”。头一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农民韦东英,坐了一晚上的火车硬座到了北京站。她是应邀参加此会议的。  她带来了两瓶钱塘江的水,想找人帮助化验一下,因为3月26日杭州市有份报纸刊登消息说,钱塘江有个地方的水质已经是“国家一类水”,她不太相信;本来她还想带两条钱塘江的鱼,找北京的专家化验。她的丈夫邵关通是个渔民,有些
期刊
引言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2000多年来,佛教信徒大多相信一位汉代皇帝“感梦求法”的故事。     公元64年,中国历史上称为汉代,这时候的皇帝叫刘庄,史称汉明帝。这一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刘庄睡觉时,恍惚之间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飘然而至,见他并不说话,只是在殿庭里飞绕着。第二天刘庄请大臣们解梦。结果,有位大臣说:西方世界有位大神,名叫佛陀,形象与陛下梦中所见到的高大金人一模一样。这位大臣绘声绘色的讲
期刊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廿三日(1895年4月17日),中国作为甲午海战的战败国,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高达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令中国近代的财政经济自此一蹶不振,财政主权遭到破坏。另外日本割据了奉天省南部地区、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同时引来了其他列强的不满和虎视。  《马关条约》的签订,首先激怒了俄国人。在扳倒拿破仑之后,纵横欧洲一个世纪的沙皇俄国,早已认定远东
期刊
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3年来新高。在CPI不断上扬的今天,类似的“创历史纪录”消息不算新闻了,更多人关心的是,CPI高企之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如何保障?在保增长与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增强之间,民生该如何安放?  CPI数据的上涨曲线在百姓日常生活账本中看得最清楚明白。数据表明,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
期刊
唐朝国力强盛。贞观年间,更是唐朝拓边最为强烈的时期。不断地对外用兵,不断取得重大的胜利。先后被唐太宗臣服的,往北说有东突厥、西突厥和吐谷浑,往西讲就有高昌、龟兹和焉耆,往南走就有吐蕃和印度,往东征服了高句丽。因此,太宗更是被周围的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太宗征战是否劳民伤财,我们姑且不论。但四处的拓边,却使得内涵丰厚的唐文化不断向四周扩展,尤其是服饰文化。在与唐朝使节交往之时,边疆的这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瑞士人因善战才免遭入侵”的传奇故事流行一时,但早有西方国家认为,瑞士是靠在“二战”期间向纳粹出卖灵魂和肉体才得以保持中立的。  事实是,虽然法国沦陷后,瑞士便成为被轴心国包围的一座孤岛,但是除了少数狂热宣传外,德国人从未认真考虑过入侵瑞士。德国不入侵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本身既不出产原料,除了少量奶酪外,也无剩余食品可供出口。一个破坏无遗的瑞士将是负担而非收获。使瑞士免遭入侵的
期刊
2009年以来,中国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进行了中央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对跨省区流域、主要矿产资源、重要生态区开展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点。这一机制的实行,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确实给沿线地区带来一些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困扰。  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问题。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沿途土地的利用和风景景观的影响,国家是有规划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南水北调这个工程是什么样的。  
期刊
引言 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波斯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官之一。2004年,两人在互联网上合开了“贝克尔—波斯纳”博客。博客每周更新一次,粉丝遍及全球。他们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家庭生活领域:大学排名有几分可信度?财富分配不均一定是坏事吗?……他们解答问题的原则只有一条:把所有理所当然的定见抛诸脑后!看看他们对交通拥堵提出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中的一条
期刊
引言 清末民初是中国政局十分动荡的年代,皇帝、总统更替频繁,各省的巡抚、督军、省长、主席也很难坐稳他们的交椅。就在这个混乱时代,云南人杨增新竟统治新疆长达10多年。     杨增新(1864~1928年),云南蒙自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科第127名进士,被选用甘肃省中卫县知县,在甘肃省任职近20年。  1912年l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新疆伊犁民族分裂势力发动叛乱,杀
期刊
报载:为让孩子喝上高档奶粉,22岁的年轻妈妈付某不惜铤而走险,连续9个月疯狂盗窃收银款70余起,被抓获后,警方为处于哺乳期的她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并将其送回家照看孩子。  啥是“高档奶粉”?我不知道,窃以为现在的奶粉“高档”不“高档”倒在其次,关键在于是否“安全”。9个月“疯狂”盗窃总金额为1.21万元,还比不上某些小美女的一个LV包钱。  而近年来,类似的小偷也是越来越多了。  在浙江省宁波市打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