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中,“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属于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因为具有抽象性而导致它的掌握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具有难度,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难点也是重点,更是一个分化点.教材第五章分别系统的将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的概念、命名方式、通性和相互反应的基本规律进行了介绍.只要学生们掌握好了这部分知识,打好了基础,那么对今后学习化学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酸、碱、盐;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110-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魏莹(1993.12-),女,江苏省如皋人,研究生,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FQ)]
一、設计教学内容
精析教材、课程标准和结合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后,将知识进行结构调整进行教学,避免验证性实验在传授知识的后面进行的教学方式.
电解质和pH:(1)什么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什么是电离;(3)什么是酸、碱、盐,它们的分类和命名;(4)pH的范围、指示剂的种类.
酸:(1)盐酸(HCl)和硫酸(H2SO4)的性质有哪些;(2)酸的通性;(3)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什么是复分解反应;(4)分类补充强酸、弱酸、挥发性的酸、氧化性的酸等;(5)如何检验硫酸根离子c(SO2-4)和氯离子c(Cl-).
碱:(1)什么是中和反应;(2)分别学习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的性质;(3)碱的通性;(4)什么是氨;(5)如何检验铵盐和铵根离子.
盐:(1)盐的溶解性;(2)盐的通性;(3)金属的活动顺序;(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5)学习离子反应;(6)练习实验题.
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分类.
基本规律:(1)化合反应规律;(2)成盐氧化物的水化及其反应规律;(3)离子进行置换反应的规律;(4)复分解反应规律(电解质).
将知识做以上安排既符合课本要求也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将化学肥料中的氨和铵盐与“碱”相结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验证碱的通性,还可以将磷肥和钾肥与“盐”类物质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盐类物质的溶解性的掌握.
二、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每一个单元的特点为依据,主要有以下实验的形式:
1.演示实验: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实验以及一些设计新颖的实验,可以由教师自己进行操作,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初学的学生不容易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此可以选择钠(Na)和稀盐酸(HCl)、铁粉(Fe)和稀硫酸(H2SO4)、铜(Cu)和稀硝酸(HNO3)等反应,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亲自动手实验会让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印象更加牢固,对于之后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一定的帮助.后面可以选用氢氧化钡滴定稀硫酸并测试其导电性的实验和在无水醋酸与硫酸铜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实验来讲解离子反应的知识,借此将离子反应的所需条件掌握和将其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晰.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比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启发作用.
2.实验测验:这个形式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一定难度的实验题来检查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和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由学生预先设计出进行实验方案,然后独立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可以以下面两个题目为例:
①请尝试用氧化铜(CuO)、稀盐酸(HCl)、锌(Zn)为原料来制取铜单质.
②尝试实现图1所示转变过程.
MgCO3①MgCl2②Mg(NO3)2
③Mg(OH)2④MgSO4⑤MgCO3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这都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实验测验.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自我评价、实验竞赛等形式.采用简化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药品由学生统一发放等方法会有助于这个形式的实施.
3.实验习题:这个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经过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这个形式的教学选用的习题大部分来自教材上的实验习题,并适量增加一些有较大难度的习题.以“怎样用三种方法制取硫酸镁”为例,让学生相互讨论以后,得出下列八种可能的方法:
①Mg+H2SO4-
②Mg+CuSO4-
③MgO+H2SO4-
④MgO+SO3-
⑤Mg(OH)2+SO3-
⑥Mg(OH)2+H2SO4-
⑦MgCO3+H2SO4-
⑧MgCl2+Ag2SO4-
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①、③、⑦最合适,通过这三个实验,不仅对旧知识进行了温习,而且也教会学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也要注意该方案是否可行.
4.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在进行“常见的酸”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和实验相结合,即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盐酸性质和硫酸性质的实验,每两个小组做一个实验,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就进行相互的分享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进而得到酸的通性.像这样的教学形式,其效果会比只运用演示实验教学的形式效果好.
5.探索实验: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可溶性硫酸盐为例,很多学生都会疑惑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在教材上的回答是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就可以让学生在硫酸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都出现了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硫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不消失但碳酸钠溶液中的沉淀消失不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整理与总结
由于实验比较耗费时间,学生容易不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验不能相互融合.对于这类情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也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运用.并且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搭配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验习题,最好是强调规律和概念有关的习题.
习题的编排,可以按照“制备”、“分离”、“鉴别”、“除杂”的顺序进行,最后将这五种类型的解题规律进行集中分析爱.根据教材和教学的要求,图2所示4种离子的关系需要初中学生掌握,对学生解答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的题目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酸、碱、盐这章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以后化学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件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能依赖大量的习题,而应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付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设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陈颖朝.基于微粒观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毛倩.知识分类理论视野下酸碱盐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关键词:酸、碱、盐;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110-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魏莹(1993.12-),女,江苏省如皋人,研究生,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FQ)]
一、設计教学内容
精析教材、课程标准和结合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后,将知识进行结构调整进行教学,避免验证性实验在传授知识的后面进行的教学方式.
电解质和pH:(1)什么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什么是电离;(3)什么是酸、碱、盐,它们的分类和命名;(4)pH的范围、指示剂的种类.
酸:(1)盐酸(HCl)和硫酸(H2SO4)的性质有哪些;(2)酸的通性;(3)什么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什么是复分解反应;(4)分类补充强酸、弱酸、挥发性的酸、氧化性的酸等;(5)如何检验硫酸根离子c(SO2-4)和氯离子c(Cl-).
碱:(1)什么是中和反应;(2)分别学习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的性质;(3)碱的通性;(4)什么是氨;(5)如何检验铵盐和铵根离子.
盐:(1)盐的溶解性;(2)盐的通性;(3)金属的活动顺序;(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5)学习离子反应;(6)练习实验题.
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分类.
基本规律:(1)化合反应规律;(2)成盐氧化物的水化及其反应规律;(3)离子进行置换反应的规律;(4)复分解反应规律(电解质).
将知识做以上安排既符合课本要求也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将化学肥料中的氨和铵盐与“碱”相结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验证碱的通性,还可以将磷肥和钾肥与“盐”类物质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盐类物质的溶解性的掌握.
二、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每一个单元的特点为依据,主要有以下实验的形式:
1.演示实验: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实验以及一些设计新颖的实验,可以由教师自己进行操作,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初学的学生不容易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此可以选择钠(Na)和稀盐酸(HCl)、铁粉(Fe)和稀硫酸(H2SO4)、铜(Cu)和稀硝酸(HNO3)等反应,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亲自动手实验会让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印象更加牢固,对于之后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一定的帮助.后面可以选用氢氧化钡滴定稀硫酸并测试其导电性的实验和在无水醋酸与硫酸铜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实验来讲解离子反应的知识,借此将离子反应的所需条件掌握和将其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晰.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比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启发作用.
2.实验测验:这个形式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一定难度的实验题来检查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和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由学生预先设计出进行实验方案,然后独立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可以以下面两个题目为例:
①请尝试用氧化铜(CuO)、稀盐酸(HCl)、锌(Zn)为原料来制取铜单质.
②尝试实现图1所示转变过程.
MgCO3①MgCl2②Mg(NO3)2
③Mg(OH)2④MgSO4⑤MgCO3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这都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实验测验.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自我评价、实验竞赛等形式.采用简化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药品由学生统一发放等方法会有助于这个形式的实施.
3.实验习题:这个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经过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这个形式的教学选用的习题大部分来自教材上的实验习题,并适量增加一些有较大难度的习题.以“怎样用三种方法制取硫酸镁”为例,让学生相互讨论以后,得出下列八种可能的方法:
①Mg+H2SO4-
②Mg+CuSO4-
③MgO+H2SO4-
④MgO+SO3-
⑤Mg(OH)2+SO3-
⑥Mg(OH)2+H2SO4-
⑦MgCO3+H2SO4-
⑧MgCl2+Ag2SO4-
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①、③、⑦最合适,通过这三个实验,不仅对旧知识进行了温习,而且也教会学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也要注意该方案是否可行.
4.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在进行“常见的酸”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和实验相结合,即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盐酸性质和硫酸性质的实验,每两个小组做一个实验,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就进行相互的分享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进而得到酸的通性.像这样的教学形式,其效果会比只运用演示实验教学的形式效果好.
5.探索实验: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可溶性硫酸盐为例,很多学生都会疑惑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在教材上的回答是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就可以让学生在硫酸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都出现了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硫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不消失但碳酸钠溶液中的沉淀消失不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整理与总结
由于实验比较耗费时间,学生容易不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验不能相互融合.对于这类情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也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运用.并且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搭配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验习题,最好是强调规律和概念有关的习题.
习题的编排,可以按照“制备”、“分离”、“鉴别”、“除杂”的顺序进行,最后将这五种类型的解题规律进行集中分析爱.根据教材和教学的要求,图2所示4种离子的关系需要初中学生掌握,对学生解答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的题目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酸、碱、盐这章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以后化学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件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能依赖大量的习题,而应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付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设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陈颖朝.基于微粒观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毛倩.知识分类理论视野下酸碱盐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