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新作品从创作到跨界创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品《牧歌》是为长笛和打击乐而作,创作思路与手法是用西洋乐器和现代的创作技法去表现具有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旨在从传统文化、少数民族音乐语言中提炼中华精神、创新艺术形式,试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从作曲者和视觉多媒体创作与舞美设计导演的角度,对当代音乐作品从创作到跨界创新,进而达到跨媒介艺术语言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作品;音乐创作;跨界创新
  作品《牧歌》为长笛和打击乐而作,是对笔者2014年曾获第九届音乐金钟奖器乐作品奖的民族室内乐《牧歌——为竹笛与扬琴而作》进行的一次全新编创。其创作思路与手法是用西洋乐器和现代的创作技法去表现具有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域(即,甘肃、内蒙、西藏等地)风格的音乐作品。笔者作为此作品视觉多媒体创作与舞美设计的导演,参与整个跨界融合制作的全过程。这种从音乐创作到形式创作的整体性,不仅可实现跨界融合的多媒介艺术形式,更能获得艺术语言与审美意向的高度统一与融合。作品2017年获国家艺术基金小型项目资助,将于2018年6月在上海呈现给观众。
  一.创作与构思
  这部作品的音乐创作力图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音乐语言高度融合的艺术效果。在这一编创转化的过程中探索民乐音响质感向西洋乐器音响质感转变的技术过程,剖析各音乐元素在音响形态转变过程中的变化轨迹与特征,透视出音色音响结构在音乐发展中的独特结构意义。同时,实现用西洋乐器和现代的创作技法去表现具有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展现出具有东西方音乐语言高度融合的音乐魅力。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对我国甘肃、内蒙、西藏草原上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文化风貌的热爱和歌颂。主要表达了本人对生活在祖国北方热土上,勤劳、智慧、快乐的少数民族生活的歌颂与向往,抒发了內心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致的热爱。
  二.作品内容概述
  1.突出音色结构构思
  整部作品的音乐结构构思,是建立在对音色结构的思考与发掘基础之上,这与本人在草原上所偶遇到的彩虹之景有关。如果你可以幻想,你误入了草原上的彩虹,看到七彩的颜色却找不出斑斓色彩之间的边界,游走在五彩斑驳的彩虹中,仿若自己是漂浮在空中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七彩的光芒,同时俯瞰着草原、大地,享受着自然的绝美与畅快。所以,作品的主要思维方向也是对音色的思考,音色是整个作品结构的划分点,对打击乐和长笛的音色构架进行了诸多探索与思考,尤其对打击乐的音色组合与结构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
  2.音乐元素创作特点
  作品的整体结构形态呈现出“拱形”仿若彩虹般的一体化结构形态,本人称之为“拟态化结构形态”,整部作品总体可分为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在时间结构上形成了逐渐递增的结构特征。其音高组织都来源于D这个基音所产生的泛音,D音贯穿全曲,节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重音和极小细节性的节奏变化,并运用了一些摇滚风格的节奏型,呈现出强烈的节奏动感推动力。总之,节奏音高的简约、音色力度的丰富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特点。
  3.作品段落结构分述
  第一段落:引子段落,主要音高组织、节奏形态出现,在以长笛气声音响形态的烘托中,打击乐在金属打击乐器组与马林巴的交互中,以滚奏织体为主配合特殊演奏法(如,弓拉马林巴、刮奏大锣等)营造出仿若风声、雷声、雨声的草原神秘之景。第二段落:在以长笛固定节奏音型与打击乐点状音型织体的对比中,依靠音高组织、力度起伏的逐渐变化,使整个段落呈现出逐渐增长攀升的结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将整部作品的主体段落(第三部分)引出,主要体现在长笛连续密集十六分音符的持续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快速的音高变化与力度变化。这一创作手法不仅在音响构架中体现出重要的织体形态结构意义,更加强了演奏难度,促使演奏者获得独特的演奏体验。第三段落:主要以马林巴的具有摇滚风格的固定节奏型为结构主体,在以D为“焦点音”的主题变奏贯穿中,利用音色、音高、织体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展开,逐渐将作品推向高潮,并在高潮段落长笛声部奏出具有少数民族草原民歌风格的旋律,这使音乐的情感获得了满足,而后在音乐织体、音高与力度的递减中逐渐回落趋于平静。这一段落的音乐展开,在前两段落的基础上完整勾勒出如彩虹般的拱形结构形态,营造出快乐富有动感的音响空间,传递出草原上迎风欢歌、与云起舞的旷野情怀。在第三部分的创作中,有意加强、突出打击乐演奏难度,在丰富变化的音色中持续演奏到乐曲结束。
  三.注重艺术形式创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中较为抽象的听觉艺术,其形式与内容体现出更加开放、自由、交融、多彩的特点。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本人创新借助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以期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创新视听艺术形式
  在力图实现舞台艺术的跨界融合方面,作品通过多媒体和舞美、灯光的创作与设计,以期达到音乐听觉艺术为主和多维视觉艺术的跨界融合,使音乐在富有视觉色彩、舞台动感的时空中对话交融,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立体的视听结合新体验。音乐是听觉时间艺术,多媒体动画是视觉时间艺术,“时间”作为这两种媒介的共同载体,需要呈现出相互支撑、无间交融的艺术语言,如何将音乐时间与视觉时间凝结在一起也成为这部作品最为重要的创作难点,这也是此次跨界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体现。视觉与听觉因“时间”而交融碰撞,这可以使观众获得视听一体的多维感受,在视觉艺术的带动和引导下观众能够更加放松且快速的进入当代音乐作品的聆听感受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立体艺术享受。
  2.创新性凝练视觉语言
  整部作品的视觉创作与音乐创作观念同构,以简约抽象的艺术理念去构建多媒体与舞美创作。舞台设计采用几何化形质的多时空对话简约理念,多媒体动画的整体结构在参照音乐结构的同时,突出视觉语言的凝练与简约,在画面的转接、明暗关系与多层视觉叠置等方面参照音乐的听觉感官,再配合视觉艺术家本身的理解与艺术感知力加以融合创新。在这一创作过程中,本人除提供音乐时间与视觉时间结构的分析参照脚本外,要清晰的指明视觉场景与象征素材,给予视觉制作艺术家明晰的导引,同时要参与到视觉制作的每一环节中,不断跟视觉艺术家沟通交流共同创作,从而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创作同构与交互共鸣,以及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四.结论
  总之,《牧歌》在视听同构的观念指引下,其音乐内容、艺术形式、创作风格、创作技法等都体现出简约凝练和追求更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力。这种以音乐为主体、在室内乐演出形式中加入多媒体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创作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想实现当代音乐的跨界多维艺术体验,进而创作出开放、多元具有新时代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作者以创新艺术形式、提炼民族精神为己任,以实现东西方艺术语言高度融合的艺术追求为目标,创作出了具有一定艺术高度的当代音乐跨界室内乐作品,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立体、卓越超凡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林嘉慧.数字化时代下的音乐创作策略[J].艺术评鉴,2013.5:19-22.
  [2]陈连忠.新音乐创作中的多维元素分析[J].文化研究,2014.6:117-118.
  作者简介:
  张昕(1981.5-),女,汉族,安徽人,博士学历,浙江音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西方国家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历史文化,在悠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中国“恐怖片”意味深长,揣摩不透的意象,追求内在的恐怖性。在精致干练的西方文化中,则形成了西方“恐怖片”以“眼球影片”为主,追求外在的恐怖性。本文则主要通过中西方“恐怖片”文化的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的来对比来探讨得知其中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恐怖片”;西方“恐怖片”;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  一、中
期刊
摘 要:《潘神的迷宫》是一部西班牙语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奖项。影片不仅是一部魔幻电影,更是一部“反战”影片,赋予了魔幻世界强大的现实社会隐喻。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影片人物设置的隐喻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魔幻;隐喻;北欧神话;西班牙语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而此时宣称保持中立的西班牙因为弗朗哥政权亲法西斯主义的残暴统治,并没有一丝一毫轻
期刊
摘 要:《逃离德黑兰》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伊朗的“人质危机”事件为背景的政治题材的电影。该片曾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三个奥斯卡奖项,其获得的诸多荣誉除了优秀的叙事文本以外,视听艺术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以《逃离德黑兰》中的拍摄手法、蒙太奇的使用、画面的取景色调以及声音的使用来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拍摄手法;蒙太奇;色调;声音  《逃离德黑兰》讲述的是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定的便捷性。将新媒体作为主要形式的艺术和设计作品正不停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进而产生深远影响。对新媒体艺术和技术的创作关系引起的变革进行积极的探讨和审视具有现实意义,尽量提升视觉艺术的审美维度和艺术创造性,在技术和艺术的更加有效的融合中超越现实的束缚,创造新时代的新媒体视觉艺术作品,是属于我们时代艺术
期刊
《说文》之前的许多文献都记载了植物名。根据《中国植物学》统计,记录有关植物的文献多达八百种。其中所涉及的植物名更是繁多。以先秦的几部典籍为例,《诗经》中记载的植物多达一百多种(《中国植物学》统计为132种),涉及谷类、蔬菜、纤维、染料、果木以及其他经济木本植物等。《山海经》共记载植物215种,出现473次。《楚辞》记载植物也有上百种之多。略早于《说文》的《尔雅》是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所收植物分为草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歌曲发行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让音乐这片净土也走向了“市场化”,以“小苹果”为代表的一类流行歌曲迅速在大家小巷红极一时,然而这些红“苹果”们,却未必真的美味,一味的迎合市场,让这类歌曲肤浅庸俗,缺乏深度,而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也让“苹果”们难以保鲜,短暂的火爆后,极易让听众产生厌恶情绪,听之味同嚼蜡,难以入耳。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
期刊
摘 要:《百心百匠》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公益文化节目,它将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困境展现在观众面前,弘扬了匠人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工匠精神,精巧的电视节目构思为传统工艺和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血液。本文将运用低碳美学理论,分析节目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意蕴,探讨其从直观真实向客观真实的跨越,挖掘所蕴含的低碳美学特质。  关键词:低碳美学;艺术真实;匠人精神;传统文化  低碳美学是一种新型美学观,它
期刊
摘 要:近两年来,中国内地喜剧题材的电影受到热捧,各类喜剧层出不穷。陈思成的《唐人街探案》别具一格的将悬疑推理的情节与轻松幽默的喜剧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观众。喜剧元素的加入不仅为影片增强了趣味性与吸引力,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唐人街探案》从娱乐性、讽刺性、矛盾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影片《唐人街探案》喜剧性元素。  关键字:喜剧;《唐人街探案》;喜剧性元素  近年来,喜剧电影成为
期刊
摘 要: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地表的低矮灌木植株,其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匍匐型灌木、藤本植物等。相比其它植物地被植物株丛密集、低矮便于管理,实际应用中覆盖于地表可以代替草坪,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用于园林绿化可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吸附尘土,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文章主要针对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被植物;园林
期刊
摘 要:在广阔的艺术领域无论何种艺术都拥有其特殊而又独立的一面,而这正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技术技巧在舞蹈中即拥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技巧动作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学的视角来探究其在舞蹈表演中的价值及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技巧;情感表达;艺术水准;人物塑造  一个成型的舞台艺术作品,其作品内容中一定包含着能表达情感,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舞蹈技巧。它不同于武术中的翻腾跳跃,也不同于杂技中的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