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网络教学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课堂转为现代化网络课堂,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论述了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构建网络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网络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进步地时代中教师要学会改变自身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以新方式、新手段引导学生。随着科技网络技术的提高,从传统的模式转为利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能够补充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授课念能力。在教学的准备阶段,以前的话,可能就是通过一些参考书目来完善自己的课堂,但是在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相互联系,丰富教师的课堂内容。当学生提出一些教师本身了解较少的问题时,教师能够在网络资源上寻找答案,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思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作为教师的知识储备。
  (二)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例如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发展的还不完善,在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想象上缺乏基本的思路。网络资源能够将想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基本的问题,实现抽象化形象的过程,学生不用再将时间浪费在想象上,直接的展示能够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刻的印象。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乃至他们的整个学习阶段都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的应用,学生能够增加对所学习的知识的了解,教师不再局限于课本,这种网络资源的辅助性教学丰富了教学的方式,从简单的图形展示或者是影像资料,都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课堂从静至动,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深处内涵。
  二、构建网络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掌握,能够面对面的了解学生的问题,网络资源的教学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网络教学课堂相结合,取两者的优点,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完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先通过引导,让同学们对于教学的目标有基础的掌握,然后再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网络辅助教师的讲解,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的网络资源的应用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内涵,化抽象为形象,以具体的展示增进了解。例如,小学数学的“化圆为方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极限思想,发散学生思维,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整个变化的过程,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选用合理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对于课堂教学能够其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在网络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原则性。一是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全方位延伸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交代传统教学所不能做的地方;二是选择与阶段学生水平相当的资源,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力上还有些欠缺,我们应当选择浅显易懂的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补充。例如,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数学语言的抽象性的特点使学生无法准确掌握知识内涵,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或者是信息沟通,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数学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間、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和老师的联系,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过后,再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一种灌输知识的过程,更多程度上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教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小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资源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卫.用网络环境构建「自主探究式」小学语文课堂[J].文理导航旬刊.2012(5)25-26
  [2]杨柳.运用网络教学,构建立体化的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6)37-38
  [3]韩士新.网络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5(12)67-68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加大文本文化传承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阅读活动, 通过制定活动细则,引领学生阅读方向;开设书香课程,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开展系列活动,共享师生阅读快乐;建立评价机制,增强师生阅读成效。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中实现个人心灵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方向;阅读内容;书香课程;系列活动;评价机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
期刊
【摘要】教具是教师教授内容和推动课堂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可以说它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和简单化,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自制教具;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就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而言,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深度和难度。而其中大部分内容基本都是深入到了生物体内或者是微观方面,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理解难度的。况且就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来看,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和创新意
期刊
他是一名布衣又是一名文人。这位中国画坛上杰出的艺术大师以其独有的智慧和幽默,为艺术世界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引起了我们无限的膜拜与追忆。齐白石突破传统笔墨,用笔雄浑苍劲,用墨酣畅淋漓,用色大胆艳丽 。作画“妙在似與不似”是齐白石一生艺术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一、齐白石美学思想的发展  如果说齐白石之前的艺术家都在不断让中国画发展,那么齐白石就使之不断地向纵深推进,他让中国画特别是花鸟画发
期刊
一、复习课的作用  特级教师林良富曾提出珍珠理论:新授课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蚌里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掏出来的珍珠擦亮,使它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别人脖子上。这样的比喻形象而贴切的阐明了数学各种课型的的作用,使人豁然开朗。练习课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掌握,要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而复习课则是对基础知识的加深和提高,
期刊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在近年来的中小学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训练方面有重要的表现,本文我们就有关初中数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最早提出是在2011年,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生自己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初中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和养成思考逻辑最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字运用能力。而课外阅读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语文作文能力提高起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随着如今国家对于素质教育和学生们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成为了目前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和任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国家对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用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及应用策略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意义;策略  一、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第一,数字故事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在2000年前后数字故事才逐渐被运用到教学领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
期刊
【摘要】提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表现。在新时期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积极提问成为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是对这一问题的简单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义,还要将人文情怀灌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问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作业,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抑或教学实践,“作业”往往是思考的一个重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只着眼于巩固学生的基础,为有利于“甄别”、“选拔”服务,这样的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是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门时间多、事件多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了教而教,只会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改进,致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不乐意的一门课。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关键词】历史;课程;课题  一、理清思路。  上历史课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纵观教材全局,不要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应该把整个教材内容揉合起来,再把它化为几个时间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才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