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为曾经历过举国看重数理化的年代,这句话在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清晰的认知。即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数理化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而在全国的理工类大学中,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涵盖理、工、管、经、文、法等多学科,被誉为“中国南方理工大学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之下,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以其特有的方式迅速成长,似乎是华南理工大学品牌的一部分,却又独立成章。
官方介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经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批准,由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创办起来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小学部创办60年,中学部创办30年,两者相加恰是90年,在中国纪年方式中已是三世。三世之间,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前身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及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走过辉煌,走过沉寂,直到2013年,小学和中学合并为一,统称“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首尾相连,声息相闻,就此形成了统一的品牌矩阵。
而“明理至善”的学校核心理念文化,以及提出此理念的校长杨国华,让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站到了时代的新起点。
定位:确定品牌核心竞争力
解析成功的品牌可以发现,品牌发展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路径:确定品牌定位,并以其作为原点,组织、凝聚与品牌相关的各项内涵品质,形成新的合力,在品牌定位的引领下开拓品牌动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品牌传导,形成品牌发展的良性态势。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由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合并而来。这两所学校原本各自独立,分别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甚至有着各自的品牌和特色。
华工附小因其生本教育、交互式白板教学的运用推广、高校家长进课堂、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在广州市声名鹊起。华工附中良好的学风校风、丰富的校本课程、多年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强强合并,多数人认为将形成更强的力量。但在品牌世界里,这种事从来都不会发生——因为品牌的内涵无法相聚共赢、相融共生。自2013年并校以来,两校如何在统一架构下,凝聚出品牌统一性,成了摆在全校面前的难题。怎样才能把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
“学校合并了就是整体,需要步调一致。”杨国华说,“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
杨国华是北方人,有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踏实、敦厚。自199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杨国华便离开了北方,先后在广州市天河区数家学校工作,由教师、班主任开始做起,直做到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天河中学的副校长,猎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天河区教育局团委书记,其中有着数次开办新校区、组织建设分校,招聘、打造教师团队的经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教师,从德育主任到校长、书记。杨国华的工作履历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
然而,两校合并,品牌融合再生这样的事情,他却也是第一次遇到。
那么,要怎样的文化才能把两个学校的品牌融合在一起呢?苦思冥想,用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工作经验相碰撞,以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学校的未来交错思考,杨国华脑海中闪现出“明理至善”这一独特性与普遍性相融合、时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核心文化理念。
明理至善!
“明理至善”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来自于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体现了学校地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之内,体现了学校的学生多为华南理工大学教职工的子女。这是对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天下为公”即为大善至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准则,包含了“理”与“善”的成分。与此同时,“明理至善”既是目的,也是要求,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具备自我发展力的人……
“明理至善”超越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与中学部单独的特色,以文化总结的模式,以鸟瞰的视角,以精准的品牌定位,以顶层设计的架构,以柔化的粘和方式,将小学部与中学部融合成了同一品牌下的整体。
两所学校的优势,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优势。
就此,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定位。而对于创办已久、各有品牌的两所学校所合成的实验学校来说,文化定位事实上就是品牌定位。
战略:架设品牌发展快车道
品牌定位确定之后,品牌发展战略的确定就成为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品牌发展战略,是品牌建立自身优势,形成区分壁垒的重要举措。对于学校品牌来说,品牌的发展战略是一种基于品牌市场竞争态势对自身品牌优势的生发,是数种特色项目以单个项目形成单兵渠道,各个渠道间又互为倚重、互为补充,建构起品牌发展的网格状互促推进体系。
“在‘明理至善’理念统领下,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有三大特色项目活动。”杨国华说,“这三大特色项目活动分别是:科技求真、人文求善、体艺求美。”
杨国华的工作经历中,除了工作在学校的授课、办学、管理第一线,还曾借调至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工作过两年,也曾经兼任过区教育局团委书记。这种在机关工作的经历,是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们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经历,可以让杨国华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视角,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律,对学校品牌发展战略进行构画。
真善美是教育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真是善的因,美是善的结果。
明理至善,止于至善。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处广州天河最具文化气氛的区域,周边大学环侍,名校林立。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品牌战略的设定,如果流于轻浮,对未来品牌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但如果失于表达,向默而生,学校在未来发展将停滞不前。所以,品牌的战略选择,必须厚重稳妥,经风历雨而历久弥新。所以,对品牌发展战略,必先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然后笃行之。 跳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审视的眼光来观察其“科技求真”“人文求善”“体艺求美”三大特色项目。
“科技求真”特色项目,依托着华南理工大学的优质资源,一直以来就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硬件建设科技含量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好、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覆盖面广。学校举办科智节、教学节、专科节,学生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取得过全国、省、市级各类科技大赛奖项。机器人、无线电、航模等社团活动,也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科技是学校的特色项目之一,“真”是人生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科技”与“求真”密不可分。
“人文求善”来自于学校建立的班级图书角和开放式图书馆。学校坚持开展书香节活动,坚持常规开展经典诵读,同时号召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书香家庭”评比、阅读考级等活动,传承文化经典,培养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善知、善情、善行的人文情怀。
做真人、做真事,止于至善。
“人文”与“求善”相辅相成。
“体艺求美”,体育指向美的体魄,艺术指向美的心灵。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亲子趣味体育竞赛、蓝球赛、排球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审美情趣。
由“善”而至“体艺”,由“真善”而成“美”。
三大特色项目活动,架设起了品牌发展的快车道。至此,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稳定妥善地初步完成了品牌发展的战略布局。
发展:向品牌的未来要现在
为什么要发展品牌?其实,发展品牌的目的并非在当下,而是要把目光放远,放在三五年后,甚至是十年之后。发展品牌就是在向未来要现在,由现在出发,打造未来的品牌竞争力。所有现在的准备,都将在未来发声。
学校品牌的发展更是如此。
那么,学校品牌该怎样向未来要现在?要一个怎样的现在?打造怎样的现在才能够成就学校品牌的未来?
“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杨国华说,“打造一支名师队伍、开发出好的校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杨国华至今仍坚持着每个星期为学生上课,承担着初中每个星期六节课的教学任务,保持着推门听课的习惯。据说,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的38名教师中,截至目前只有2名教师的课他没有听过。
由于历史原因,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老师中,有编制的老师和无编制的老师各占一半。这种境况,无疑给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带来了考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立了“教师阶梯式培养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教师被分为三个系列的培养目标,模糊了编制界限。
学校按教师成长阶段性特征发展序列,设立了“致知型”“智慧型”“至善型”三个系列的培养目标,结合每个类型教师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规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形成规范有序、上下衔接、各具优势特色的教师培养“链条”,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至善奖”等奖项的评选,挖掘教师团队里的突出代表,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至善级组”“至善科组”的评比,打造特色化的教师团队,成立了“启明星教师工作室即互动教学研究室”,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利用这个工作平台,开展交互式白板教学研究,形成具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特色的“I5E明理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I5E明理课堂教学模式”由“驱动——启发——探究——解答——应用”五个教学环节的首字母“E”与“Interactive(交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首字母“I”叠加命名,该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悟理——问题”为主线,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动力,使学生通过“致知”而获智慧,达到至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各学科间进行渗透。这一模式成果,获得了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而在课程方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设了科技创新、综合实践 、人文经典、主题德育、体育、艺术等六大课程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教材、有师资、有落实,有评价,实现了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实施。
在此基础上,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资源,开展了“科学家进校园、爸爸妈妈进校园、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的“三进活动”,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2016年中考,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险学校初中部中考成绩平均分在广州市天河区名列前茅。超广州市平均分121.8分,超广州市天河区平均分103.6分。700分以上达到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4%;超过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56人,占总人数76%。最高分达到了753分,单科状元2人……
这个数据,杨国华没有在采访中细谈,是我在网上查询得知。
杨国华谈的更多的是学校的现在和未来,谈到的是学校将要更换的纳米黑板,谈到的是全校无线全覆盖、光纤进课室,谈到的是未来与大数据的对接,学校文化的对外彰显……
学校的品牌未来如何发展。
学校品牌的发展,其实就在以上。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
温暖 纪念 回想
我做校长的点滴感悟
文/杨国华
我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一年了,除了与全校师生一起做好各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更关心:学校给人温暖的是什么?学校留给学生什么纪念?学校留给教师什么回想?
关键词:温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合同制教师人数超过一半。为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我们对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培训等待遇进行调查了解,并广泛征求老师意见,经与大学主管部门协调和学校教代会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合同制教师转聘任制教师实施方案》。其中放宽了年龄限制,让许多在我校工作多年的合同制老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一任领导班子对他们的肯定和关心,他们多次找到我,表达了感激之情与工作的干劲。
关键词:纪念
当孩子们毕业离开学校后,还能经常念念不忘地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学校期间所发生或经历的故事。“日行一善”活动就是期望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亲身经历一些善的故事,积小善成大善,最终成为德才贤良的良善公民。我校通过卡片制作、故事讲述、VCR记录、作文竞赛、至善之星评选、爱心义工队、爱心义卖、手拉手等活动,在每个华工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为孩子的成长扎下了善良的根。
关键词:回想
给老师最好的福利是什么?我以为,是帮助他们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我校也打造了一批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方面,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与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我校的特色教学。在全国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交互式白板教学的历届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全国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34人次、三等奖27人次,每年参赛的获奖率占天河区获奖教师总人数的50%,多名老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品课例光盘由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我校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卓越学校”。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因为曾经历过举国看重数理化的年代,这句话在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清晰的认知。即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数理化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而在全国的理工类大学中,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涵盖理、工、管、经、文、法等多学科,被誉为“中国南方理工大学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之下,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以其特有的方式迅速成长,似乎是华南理工大学品牌的一部分,却又独立成章。
官方介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经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批准,由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创办起来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小学部创办60年,中学部创办30年,两者相加恰是90年,在中国纪年方式中已是三世。三世之间,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前身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及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走过辉煌,走过沉寂,直到2013年,小学和中学合并为一,统称“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首尾相连,声息相闻,就此形成了统一的品牌矩阵。
而“明理至善”的学校核心理念文化,以及提出此理念的校长杨国华,让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站到了时代的新起点。
定位:确定品牌核心竞争力
解析成功的品牌可以发现,品牌发展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路径:确定品牌定位,并以其作为原点,组织、凝聚与品牌相关的各项内涵品质,形成新的合力,在品牌定位的引领下开拓品牌动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品牌传导,形成品牌发展的良性态势。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由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合并而来。这两所学校原本各自独立,分别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甚至有着各自的品牌和特色。
华工附小因其生本教育、交互式白板教学的运用推广、高校家长进课堂、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在广州市声名鹊起。华工附中良好的学风校风、丰富的校本课程、多年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强强合并,多数人认为将形成更强的力量。但在品牌世界里,这种事从来都不会发生——因为品牌的内涵无法相聚共赢、相融共生。自2013年并校以来,两校如何在统一架构下,凝聚出品牌统一性,成了摆在全校面前的难题。怎样才能把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
“学校合并了就是整体,需要步调一致。”杨国华说,“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
杨国华是北方人,有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踏实、敦厚。自199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杨国华便离开了北方,先后在广州市天河区数家学校工作,由教师、班主任开始做起,直做到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天河中学的副校长,猎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天河区教育局团委书记,其中有着数次开办新校区、组织建设分校,招聘、打造教师团队的经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教师,从德育主任到校长、书记。杨国华的工作履历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
然而,两校合并,品牌融合再生这样的事情,他却也是第一次遇到。
那么,要怎样的文化才能把两个学校的品牌融合在一起呢?苦思冥想,用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工作经验相碰撞,以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学校的未来交错思考,杨国华脑海中闪现出“明理至善”这一独特性与普遍性相融合、时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核心文化理念。
明理至善!
“明理至善”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来自于华工附小和华工附中,体现了学校地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之内,体现了学校的学生多为华南理工大学教职工的子女。这是对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天下为公”即为大善至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准则,包含了“理”与“善”的成分。与此同时,“明理至善”既是目的,也是要求,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具备自我发展力的人……
“明理至善”超越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与中学部单独的特色,以文化总结的模式,以鸟瞰的视角,以精准的品牌定位,以顶层设计的架构,以柔化的粘和方式,将小学部与中学部融合成了同一品牌下的整体。
两所学校的优势,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优势。
就此,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定位。而对于创办已久、各有品牌的两所学校所合成的实验学校来说,文化定位事实上就是品牌定位。
战略:架设品牌发展快车道
品牌定位确定之后,品牌发展战略的确定就成为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品牌发展战略,是品牌建立自身优势,形成区分壁垒的重要举措。对于学校品牌来说,品牌的发展战略是一种基于品牌市场竞争态势对自身品牌优势的生发,是数种特色项目以单个项目形成单兵渠道,各个渠道间又互为倚重、互为补充,建构起品牌发展的网格状互促推进体系。
“在‘明理至善’理念统领下,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有三大特色项目活动。”杨国华说,“这三大特色项目活动分别是:科技求真、人文求善、体艺求美。”
杨国华的工作经历中,除了工作在学校的授课、办学、管理第一线,还曾借调至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工作过两年,也曾经兼任过区教育局团委书记。这种在机关工作的经历,是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们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经历,可以让杨国华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视角,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律,对学校品牌发展战略进行构画。
真善美是教育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真是善的因,美是善的结果。
明理至善,止于至善。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处广州天河最具文化气氛的区域,周边大学环侍,名校林立。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品牌战略的设定,如果流于轻浮,对未来品牌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但如果失于表达,向默而生,学校在未来发展将停滞不前。所以,品牌的战略选择,必须厚重稳妥,经风历雨而历久弥新。所以,对品牌发展战略,必先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然后笃行之。 跳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审视的眼光来观察其“科技求真”“人文求善”“体艺求美”三大特色项目。
“科技求真”特色项目,依托着华南理工大学的优质资源,一直以来就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硬件建设科技含量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好、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覆盖面广。学校举办科智节、教学节、专科节,学生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取得过全国、省、市级各类科技大赛奖项。机器人、无线电、航模等社团活动,也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科技是学校的特色项目之一,“真”是人生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科技”与“求真”密不可分。
“人文求善”来自于学校建立的班级图书角和开放式图书馆。学校坚持开展书香节活动,坚持常规开展经典诵读,同时号召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书香家庭”评比、阅读考级等活动,传承文化经典,培养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善知、善情、善行的人文情怀。
做真人、做真事,止于至善。
“人文”与“求善”相辅相成。
“体艺求美”,体育指向美的体魄,艺术指向美的心灵。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亲子趣味体育竞赛、蓝球赛、排球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审美情趣。
由“善”而至“体艺”,由“真善”而成“美”。
三大特色项目活动,架设起了品牌发展的快车道。至此,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稳定妥善地初步完成了品牌发展的战略布局。
发展:向品牌的未来要现在
为什么要发展品牌?其实,发展品牌的目的并非在当下,而是要把目光放远,放在三五年后,甚至是十年之后。发展品牌就是在向未来要现在,由现在出发,打造未来的品牌竞争力。所有现在的准备,都将在未来发声。
学校品牌的发展更是如此。
那么,学校品牌该怎样向未来要现在?要一个怎样的现在?打造怎样的现在才能够成就学校品牌的未来?
“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杨国华说,“打造一支名师队伍、开发出好的校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杨国华至今仍坚持着每个星期为学生上课,承担着初中每个星期六节课的教学任务,保持着推门听课的习惯。据说,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的38名教师中,截至目前只有2名教师的课他没有听过。
由于历史原因,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老师中,有编制的老师和无编制的老师各占一半。这种境况,无疑给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带来了考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立了“教师阶梯式培养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教师被分为三个系列的培养目标,模糊了编制界限。
学校按教师成长阶段性特征发展序列,设立了“致知型”“智慧型”“至善型”三个系列的培养目标,结合每个类型教师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规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形成规范有序、上下衔接、各具优势特色的教师培养“链条”,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至善奖”等奖项的评选,挖掘教师团队里的突出代表,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至善级组”“至善科组”的评比,打造特色化的教师团队,成立了“启明星教师工作室即互动教学研究室”,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利用这个工作平台,开展交互式白板教学研究,形成具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特色的“I5E明理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I5E明理课堂教学模式”由“驱动——启发——探究——解答——应用”五个教学环节的首字母“E”与“Interactive(交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首字母“I”叠加命名,该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悟理——问题”为主线,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动力,使学生通过“致知”而获智慧,达到至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各学科间进行渗透。这一模式成果,获得了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而在课程方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设了科技创新、综合实践 、人文经典、主题德育、体育、艺术等六大课程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教材、有师资、有落实,有评价,实现了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实施。
在此基础上,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资源,开展了“科学家进校园、爸爸妈妈进校园、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的“三进活动”,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2016年中考,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险学校初中部中考成绩平均分在广州市天河区名列前茅。超广州市平均分121.8分,超广州市天河区平均分103.6分。700分以上达到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4%;超过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56人,占总人数76%。最高分达到了753分,单科状元2人……
这个数据,杨国华没有在采访中细谈,是我在网上查询得知。
杨国华谈的更多的是学校的现在和未来,谈到的是学校将要更换的纳米黑板,谈到的是全校无线全覆盖、光纤进课室,谈到的是未来与大数据的对接,学校文化的对外彰显……
学校的品牌未来如何发展。
学校品牌的发展,其实就在以上。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
温暖 纪念 回想
我做校长的点滴感悟
文/杨国华
我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一年了,除了与全校师生一起做好各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更关心:学校给人温暖的是什么?学校留给学生什么纪念?学校留给教师什么回想?
关键词:温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合同制教师人数超过一半。为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我们对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培训等待遇进行调查了解,并广泛征求老师意见,经与大学主管部门协调和学校教代会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合同制教师转聘任制教师实施方案》。其中放宽了年龄限制,让许多在我校工作多年的合同制老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一任领导班子对他们的肯定和关心,他们多次找到我,表达了感激之情与工作的干劲。
关键词:纪念
当孩子们毕业离开学校后,还能经常念念不忘地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学校期间所发生或经历的故事。“日行一善”活动就是期望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亲身经历一些善的故事,积小善成大善,最终成为德才贤良的良善公民。我校通过卡片制作、故事讲述、VCR记录、作文竞赛、至善之星评选、爱心义工队、爱心义卖、手拉手等活动,在每个华工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为孩子的成长扎下了善良的根。
关键词:回想
给老师最好的福利是什么?我以为,是帮助他们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我校也打造了一批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方面,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与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我校的特色教学。在全国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交互式白板教学的历届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全国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34人次、三等奖27人次,每年参赛的获奖率占天河区获奖教师总人数的50%,多名老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品课例光盘由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2016年,我校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卓越学校”。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