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课堂.前进的脚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学校要求每一个老师开一节公开课,来了解一下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通过座谈形式指出问题,以此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也像往常一样准备了,认真找资料备课。我上的课是七年级《金色花》,下面就是我上课的教学实况,现展现给读者,以供商榷。
  【第一次上课】
  上课班级:七(7)班
  听课人:语文组成员瞿老师 赵老师 叶老师等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听诗文,对诗文有初步印象——反映母子间的亲密爱意。进一步品读诗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诗节,能演绎这种美感。研读诗文,共同探讨: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最后悟诗能基本把握诗文的情感基调:深情中带着调皮,舒缓中含着温馨。
  【案例描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并热爱自己的妈妈吗?(生答喜欢)很好!这证明你已经拥有一颗美丽的孝顺的心。(板书古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何谓“寸草心”?即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心。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假如今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而你的母亲此时正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她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母亲是多么伟大,正因为母亲,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甜美、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由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并出示课件关于金色花的主题。
  二、出示课件,有关作家及其简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出示课件。
  2.字词积累,要求掌握的字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整体感知。
  设置问题: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三、揣摩感情,研读朗读技巧
  生:选择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并出示已准备句子的课件。
  师:进行点评。
  四、研读品味,点评美
  出示课件:“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出示课件: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妈妈是怎样的人?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课件: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里本来要出示“深情朗诵”标题课件: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让全体学生再读一下全文,可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读,直接出示课件,导出悟诗环节。)
  五、悟诗
  1.你在这首诗里感受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金色花,你会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回答,回答不出,老师进行引导。等问题回答结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又出示“生活延伸追求美”课件,问题: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六、再现画面,创造美
  教师示范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师边读边从课件中显示以下文字: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阴路上,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这时下课时间已到,本来还要让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几幅画面,根据想象,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做恰当描述的写作环节改成布置作业环节。)
  七、教师课堂总结
  【课堂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并没有经过思考,而且在课堂中有几位学生有走神现象,进入问题讨论环节后,当被问到:“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时,竟然提出前面已讨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对文本感受很单调也很统一:无私的母爱。并无主观深层体会。
  【赵老师点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节课过多地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不能很好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教师指导朗读部分省略,导致学生读得太少,读的形式单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另外,问题设置过于重复,比如: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妈妈是怎样的人?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可以凝练地把这几个问题设置成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当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时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问题设置方面尽量合理,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在一节这么美的阅读课里真正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反思】
  我个人的体验是:课堂教学没有落实到位,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过程相脱节。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没有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这样说过: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是的,我着力于包装课堂的“秀”,没有在意课堂给学生心灵震撼的东西,从而使这节语文课没有师生共鸣的地方。为了再次上好《金色花》,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在学生阅读兴趣与问题设置上进行了思考。
  【第二次上课】
  (上课班级:七(2)班)
  听课人:语文组成员:瞿老师 赵老师 叶老师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反映母爱的故事,并要求能声情并茂地讲。
  【教学设想】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或者采取边提问边解决的方式进行。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提问题切合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提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教材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提出一些问题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从营造氛围上进行设置。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感受。要从提问的语言、方式、角度上进行设置。
  【案例描述】
  一、激情导入
  老师板书本课主题:母爱!并让班里一个讲故事能力突出的同学讲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听完后学生很有感触时,教师随即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并深情讲了一对年轻夫妇用双手托起了孩子重生希望的故事。用掌声为无私的母亲鼓掌吧!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喜欢并热爱自己的妈妈!板书古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我们的“寸草心”,对父母进行真情告白吧!
  二、请一位学生配音范读课文,感知美
  1.请学生指出读错字词,并在黑板上板书。
  2.请学生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地方。(这时出示“深情朗诵”标题课件: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的朗读要求。按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叫几个学生展示朗读技巧,读一读最喜欢的一句,并指出应采用哪种感情基调读最为合适,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监督并评点朗读,感情是否到位,必要时进行范读。)
  3.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给你带来怎样的心灵感触?(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想象自由发言)
  三、研读品味,点评美
  再次配乐,全体学生齐读课文并出示课件问题(边带问题边深情朗读)
  1.“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要求学生边读边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小结。
  四、歌颂母爱,升华主题
  引入设计:同学们,其实母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生1:母爱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甘泉。
  生2:母爱就是吹面不寒的春风。
  生3:母爱就是冬天里的火炉,夏天里的树阴。
  生4:母爱就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5:母爱就是儿女病床前的焦灼、担忧的眼神。
  生6:母爱就是受伤时的呵护与疼爱。
  生7:母爱就是取得好成绩时的赞扬与喜悦。
  生8:母爱就是晚上做作业时灯光下的陪伴。
  同学们,金色花渐渐长大了,不能与妈妈日夜依偎了,但他对母亲依恋如昔。在他离开妈妈后,他会变成什么不知不觉地到妈妈的身边?他又做了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泰戈尔《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别》。学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的《告别》的A4打印稿,配乐朗读。
  五、布置作业
  在朗读结束时,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以“假如我变成了_____”为命题,填入词语,补充完整,回馈母爱为主题的散文随笔,要求有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
  六、提高总结(由教师进行整节课的总结,“抓住感恩”主题)
  【教学反思】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是我这次教学研究最大的收获。教学研究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只要我们秉持着对教学的无比热诚,我们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创设必要的问题和情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与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句话里,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做一个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才能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才能做到教与学真正地相长。■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读本》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种语感,那么学生说话、阅读、作文就会产生一种质的飞跃。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是一个值得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篇文章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浇灌他们含苞待放的艺术之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一种突出形象化特征的感官性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期刊
摘 要: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学会学习 浓厚的兴趣 课堂 学习习惯与方法     学会学习,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里,重要的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写景作文,是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写作课题。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写好写景散文,我们应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景物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风景,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景宝库。要写好它们,首先要细致
期刊
目前,“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种较为普通的教育现象,“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是学校中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既是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我对
期刊
在农村中学教历史,那实在是“校长不疼,学生不爱”,历史课多被看作是“副科”、“小科”,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积极,再加上历史课程涉及的领域广,出现的人物国家多,跨越的时间长,内容繁杂,不易记忆,且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令许多学生觉得学好历史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只能望“史”兴叹——历史,“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历史本身是生动的,问题出在老师身上。我认为历史课堂要充分展示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学
期刊
和学生学完《报任安书》后,我的感慨很多。在中国漫长的统治阶级社会里,“发愤著书”应该说是一条许多际遇坎坷的作家所无法逃避的残酷的规律。先秦时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人无不是理想破灭,郁郁不得志,苦痛过后内心有所
期刊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诗中最富有情韵、也最有含蕴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文艺作品的优劣不在长短,关键在于艺术水平的高下和思想内蕴的深浅。杜甫号称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尊为诗史,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比如《春望》和《三吏》、《三别》,但是这首诗却有些特别,他的笔调是轻扬的,他的感慨却是深沉的。 
期刊
对于中学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强调了“让学生充分地读”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充分地读既指要多读,反复地读,也包含有尽情尽兴地读的意思。  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接触,第一次阅读。  那么,学生初读课文,教师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少提要求,让学生轻松阅读。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号称智圣的诸葛亮,年轻时“好读书”但是“不求甚解”,最喜欢的,还是“好为梁父吟”。可见,读“书”,有可能使人变呆;而读“诗”,却能让人在学识、见解、品格、气质等方面实现飞跃,所谓“气自华”,大抵表现于此。因此教会学生自学古典诗词,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