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融入素质教育谈些认识。
  一、将思想素质的培养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根据中学数学原则,教学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可结合古今成就,自然渗透。如在讲《数学》引言时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时,出示赵州桥的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赵州桥是弧形设计,若已知它的跨度为374米,拱高为72米,如何求得桥拱的半径呢?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同时教师穿插介绍赵州桥的历史,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而在讲解正数和负数时使学生懂得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种观点在初中数学中俯拾皆是,如数与形、常量与变量、直线与曲线、相等与不相等、有限与无限等,同时通过相反数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这种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抽象、类比、演绎等数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说明了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中做到文以载道,揭示其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便会悄悄注入学生心田。
  二、将能力素质的提高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能力是人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它必须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规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在讲解代数计算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的运算途径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学生在几何证明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问题得以解决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念的讲解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而教学中加深探索、开放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智慧,如⊙O与⊙O`,外切与点T,PT为其内公切线,AB为其外公切线,且A、B为切点,AB与TP相交于点P根据所给出的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讲授初中几何的一些基本作图或画图等培养学生的空间理念。
  三、将心理素质的训练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初中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可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是必要和重要的。初中数学的发展史是科学家们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如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伟大发现为整个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可是发现者希伯斯却被残忍抛人海中淹死了。教师在讲述“正五角星的画法”时作些简短、生动的介绍。能让学生领悟到成功的艰辛。已知x、y、z ,均为正数,且x2+y2=z2、x2-y2=r2,求证xy=rz这是一道代数题:解题时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盲目下手,结果一筹莫展。为何会遭困受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通过分析可知用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简便,学生便会茅塞顿开。
  四、将审美素质的加强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初中数学处处充满着美,它是随数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如初中几何中的圆在一般人眼里,不外乎是简单地曲线,但圆是人类精神最抽象、最理想、最完善的产品,它又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图形。笛卡尔在平面上只随手划上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作为舞台,居然能在上面导演出无穷无尽、有声有色的“戏剧”,造出一个壮丽的宇宙来。初中数学中的定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公式都具有浓郁的中国古诗的淡远清空,专求意象。这些数学美有的学生难以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在指导学生解数学题时若能从多角度审视,用多种方法解决,这种“殊途同归”会使学生为其数学内部知识结构的和谐而赞叹,而当用一种简捷的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时,如同品味醇香美酒似的陶醉,因为“最简单的解法便是最优美的解法”。如: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这些等式均给人以对称美的感受。实践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指导学生创造美,他们还能欣赏到和谐美、相似美、奇异美等,为此初中数学在学生们眼里便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其他文献
2002年辽源市教育局提出了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性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站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我市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能否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关键取决于广大教师。学校只有构建多维校本培训平台才能撑起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才能引领教师树立专业理想。  一、构建学习平台,提升教师“学力”  发展性教育理念倡导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当今时代,教
期刊
发展性教育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它的精髓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发展性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触及了教育的本质。为实现有效教学、以学定教,为实现幸福教育、教育幸福,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秉承以生为本,全面落实发展性教育的思想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作
期刊
协调科任与学生之间关系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一项重要义务。  一、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1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进入成熟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强,不会毫无顾忌地向家长和班主任敞开心扉;思维活跃,判断力强,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这也是家长感到孩子不像以前听话了!自尊心强,审美情感有很大发展,不能接受当众大声斥责易冲动,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同学
期刊
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构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丰富的班队活
期刊
从事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几经课本的更换,学生的变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感慨化作几点凝重的思考。  一、“语文课”应具有学科特色  根据《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
期刊
所谓“想象”就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教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作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也是如此,开讲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  众多实践告诉我,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大妙。”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出先声夺人的导语?如何使课堂导语情思飞扬,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情境导入法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时觉亲。”作为教师只有把
期刊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中学语文教师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阅读教学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阅读是读者语言、心理、文化综合反映的过程。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而这一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进必要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生命的促进者转化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生命的发展,因此“教书”不是教师的目的,“育人”、“成全生命”才是目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应成为生命的缔造者。在根本上,教师关注的不应该单是知识,而应该是个体生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决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现在多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虽然也说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是实际上,我们有多少教师在备课时了解过学生呢
期刊
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通过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愉快教学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语文的学习志趣,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从学科特点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重要性学生从小就得到灌输,我之所以说“综合性较强”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语文知识以外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