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004年,也许是宋真宗赵恒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久,大宋王朝便和辽国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一次战争。真宗不能算是一个极坏的君主,他在位的前期正是中国昌平富庶的时代,百业兴盛,文化繁荣。天下太平几乎是他一生的心愿。在这一年之前,真宗年号为咸平,这一年耻辱地结下“澶渊之盟”后,年号改为景德,从中依然还能读出这个心愿。是年,一座城市和真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凡中国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之得名,大抵取于山水、名人,如洛阳,因其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其后随着版图的扩大,城邑建制复杂起来,才渐渐有因政治、军事内容而取名的城市,如烟台、镇江。后来更有天子敕封或赐字而得名之城。这些得到帝王垂青而赐名的城市,许多早已随着帝国的消失而在历史中变换了许多次姓名,渐渐失去了曾经贵族的血统和荣耀。还有一部分城市因为与帝王的姓名或年号相重而不得不避讳而易名,臣民亦如此。而历史上却的的确确有一座城市正是由帝王的强烈欣赏而直接赐以年号为名,而且几乎是唯一一个。
她便是景德镇。一千年间,这座城市只精于一种手艺。
景德镇是一个拥有复杂情感的深刻而坚强的女子。
她的刚正不阿和高洁无瑕,都是源自那个人称“佑陶神”的男子。他于公元345年,来到了一个叫作新平镇的地方隐居,随他而来的,正是一身青衣的年幼的她。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因为从籍贯上看,她来自越窑,那个青瓷的家乡,所以她也许并非随他而来,真正随他而来的,是她的血统和精魂。历史上这个男子叫作赵概,相传正是景德镇的瓷祖宗师,那里还设有他的庙堂。他于东晋时曾做过不小的官,去圣未远,他身上流淌的儒家仁义的血脉使他依然保持着正面担当历史的姿态,对奸佞和混乱的官场的绝不容忍使他愤然离官,而江西是他最后任职之地,就在这里,在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名城之间,他带来了越窑的青瓷技艺,之后她焕丽的神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两座文化名城,北为九江,南为南昌,从他们的历史中曾走过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和伟大的姓名,但是景德镇却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眼中的中国面容。China,瓷器,相传正是景德镇曾用名“昌南”的音译,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中国的名字。如果再想想当年宋真宗的赐名举动,我们便真正体会到景德镇这种一贯的风采和器宇,她的姿容使得东方和西方的审美尺度在她面前得以视界融合。
也许她姣美的面容早已在隋唐时就名闻天下,但是她从未骄矜于此,她依旧地专一和忘我,她的容貌一次次在江南无数个或烟雨蒙蒙或阳光静好的午后,悉数交还于尚吞吐着窑烧烟气的坊间。即使后来在帝王御书“景德年制”的由衷赞许中,她依然静如处子,保持着玉一般的真性情。她的洁净和丽质,早已随着瓷器走向市井和宫廷,走上古丝绸之路,走上随着亚热带季风而南下的船只。而此前,这些瓷器刚刚还在精美的玻釉间留有她泛着浅浅微笑的倒影,她通过这些精致的瓷色让世界了解她、阅读她,而她也因此了解这世界。也许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她的容貌随着倒下的骆驼和商队永远被这贪恋的大漠留住了;也许海底的某处也静静躺着她的沉思和呓语,从那些均匀的碎片的尖角中流淌着她不为人知的故事……
总之,唤作景德镇的她,永远保持着亲和而温润的善意和令人神驰遥思的神秘,而她为中华文明所添上的色彩却更让人赞叹。
千年之间,一股强烈而细致的文化触感,从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烧窑中流淌而出,滋润了中国人因情感主动内敛和崇尚德行尺度的文化气色而导致的略显枯燥的性格,也使得这种极度强调细致和专注的手工技艺走向一种纯艺术体验的古典美学。而她也融合了“玉德”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质素,无论是从外在面貌还是内在气韵上,她和玉都有一种基于血缘和文化基因上的惊人重叠。经过一代代瓷艺匠人的匀润手指和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世界终于看到了东方最光洁滑润而晶莹剔透的肌肤,瓷是中华文明呈现给历史和世界的最惊人的艺术质感。
当我们再把这种宏大的艺术呈现和凛然而立的高贵气息全部浓缩进一座古城时,才更看到了她的遗世独立,她的静默和专心致志,都在人们开窑那一刻的神秘和期盼中走向厚重和博大。她看着胎釉上的光泽,就像秋江上的月静静看着自己在水中洒满碎银的倒影。
凡中国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之得名,大抵取于山水、名人,如洛阳,因其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其后随着版图的扩大,城邑建制复杂起来,才渐渐有因政治、军事内容而取名的城市,如烟台、镇江。后来更有天子敕封或赐字而得名之城。这些得到帝王垂青而赐名的城市,许多早已随着帝国的消失而在历史中变换了许多次姓名,渐渐失去了曾经贵族的血统和荣耀。还有一部分城市因为与帝王的姓名或年号相重而不得不避讳而易名,臣民亦如此。而历史上却的的确确有一座城市正是由帝王的强烈欣赏而直接赐以年号为名,而且几乎是唯一一个。
她便是景德镇。一千年间,这座城市只精于一种手艺。
景德镇是一个拥有复杂情感的深刻而坚强的女子。
她的刚正不阿和高洁无瑕,都是源自那个人称“佑陶神”的男子。他于公元345年,来到了一个叫作新平镇的地方隐居,随他而来的,正是一身青衣的年幼的她。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因为从籍贯上看,她来自越窑,那个青瓷的家乡,所以她也许并非随他而来,真正随他而来的,是她的血统和精魂。历史上这个男子叫作赵概,相传正是景德镇的瓷祖宗师,那里还设有他的庙堂。他于东晋时曾做过不小的官,去圣未远,他身上流淌的儒家仁义的血脉使他依然保持着正面担当历史的姿态,对奸佞和混乱的官场的绝不容忍使他愤然离官,而江西是他最后任职之地,就在这里,在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名城之间,他带来了越窑的青瓷技艺,之后她焕丽的神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两座文化名城,北为九江,南为南昌,从他们的历史中曾走过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和伟大的姓名,但是景德镇却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眼中的中国面容。China,瓷器,相传正是景德镇曾用名“昌南”的音译,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中国的名字。如果再想想当年宋真宗的赐名举动,我们便真正体会到景德镇这种一贯的风采和器宇,她的姿容使得东方和西方的审美尺度在她面前得以视界融合。
也许她姣美的面容早已在隋唐时就名闻天下,但是她从未骄矜于此,她依旧地专一和忘我,她的容貌一次次在江南无数个或烟雨蒙蒙或阳光静好的午后,悉数交还于尚吞吐着窑烧烟气的坊间。即使后来在帝王御书“景德年制”的由衷赞许中,她依然静如处子,保持着玉一般的真性情。她的洁净和丽质,早已随着瓷器走向市井和宫廷,走上古丝绸之路,走上随着亚热带季风而南下的船只。而此前,这些瓷器刚刚还在精美的玻釉间留有她泛着浅浅微笑的倒影,她通过这些精致的瓷色让世界了解她、阅读她,而她也因此了解这世界。也许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她的容貌随着倒下的骆驼和商队永远被这贪恋的大漠留住了;也许海底的某处也静静躺着她的沉思和呓语,从那些均匀的碎片的尖角中流淌着她不为人知的故事……
总之,唤作景德镇的她,永远保持着亲和而温润的善意和令人神驰遥思的神秘,而她为中华文明所添上的色彩却更让人赞叹。
千年之间,一股强烈而细致的文化触感,从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烧窑中流淌而出,滋润了中国人因情感主动内敛和崇尚德行尺度的文化气色而导致的略显枯燥的性格,也使得这种极度强调细致和专注的手工技艺走向一种纯艺术体验的古典美学。而她也融合了“玉德”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质素,无论是从外在面貌还是内在气韵上,她和玉都有一种基于血缘和文化基因上的惊人重叠。经过一代代瓷艺匠人的匀润手指和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世界终于看到了东方最光洁滑润而晶莹剔透的肌肤,瓷是中华文明呈现给历史和世界的最惊人的艺术质感。
当我们再把这种宏大的艺术呈现和凛然而立的高贵气息全部浓缩进一座古城时,才更看到了她的遗世独立,她的静默和专心致志,都在人们开窑那一刻的神秘和期盼中走向厚重和博大。她看着胎釉上的光泽,就像秋江上的月静静看着自己在水中洒满碎银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