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散文三篇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片星空
  零零散散加起来,大概有两百颗星星,那是我用许多五颜六色的方形纸折叠起来的,放在那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怎么看都觉得好看,但我不说,也不会跟任何人分享,我觉得那片星空是我一个人的。她们都叠玫瑰,我就叠星星,只叠星星,那种成就感不断激励着我。
  从最初的两百颗到后来装满了整个瓶子,我要继续,继续让这个秘密在心底流传下去,不仅如此,我还要让它们各自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红色是祖父,橙色是祖母,黄色是父亲,绿色是母亲,青色是哥哥,蓝色是我,至于剩下的紫色,算陌路人。
  我的生命因此变得绚丽多姿,所以说,我是幸福的、快乐的。我有蝴蝶、有蜜蜂、有七星瓢虫。清晨的露水在我身上会消失,我永远也学不会哭泣。
  太阳出来了,夜晚就会有满天繁星。祖父告诉我,天上的每颗星星都代表了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从那时起,我知道星星会陨落,许多人会经历生老病死。
  我把瓶子里的星星一颗一颗摆在地上,再一颗一颗放回原处,我的双手开始颤抖,心也跟着颤抖,生怕星星就此从我手中陨落,我小心翼翼地,可最后还是掉了。
  我的祖父
  自母亲离去十六年,在这十六年里,至少有六年我是快乐的。
  每年清明节过后,祖父都会按照顺序,分别在后院种上南瓜和丝瓜,瓜地中间是个不大不小的池塘,没有侧边那个大,但要比侧边那个水深得多。我把狗唤来后就扔它进去洗澡,狗一上岸就往祖父那里跑,但祖父总以宽容待我。
  下雨了,雨滴顺着屋檐流下来就会连成一条条数不清的线,我就站在院子里,用小手接住它们。有时无聊便会转移目光,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观看那群躲在树下的小鸡,看它们从一片园子走到另一片园子觅食。
  有时想等雨停,可它却偏偏下一整天,阻碍了我继续寻找人生的乐趣,于是我便觉着那一天的时光难以打发。
  那晚不知怎么了,梦见祖父乘着一只大白鹤走了,任凭我怎么捉都捉不住。我趁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醒了,见祖父还躺在那里,心便安了下来,像一颗石子终于落了地。
  重读老舍——《我的母亲》
  在我一直以来的记忆里,“父亲”算个名词儿,“母亲”于我而言,格外生疏,从前是,现在也是,那种感觉,淡淡的。
  说不上讨厌,也说不上有多欢喜,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上中学,那时候好像是两篇课文做对比,题目也叫《我的母亲》。
  之后便是初中毕业的事了,在外漂泊几年后,才明白,“知识”對一个人多么重要,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她们劝我,说我还年轻,有选择的余地,何不尝试一下。
  我鼓起勇气,以一个“长者的身份”进入00后的校园及生活,那便是我第二次接触这篇名叫《我的母亲》的文章了,第三次,既是此时此刻。
  它带给我的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可以这么说,渐渐的,我忘记了对母亲的仇恨,开始学着接受这个孤独且残忍的现实。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一只只精致典雅的绣花枕头,曾在往昔的时光里潋滟一片芬芳。  那日,我在奶奶家看到一对绣花枕头,看着上面的鸳鸯图案,针脚细密,色彩绚丽,绣功真是精湛。想起《西厢记》,穿过后花园,红娘护送莺莺相会张生,手里抱着一个“鸳鸯枕”,戏文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除了这对绣花枕套,还有一条绣有彩色图案的精美床帘,都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我向奶奶索求,奶奶却是已答应该送给妹妹了,真没想到妹妹竟
期刊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闲暇时,除了扇烟盒、搓泥巴、跳格、躲猫猫、捅鸟窝外,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挖空心思去找一些乐子,让单调的生活丰富了不少。  有一种只属于男孩子的乐趣叫“射击比赛”,说白了就是比谁尿得高尿得远。我们几个齐刷刷地站在岩边,把裤子往下一脱,叉着腰,腆着小肚子,扯着嗓门大叫,“预备开始,射擊!”顿时,“嗒嗒”的声音响起,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期刊
我从记事起,头饰总是白色的。我四岁时爸爸病死,从此大人给我梳头时,就用两条白洋布给我扎辫子。有时在两边耳后绾两个鬏鬏,鬏上再扎两个白色蝴蝶结,这习俗叫作戴孝。过了六年,妈妈又病逝,我又一直这样扎头发。有时用白色橡筋,一圈一圈,最后挽结。我从此对自己的头饰有了一种情结,买头绳时就偏爱白色。  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应该是初中时期。学校宣传队排演样板戏,我被安排跳《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喜儿是穿着红色上
期刊
她说她之所以选择长篇小说创作,主要是想选择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给自己、也给读者找到一个能愉悦心灵的精神家园,同时也给自己、给读者找到一种和这个世界握手求和的契机。 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间,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轨》《隅》《桥》三部长篇小说。尽管中国财富出版社一贯以出版财经类图书著称,但是她选择这家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书,最终的愿景是希望读者读了自己的三部书 ,能够成为精神上的富翁,而她则愿
期刊
小雨 大雨 雷雨  所有阴沉 潮湿 视野模糊  为多数人所不容的消极氛围  都能挑动我的诗情  放生一首民谣  跌宕起伏的旋律里见高山 见平原  也接纳谷底  用澎湃的文字记录雨季  一个字对应一滴雨水  一段心事契合一阵大雨  这雨天里无端阴郁的柔肠  视野里频率独特的隔世异境  有神性的片羽落下 夹杂往事  现实冥想 远山模糊的召唤  一陣雨就是一场将内心的羽毛  掀出来晾晒的游走
期刊
作者简介:冯德斌,男,现供职于安徽省明光市司法局。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安徽文学》等,有作品入选《北京文学年度散文选》等。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文体书画协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特约作家,《精短小说》签约作家等。  一  我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那是一九八六年早春,多变的气候像一个造诣高深的书法大师,把“倒春寒”三
期刊
你要站在草茎间  俯下身子  与苔藓握手  做最低矮的那個人  你要做浑身是壳的蜗牛  偶尔探出头  向蚂蚁问个好  邀请它爬上你的背壳  在草茎的大世界里旅行  你要见贤思齐  站成苔藓一般低  或者比苔藓更低一些  低到榕树抵不到你的高度
期刊
祖父离世一年后,我的祖母也走到了生  命的尽头  她像一根即将熄灭的蜡烛  在风中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光和热  也像世上所有因为丧偶  而不愿意獨活的生灵一样  淡然、笃定,因为某个虚无的想法  获得了对抗死亡的勇气  而我那时正上高中,自信而固执  认定我所看见的一切就是真理  那是一个午后的闲暇时光  我的祖母安静地靠在躺椅里,时日无多  我侃侃而谈,说起那些全新的知识  对世界的科学认知,关于宇
期刊
三月,神来之笔趁朦胧月色  深一脚浅一脚,蹚醒二十四桥涟漪  欸乃的船桨头戴乌毡帽,停靠  外婆的凝视,打湿儿时歌谣  鸡鸣破晓,袅袅炊烟在小巷深处萌芽  南来北往的脚步,叩问青石板纹理的纵横  寻觅,遗落的一颗茴香豆  柳丝牵起衣袖,悄悄地  将昨日的冷漠、虚情或假意  統统折叠成一页书签,无须邮资  东方亮眼的白光,抵达内心  云朵睁开双眸,扑上淡淡脂粉  河流涌动,群山直起了腰杆  飞鸟扑棱
期刊
双脚从水面收起的刹那  很像滑出羊水,剪断脐带的婴儿  它一飞冲天,比负笈京师的白衣书生  还要踌躇满志。绕林三匝  一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  近乡情怯的乡愁啊  在紧闭的嘴中,一声也鸣不出口  累了,它在江畔低头觅食  偶尔抬头望天  仿若王维独坐竹里馆,抚琴,煮茶  如果时间就这么舒缓多好  可是它盯着东流的江面,一动不动  怎么看,都像身披素缟要跳江的屈原  ——半炷香的工夫  一只鳥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