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诗中最富有情韵、也最有含蕴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文艺作品的优劣不在长短,关键在于艺术水平的高下和思想内蕴的深浅。杜甫号称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尊为诗史,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比如《春望》和《三吏》、《三别》,但是这首诗却有些特别,他的笔调是轻扬的,他的感慨却是深沉的。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时正值少年,时代正处于所谓的“开元盛世”。当时的王公贵族都比较喜欢文艺。杜甫和李龟年都是作为杰出的艺术家而受到这些王公贵族的礼遇。
诗中的岐王指的是李范,崔九指的是殿中监崔涤。“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说的是杜甫和李龟年当年在洛阳时那种诗酒风流的生活,饮酒、写诗、弹琴、听曲,无忧无虑、得意洒脱。这两句诗的写法是互文见义,就是说并不单纯地指在岐王府和崔涤宅里的诗酒生活,而是一种泛指,泛指他们在洛阳这繁华昌盛的环境里的美好日子。这两句有留恋、有回忆、有感叹,还有淡淡的向往。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只是平平淡淡地写了两句,从表面来看,几乎不带有感情色彩。就是用白描的手法,有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这里边所包含的沧桑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诗人站在现在回首当年的情景,那时是多么年轻、多么浪漫、多么潇洒,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又不期而遇了,双方却都老了,还有没有原来的心情呢?杜甫与李龟年这次相遇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经过这么大的战争已经元气大伤。而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正处于落魄潦倒之时,而且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以诗中的感情是凝重而深沉的。从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一生漂泊不得志的凄苦心情。
上面两句是回忆,下面两句就回到现实中来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心中之情以眼前之景出之,浑然无迹。晚春落花时节正是伤春之时,在这样的情境里又遇见故人,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彼此都经历了那场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国家的不幸、个人的遭遇、身世的飘零,是两个人共同的沧桑。一个老诗人,一个老音乐家,在这个乱花缤纷的时节重逢了。风景依旧,但是人却老了,世事也变了,时代也已不是过去的时代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意思是说,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国家却不是原来的国家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两位老朋友此时的心境再恰当不过。
在这里,杜甫把这么沉重的历史、这么深沉的回忆用这么平淡的语调说出来,真是举重若轻。关键是诗人并没有在他的诗里出现什么战争啦、离乱啦、苦难啦,他只是轻轻地一声叹息,就把那么多的内容都包含了进去。更让人感叹的是,这首诗的的前两句写杜李二人在洛阳的交游,并未具体写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前面笔者提到的所谓“饮酒、写诗、弹琴、听曲”都是读者的想象。就是说,实际上这里用的是虚写,轻轻一点,就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任意想象这两个当年正值青春年少、才华丰赡的艺术大师是怎样的俯仰笑傲、放浪形骸。其实,从整首诗来看,通篇都在用虚笔。第三句“正是江南好风景”也没有告诉人们是怎样的好风景。我想这可以用一句禅家的话说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俗。具体描写常常会束缚读者的头脑,中国诗又最讲究含蓄蕴藉,说得太白太实太细往往会倒了人们的胃口。这首诗的后两句收尾尤见功力,毫不拖泥带水。轻描淡写却又干净利落,让人感到词短情长余韵悠然,越是细品越是感到深情远致,绵绵不绝。
杜甫把一个历史大背景集中投射在两个备受流离之苦的沧桑老人身上,以小见大、寓情于景,其中有时空的流转、有今昔的对比、有世事的变迁、有人生的况味。这么多的内涵集中在短短的、平平常常的四句话里,真是大手笔。诗中没有一句直白的表露,身世、时事一句不涉,但让人一看就知道写什么,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恩格斯说过,文艺作品中的立意应该含蓄一些。但是这首诗的艺术水准竟不能用含蓄二字来形容了,它几乎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写世事沧桑、人生况味的诗很多,能写到如这首诗的程度的却不多见。比如,杜牧有一首诗《泊秦淮》,写得也很好,但它的缺点是仍有一些直露。他还有一首诗《赤壁》也不错,但缺点亦如上一首。
对于这首诗还有另一种解释,清朝学者王嗣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后两句,他说,落花时节正是伤春的时节,在这样的时节遇到故人,所以才成了好风景。就是说后两句是倒叙手法,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江南正是好风景呵,为什么是好风景呢?因为在这时候遇见了李龟年。这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释。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诗中最富有情韵、也最有含蕴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文艺作品的优劣不在长短,关键在于艺术水平的高下和思想内蕴的深浅。杜甫号称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尊为诗史,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比如《春望》和《三吏》、《三别》,但是这首诗却有些特别,他的笔调是轻扬的,他的感慨却是深沉的。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时正值少年,时代正处于所谓的“开元盛世”。当时的王公贵族都比较喜欢文艺。杜甫和李龟年都是作为杰出的艺术家而受到这些王公贵族的礼遇。
诗中的岐王指的是李范,崔九指的是殿中监崔涤。“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说的是杜甫和李龟年当年在洛阳时那种诗酒风流的生活,饮酒、写诗、弹琴、听曲,无忧无虑、得意洒脱。这两句诗的写法是互文见义,就是说并不单纯地指在岐王府和崔涤宅里的诗酒生活,而是一种泛指,泛指他们在洛阳这繁华昌盛的环境里的美好日子。这两句有留恋、有回忆、有感叹,还有淡淡的向往。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只是平平淡淡地写了两句,从表面来看,几乎不带有感情色彩。就是用白描的手法,有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这里边所包含的沧桑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诗人站在现在回首当年的情景,那时是多么年轻、多么浪漫、多么潇洒,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又不期而遇了,双方却都老了,还有没有原来的心情呢?杜甫与李龟年这次相遇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经过这么大的战争已经元气大伤。而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正处于落魄潦倒之时,而且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以诗中的感情是凝重而深沉的。从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一生漂泊不得志的凄苦心情。
上面两句是回忆,下面两句就回到现实中来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心中之情以眼前之景出之,浑然无迹。晚春落花时节正是伤春之时,在这样的情境里又遇见故人,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彼此都经历了那场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国家的不幸、个人的遭遇、身世的飘零,是两个人共同的沧桑。一个老诗人,一个老音乐家,在这个乱花缤纷的时节重逢了。风景依旧,但是人却老了,世事也变了,时代也已不是过去的时代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意思是说,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国家却不是原来的国家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两位老朋友此时的心境再恰当不过。
在这里,杜甫把这么沉重的历史、这么深沉的回忆用这么平淡的语调说出来,真是举重若轻。关键是诗人并没有在他的诗里出现什么战争啦、离乱啦、苦难啦,他只是轻轻地一声叹息,就把那么多的内容都包含了进去。更让人感叹的是,这首诗的的前两句写杜李二人在洛阳的交游,并未具体写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前面笔者提到的所谓“饮酒、写诗、弹琴、听曲”都是读者的想象。就是说,实际上这里用的是虚写,轻轻一点,就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任意想象这两个当年正值青春年少、才华丰赡的艺术大师是怎样的俯仰笑傲、放浪形骸。其实,从整首诗来看,通篇都在用虚笔。第三句“正是江南好风景”也没有告诉人们是怎样的好风景。我想这可以用一句禅家的话说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俗。具体描写常常会束缚读者的头脑,中国诗又最讲究含蓄蕴藉,说得太白太实太细往往会倒了人们的胃口。这首诗的后两句收尾尤见功力,毫不拖泥带水。轻描淡写却又干净利落,让人感到词短情长余韵悠然,越是细品越是感到深情远致,绵绵不绝。
杜甫把一个历史大背景集中投射在两个备受流离之苦的沧桑老人身上,以小见大、寓情于景,其中有时空的流转、有今昔的对比、有世事的变迁、有人生的况味。这么多的内涵集中在短短的、平平常常的四句话里,真是大手笔。诗中没有一句直白的表露,身世、时事一句不涉,但让人一看就知道写什么,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恩格斯说过,文艺作品中的立意应该含蓄一些。但是这首诗的艺术水准竟不能用含蓄二字来形容了,它几乎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写世事沧桑、人生况味的诗很多,能写到如这首诗的程度的却不多见。比如,杜牧有一首诗《泊秦淮》,写得也很好,但它的缺点是仍有一些直露。他还有一首诗《赤壁》也不错,但缺点亦如上一首。
对于这首诗还有另一种解释,清朝学者王嗣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后两句,他说,落花时节正是伤春的时节,在这样的时节遇到故人,所以才成了好风景。就是说后两句是倒叙手法,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江南正是好风景呵,为什么是好风景呢?因为在这时候遇见了李龟年。这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