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感受力,放松学生身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一直都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因此,文章主要是对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渗透节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促进节奏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与旋律共同形成了优美的旋律。节奏可以通过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进行组合,引起聆听者的共振,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借助节奏教学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空间予以提升。音乐是多个元素的组合,包括了音乐旋律、音符、节奏等。在所有有关音乐的活动中,节奏的推动都是必不可少的,音乐作品可以在节奏的效用下得到更好的诠释,而通过开展节奏教学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积极性。
1、利用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因此,单一、机械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学生会渐渐地开始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音乐的乐趣与兴趣,这就还需要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如音乐的节奏训练来加以辅助,在学生“开小差”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引导进入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音乐的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开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开进入音乐的大门。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大鼓和小鼓》这一课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踩脚、晃动身体等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教师在演示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用适当的动作来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节奏。例如,可以通过学习《过新年》一课,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音乐的兴趣,不断增强其音乐节奏感。
2、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和对周围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可以利用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内容。例如,音乐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直接教授相比,音乐游戏的引入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节奏和动作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学习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例如,在演奏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水上游戏,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击打水面。
3、加入体态律动使节奏更加完善
在音乐教育中,节奏教育体系最初是由著名作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所创立的,将音乐的节奏感借助形体动作体现出来,这被称为体态律动,音乐感不仅仅诠释了节奏训练,更在人体的运动中得到体现,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将人体的自然表达形式运用起来,在活动中让学生利用体态律动的方法逐步提升对节奏的兴趣,在音乐中运动。通过播放革命歌曲,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形成强烈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需要跟随节拍舞动身体,拍手、跺脚,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另外,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对音乐节奏的研究过程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等组合到了一起,开发了多种节奏表示方法,比如用手拍左右腿、跺脚、左右手拍腿、双手打法等等。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都可以结合音乐所需应用体态律动的方法,促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4、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音乐节奏
在音乐创作中,与社会实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收纳的作品,大部分作品与生活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对声音而言是一种美化的方式。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以《愛的人间》这首曲目为例,音乐作家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新性实践最终完成创作。而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同样可以成为美化声音的一种途径。
5、把握语言特征
语言可以帮助人们传达情感。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如果教师还在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音乐节奏。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平常语言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语言进行表达,借助对语气、语调与语境的运用,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节奏。然后与音乐传唱进行整合,将语言节奏与歌曲的节奏联系起来,融入一些肢体动作,像手掌击打、脚步声响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节拍,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6、切实发挥出节奏的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征中,在学习音乐知识的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组织课程活动,给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程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聆听音乐,做出相应动作,感受歌曲的节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借助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准确理解音乐节奏,加深学习的感受。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节奏训练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程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黄迎新.游戏化教学 “音”节奏精彩——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22):148-150.
[2]张萍.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创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1):56-57.
[3]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56-57.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与旋律共同形成了优美的旋律。节奏可以通过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进行组合,引起聆听者的共振,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借助节奏教学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空间予以提升。音乐是多个元素的组合,包括了音乐旋律、音符、节奏等。在所有有关音乐的活动中,节奏的推动都是必不可少的,音乐作品可以在节奏的效用下得到更好的诠释,而通过开展节奏教学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积极性。
1、利用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因此,单一、机械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学生会渐渐地开始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音乐的乐趣与兴趣,这就还需要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如音乐的节奏训练来加以辅助,在学生“开小差”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引导进入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音乐的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开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开进入音乐的大门。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大鼓和小鼓》这一课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踩脚、晃动身体等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教师在演示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用适当的动作来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节奏。例如,可以通过学习《过新年》一课,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音乐的兴趣,不断增强其音乐节奏感。
2、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和对周围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可以利用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内容。例如,音乐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直接教授相比,音乐游戏的引入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节奏和动作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学习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例如,在演奏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水上游戏,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击打水面。
3、加入体态律动使节奏更加完善
在音乐教育中,节奏教育体系最初是由著名作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所创立的,将音乐的节奏感借助形体动作体现出来,这被称为体态律动,音乐感不仅仅诠释了节奏训练,更在人体的运动中得到体现,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将人体的自然表达形式运用起来,在活动中让学生利用体态律动的方法逐步提升对节奏的兴趣,在音乐中运动。通过播放革命歌曲,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形成强烈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需要跟随节拍舞动身体,拍手、跺脚,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另外,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对音乐节奏的研究过程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等组合到了一起,开发了多种节奏表示方法,比如用手拍左右腿、跺脚、左右手拍腿、双手打法等等。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都可以结合音乐所需应用体态律动的方法,促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4、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音乐节奏
在音乐创作中,与社会实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收纳的作品,大部分作品与生活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对声音而言是一种美化的方式。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以《愛的人间》这首曲目为例,音乐作家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新性实践最终完成创作。而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同样可以成为美化声音的一种途径。
5、把握语言特征
语言可以帮助人们传达情感。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如果教师还在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音乐节奏。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平常语言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语言进行表达,借助对语气、语调与语境的运用,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节奏。然后与音乐传唱进行整合,将语言节奏与歌曲的节奏联系起来,融入一些肢体动作,像手掌击打、脚步声响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节拍,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6、切实发挥出节奏的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征中,在学习音乐知识的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组织课程活动,给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程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聆听音乐,做出相应动作,感受歌曲的节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借助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准确理解音乐节奏,加深学习的感受。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节奏训练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程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黄迎新.游戏化教学 “音”节奏精彩——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22):148-150.
[2]张萍.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创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1):56-57.
[3]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