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世界中的现实社会隐喻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潘神的迷宫》是一部西班牙语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奖项。影片不仅是一部魔幻电影,更是一部“反战”影片,赋予了魔幻世界强大的现实社会隐喻。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影片人物设置的隐喻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魔幻;隐喻;北欧神话;西班牙语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而此时宣称保持中立的西班牙因为弗朗哥政权亲法西斯主义的残暴统治,并没有一丝一毫轻松与喜悦,相反,整个西班牙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一方面,以弗朗哥将军为首的右翼长枪党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大肆逮捕、监禁和虐杀共产党以及民主人士;另一方面,以游击队为代表的左翼民主力量也在积极反抗,而《潘神的迷宫》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潘神的迷宫》看似是一部“黑色童话”,实则借助小女孩奥菲利亚充满魔幻与理想的眼睛,构建出了一个光明民主的童话宫殿,借以讽刺弗朗哥政权的残暴统治,暗喻出了现实社会的混乱与黑暗,以此来表达导演对于民主与自由这一根本目标的深刻反思与质疑。
  为了揭示出深刻的影片主题,片中几乎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深刻而隐晦的寓意。观众首次在接触这部影片时,往往只会看重表面情节的铺陈与发展,并不在意人物的设置究竟有何深意,直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再来细细品味,才愈发体会到影片深刻而独到的隐喻意味。
  片中的小主人公名叫奥菲利亚,而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以传说中的“奥菲利亚”为原型进行创作,这其中以莎士比亚的笔下的“奥菲利亚”最为著名。毫无疑问,莎翁剧作中的奥菲利亚是一个悲剧人物,而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的命运也充满着悲剧色彩。“奥菲利亚”并不是一个寻常普通的名字,甚至严格来说它也不算是一个正式的名字,有一较为可靠的研究是其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帮助,救济,善意”,而这也是片中奥菲利亚显著的性格特征。在片中,奥菲利亚是现实社会与魔幻世界的连接点,现实社会则是在右翼政权统治下黑暗、残暴、充满血腥的西班牙,魔幻世界則是片中旁白所描述的“没有欺骗也没有痛苦”的地下王国,那里美好、自由、公平,也就是人民心中所幻想的真正的民主社会。由此可见,奥菲利亚这一形象所代表的就是西班牙饱受痛苦的人民,奥菲利亚的性格特征正是困苦百姓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样善良、勇敢;奥菲利亚的悲剧命运正是人民群众的悲剧命运,不论最后是右翼获得胜利还是左翼推翻了暴力政府,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始终是人民;而奥菲利亚的理想诉求也正是普罗大众的理想诉求,他们在暴力统治下苟延残踹、奄奄一息,他们手无寸铁、力量薄弱,徘徊又迷茫,只有寄希望于想象,幻想着真正民主的社会能够早日到来。
  在影片中,奥菲利亚的继父维达上尉是一名残暴的政府军官,是集权统治者的忠实执行者,他的爱好是研究各式各样的酷刑,用以对付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在北欧神话中,“维达”是众神之王奥丁与女巨人格莉德之子,是不灭的自然之力的化身,传说中的他形象高大,身穿甲胄,佩戴阔剑,充满着权利与力量的气息。无独有偶,在乔治·卢卡斯指导的著名系列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也有“维达”的身影,那就是达斯·维达(天行者)。由于这部电影深远的影响,达斯·维达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里无可取代的反派角色代名词,也是邪恶的化身,著名的政治操盘手李·爱华特就常被称为是“共和党的达斯·维达”。由此可见,导演用这样一个富有深刻寓意的名字为政府军官命名,就是要让其成为邪恶的弗朗哥政权的化身。而在影片中,维达上尉傲慢、冷漠、残暴,他的军营也正如一个魔窟,时刻都准备着虐杀进步人士。
  维达上尉的仆人莫西迪斯,是游击队员安排进军营的卧底,其实她对于奥菲利亚的影响,比奥菲利亚的生母要大得多。莫西迪斯的英文拼写为“mercedes”,本是来源于西班牙语,是“仁慈、恩惠、优雅”的意思,她代表的就是追求民主的游击队和民主人士。实际上,莫西迪斯更像是奥菲利亚的母亲,她是奥菲利亚的精神之母,只有她相信奥菲利亚所描述的魔幻世界,在奥菲利亚的生母死后一直照顾她,在精神上贴近她,并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她指引,隐喻着代表正义和民主的游击队员对人民的守护。
  不得不说,奥菲利亚的弟弟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导演依旧赋予了他强大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既“希望与新生”,代表涅槃重生的新社会。新生儿的到来总是伴随着痛苦与不安,在分娩过程中会流血甚至牺牲,而一个新社会的诞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有的革命和反抗都是为了推翻旧的统治政权,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而在这一过程中又充满着残酷的争斗与狡诈的阴谋,战争双方都会有伤亡,脆弱的人民更是毫无主动权的受害者和被迫接受者。这对于当时在弗朗哥法西斯政权统治下苦苦反抗的西班牙人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也暗喻着影片战争与谎言的隐晦含义。在影片中,作为“弟弟”的生父,维达上尉可谓是把奥菲利亚的母亲当做了传宗接代的工具,早就“荷枪实弹”的觊觎着这个新生儿的到来,他也选择了放弃奥菲利亚母亲的生命来保全这个新生儿。然而在维达眼里只有这个流淌着自己血液的“弟弟”,他把奥菲利亚视作眼中钉,在亲手杀死奥菲利亚之后,自己也被游击队员枪杀,“弟弟”也辗转到了游击队员手中。“弟弟”所代表的新社会的诞生可谓是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他先是包裹在残暴的旧政权内部,而后在莫西迪斯为代表的游击队的苦苦斗争之下,旧政权分崩离析,“弟弟”也被游击队员争夺到,这正暗喻了左、右两派势力妄图争夺新社会统治权并得到外界承认的缩影。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潘神。潘神原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长相丑陋,性好女色,放纵情欲,在影片里却被喻为了把人指向民主、自由社会的角色。潘神在希腊文里译为“pan”,而“pan”则是“panic”的词根,既为慌乱之意,而影片中潘神给奥菲利亚的第三个任务,则是需要用“无辜之人”——“弟弟”的鲜血才能重返地下王国——民主社会,由此可见在战争中的自由民主是那么的华而不实,披着伪善的外衣,内心却早已糜烂不堪。这也隐喻着若想要在战争中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就必须要有流血和牺牲,甚至是无辜之人的性命。
  《潘神的迷宫》的匠心之处在于,它不仅通过故事情节的铺排来表现深刻的主题,更是在人物的设置上有着强大的隐喻和讽刺功能。导演通过这种设置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深远的思考:如果要以无辜之人的牺牲来达到所谓的民主,那这样的民主是否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作者简介:
  孙朝阳(1993—),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
其他文献
摘 要: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的理论点,在这个论点中所包含的要素对于我们如何看,以及怎么看现代的网络综艺节目开辟了一个特殊的视野。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也处在一个狂欢的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没有等级性,可以平等的相互交流;人们之间的感情可以在网络中尽情的宣泄;人们之间的谈话可以一改之前的权威谈话,有着颠覆性的涵义。本文结合狂欢化理论来分析《吐槽大会》。  关键词: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吐槽大会  网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也在相互渗透,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何使其传统文化精髓——京剧,其发展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现代青年人的思想意识不断西化,这也使得京剧的传承受到了一定阻碍。所以要想使京剧文化得以发扬,我们必须通过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证运用新媒体去吸引青年观众的可行性。  关键词:京剧;创新;青年人;新媒体;可行性  京戏,字面简单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进社会,主流信息的传播可谓异常广泛,利于弊不断滋生演变,民众的主流思想愈加强烈,怎么有效的强占市场,网络可谓是当今主要信息的生产和输送通道,新媒体于传统媒体形成两大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需要面对是一场市场与选择的严峻考验,需要投身于这场媒体革命中,寻求传统媒体的突破和发展,走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市场价值,要与当今社会想关联,并且无法被新媒体所攻占的核心竞争力,这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政治家办报”的角度出发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简单阐述。其次,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电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坚守以及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思想政治;坚守创新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在获取和收集信息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但是由于网络本
期刊
摘 要:即便我们不愿承认,但好莱坞电影的兴衰与新好莱坞的重生,仍旧使得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影能够与之相抗衡,好莱坞的称霸,不仅仅是因为其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拍摄技术,我们更应该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角度,对好莱坞的电影体制以及运作模式包括其美学特征来进行思考,从旧好莱坞的兴起和衰落、新好莱坞的崛起以及所显现的美学特征来进行论述,意在对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做一个简要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旧好莱坞;兴
期刊
摘 要:调查性报道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历史,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现如今的新媒体,无论其物质载体发生何种变化,调查性报道这一深度报道形式始终为新闻业界和学界所推崇。论文以调查性报道的起源为切入,以其媒介的变化为线索,对调查性报道的发展沿革做了系统的梳理,详细地阐述了调查性报道地位的确立过程。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知识作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了调查性报道与报纸、电视和新媒体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影響网络综艺播放量因素分析
期刊
电影音乐最初是以现场伴奏的形式出现,有些研究者提出“音乐功能说”,指出最早的电影音乐是为了掩盖放映影片时机器运转所产生的杂音,如同调味料一般,只是图添乐趣。在无声电影时代,观众即使对着静悄悄的画面,也能看懂电影的内容,但是看着火车开动,却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画面再真实,也会产生距离感,这种感官上产生的差距会让人不适应。音乐的出现,填补了声音的空白,增加了真实感,音乐以一种话语的形式告诉观众画面的意
期刊
摘 要:刘镇伟作为香港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对于爱情独特的见解使得《大话西游》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把刘镇伟推上了事业的巅峰,十年之后,刘镇伟在2014年推出的作品《完美假妻168》虽然影响力不及以前,但是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方式与爱情的主题仍值得关注,本文将两部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可以分析刘镇伟的风格变化。  关键词:刘镇伟;风格差异;喜剧;爱情  一、叙事方式的异同  刘镇伟是导演,但
期刊
摘 要:中西方国家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历史文化,在悠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中国“恐怖片”意味深长,揣摩不透的意象,追求内在的恐怖性。在精致干练的西方文化中,则形成了西方“恐怖片”以“眼球影片”为主,追求外在的恐怖性。本文则主要通过中西方“恐怖片”文化的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的来对比来探讨得知其中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恐怖片”;西方“恐怖片”;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  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