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流传于我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舞种,拉祜族的“芦笙舞”拥有着极强的群众基础、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艺术特点,这也使其成为我国拉祜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标志。拉祜族舞蹈主要分为跳歌、摆舞以及芦笙舞三大舞种。这些舞种深深地根植于拉祜族的社会文化、传统生活以及民风民俗之中,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其欢快独特、诚毅洒脱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为实际案例,以舞蹈人类学为解读视角,具体阐述了拉祜族芦笙舞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拉祜族;芦笙舞;民族舞蹈;舞蹈人类学
坐落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部214国道旁的老达保寨,隶属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委会,地理特点为典型的半山区。老达堡寨不仅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之一,还是作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芦笙舞的传承基地,同时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摆舞”的传承基地之一。此外,澜沧县还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老达堡寨的绝大部分男性都会跳芦笙舞,且芦笙舞也是拉祜族自治县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相较于其他诸多民间民族传统舞蹈,芦笙舞同样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但真正认识、了解与传承芦笙舞,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的过程。
一、拉祜族芦笙舞的分类
芦笙舞的基本动作为走步、踏步、跳步、扫步、绕步的下身动作以及摆、转、俯、仰的上身动作等。从整体来看,芦笙舞的基本动作幅度张弛较为平稳、节奏有力,并依据舞者的实际情绪以及舞蹈表现内容而呈现出坚毅沉稳与机巧洒脱共存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依据舞蹈的实际用途与表现方式,芦笙舞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礼仪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礼仪类舞蹈的特点为舞蹈动作幅度较小、节奏较为缓慢深重,以表现出对神明的敬重与施礼时的虔诚。此类舞蹈中众多的套路的基本动作均是一个步伐一跺脚、两个拍子做出叩首状,这类舞蹈的膝部动作弯曲较大。
(二)生产生活类舞蹈
顾名思义,芦笙舞中的生产生活类舞蹈主要是概括性地模拟描述各种生活生产活动,其主要侧重于抒发出舞者的内在感情与想法。依据不同的表现内容,舞蹈动作的差异十分显著。例如“犁田舞”是模仿人们犁田时的动作,有力稳健地前行,十分刚健有力,而“风吹谷子倒”表现的则是丰收时的谷穗在风中摇曳之情形,潇洒而松弛,其中透露出人们在丰收之时的喜悦之情。与礼仪类舞蹈相比,生产生活类芦笙舞更加随性自然,并具有更加宽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这也给舞者更大的创作与表现空间。
(三)模拟动物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模拟动物类舞蹈是指一类模仿各类动物体态、生活习性等的舞蹈,主要的表现内容是与动物相关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并在舞蹈中显露出拉祜族对自然的尊敬、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生活的肯定。在基本动作上,此类舞蹈主要以下身的动作变化为主,上部的动作主要作为辅助,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动物的体态与特殊习性表现出来。模仿动物类舞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學习难度,对手部与腿部的灵活有较大的要求,且在两人以及多人表演中,对合作者的默契度有较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种类的芦笙舞,此类舞蹈具有极强的竞技性以及表演性,表现出了拉祜族的人民对生活的观察、总结以及表现的极强能力。
(四)嘎调子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嘎调子类舞蹈是拉祜族此类舞蹈活动中最后的圆场舞,这类舞蹈并没有特定的模仿对象,也不对应特定的生活与物质内容,仅仅是直接表现出舞者的情绪上的变化,发挥空间极大,通常舞者也较为随心所欲。从舞蹈动作上看,此类舞蹈的动作幅度以及动作力度较大,各种脚步与上身动作发挥较为随意,但又不失对称性与统一性,呈现出民间舞蹈芦笙舞中自由与集中的相对统一。
二、拉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
我国拉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分为芦笙舞、摆舞以及跳歌三种。这三种舞蹈都是从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底蕴以及民风民俗中提炼而出的,均具有极强的民族特性,同时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
(一)围圈舞蹈的整体形态以及其深沉欢快的艺术风格
三种拉祜族的民间舞蹈都呈现为围圈的舞蹈整体造型,这一现实特征也反映出拉祜族团结友爱的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拉祜族民间舞蹈形式的传统性与稳定性。这种围圈舞蹈的形式使得拉祜族民间舞蹈对演出环境并没有太大的要求,也使得此类舞蹈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拉祜族舞蹈的以下部的踏、跺、扭以及上部的俯、仰、摆为主的基本动作特征在芦笙舞中表现的十分突出,且舞蹈节奏平稳有力度、终止感强烈。在具体的舞蹈活动中,拉祜族芦笙舞常会以大群体的形式开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围成数个圈而舞,以统一的步伐、相同的方向进退,气势十分磅礴,体现出极强的民族风貌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舞蹈表现内容多样化,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拉祜族芦笙舞中有上百个较为流行的套路均取材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如耕作、狩猎、采集等,舞蹈表现内容丰富,并透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拉祜族的跳歌则多是以一定规则的对歌表现出来,其中的歌词大多是以日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男女爱情故事为基本题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对拉祜族民间舞蹈的素材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素材均是直接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的,包括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自然动物的体态习性的模仿、农耕、狩猎等等。舞蹈对细节的描绘十分细腻,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并抒发出淳朴的个人感情。
(三)舞蹈表现手法独特多样
拉祜族民间传统舞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主要是由于此类舞蹈较为注重整体造型表现、基本动作以腿法为主、模仿逼真以及提炼间接明了等特点导致的。作为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中一种优雅美丽的女性舞蹈,摆舞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手部动作为主的“摆手型”,以手部、手臂以及肩的上下摆动模拟各类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多表现出欢悦轻松的风格。另一种是以腿部动作为主的“步法型”,多人以“一”字型队伍不同方向进行摆动,以各种丰富的步伐动作为主,辅以不同程度与幅度的手部动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拉祜族传统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舞以走步、踏步、跳步、扫步、绕步的下身动作以及摆、转、俯、仰的上身动作作为基本的舞蹈动作。依据舞蹈的不同表现内容,芦笙舞可以分为礼仪类、生产生活类、模拟动物类以及嘎调子类舞蹈四类。拉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摆舞以及跳歌三种,其根植于拉祜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民风民俗中,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呈现出围圈舞蹈的整体形态、艺术风格深沉而欢快、舞蹈表现内容多样化、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舞蹈表现手法独特多样等。
参考文献
[1]孔秀丽,倪明霞.论拉祜族“芦笙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2):134-137.
[2]杨云燕.从人类学视角解读拉祜族葫芦文化[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04):134-135.
[3]额瑜婷.浅论拉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和社会作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62-63.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拉祜族;芦笙舞;民族舞蹈;舞蹈人类学
坐落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部214国道旁的老达保寨,隶属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委会,地理特点为典型的半山区。老达堡寨不仅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之一,还是作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芦笙舞的传承基地,同时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摆舞”的传承基地之一。此外,澜沧县还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老达堡寨的绝大部分男性都会跳芦笙舞,且芦笙舞也是拉祜族自治县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相较于其他诸多民间民族传统舞蹈,芦笙舞同样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但真正认识、了解与传承芦笙舞,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的过程。
一、拉祜族芦笙舞的分类
芦笙舞的基本动作为走步、踏步、跳步、扫步、绕步的下身动作以及摆、转、俯、仰的上身动作等。从整体来看,芦笙舞的基本动作幅度张弛较为平稳、节奏有力,并依据舞者的实际情绪以及舞蹈表现内容而呈现出坚毅沉稳与机巧洒脱共存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依据舞蹈的实际用途与表现方式,芦笙舞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礼仪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礼仪类舞蹈的特点为舞蹈动作幅度较小、节奏较为缓慢深重,以表现出对神明的敬重与施礼时的虔诚。此类舞蹈中众多的套路的基本动作均是一个步伐一跺脚、两个拍子做出叩首状,这类舞蹈的膝部动作弯曲较大。
(二)生产生活类舞蹈
顾名思义,芦笙舞中的生产生活类舞蹈主要是概括性地模拟描述各种生活生产活动,其主要侧重于抒发出舞者的内在感情与想法。依据不同的表现内容,舞蹈动作的差异十分显著。例如“犁田舞”是模仿人们犁田时的动作,有力稳健地前行,十分刚健有力,而“风吹谷子倒”表现的则是丰收时的谷穗在风中摇曳之情形,潇洒而松弛,其中透露出人们在丰收之时的喜悦之情。与礼仪类舞蹈相比,生产生活类芦笙舞更加随性自然,并具有更加宽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这也给舞者更大的创作与表现空间。
(三)模拟动物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模拟动物类舞蹈是指一类模仿各类动物体态、生活习性等的舞蹈,主要的表现内容是与动物相关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并在舞蹈中显露出拉祜族对自然的尊敬、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生活的肯定。在基本动作上,此类舞蹈主要以下身的动作变化为主,上部的动作主要作为辅助,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动物的体态与特殊习性表现出来。模仿动物类舞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學习难度,对手部与腿部的灵活有较大的要求,且在两人以及多人表演中,对合作者的默契度有较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种类的芦笙舞,此类舞蹈具有极强的竞技性以及表演性,表现出了拉祜族的人民对生活的观察、总结以及表现的极强能力。
(四)嘎调子类舞蹈
芦笙舞中的嘎调子类舞蹈是拉祜族此类舞蹈活动中最后的圆场舞,这类舞蹈并没有特定的模仿对象,也不对应特定的生活与物质内容,仅仅是直接表现出舞者的情绪上的变化,发挥空间极大,通常舞者也较为随心所欲。从舞蹈动作上看,此类舞蹈的动作幅度以及动作力度较大,各种脚步与上身动作发挥较为随意,但又不失对称性与统一性,呈现出民间舞蹈芦笙舞中自由与集中的相对统一。
二、拉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
我国拉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分为芦笙舞、摆舞以及跳歌三种。这三种舞蹈都是从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底蕴以及民风民俗中提炼而出的,均具有极强的民族特性,同时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
(一)围圈舞蹈的整体形态以及其深沉欢快的艺术风格
三种拉祜族的民间舞蹈都呈现为围圈的舞蹈整体造型,这一现实特征也反映出拉祜族团结友爱的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拉祜族民间舞蹈形式的传统性与稳定性。这种围圈舞蹈的形式使得拉祜族民间舞蹈对演出环境并没有太大的要求,也使得此类舞蹈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拉祜族舞蹈的以下部的踏、跺、扭以及上部的俯、仰、摆为主的基本动作特征在芦笙舞中表现的十分突出,且舞蹈节奏平稳有力度、终止感强烈。在具体的舞蹈活动中,拉祜族芦笙舞常会以大群体的形式开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围成数个圈而舞,以统一的步伐、相同的方向进退,气势十分磅礴,体现出极强的民族风貌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舞蹈表现内容多样化,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拉祜族芦笙舞中有上百个较为流行的套路均取材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如耕作、狩猎、采集等,舞蹈表现内容丰富,并透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拉祜族的跳歌则多是以一定规则的对歌表现出来,其中的歌词大多是以日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男女爱情故事为基本题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对拉祜族民间舞蹈的素材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素材均是直接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的,包括带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自然动物的体态习性的模仿、农耕、狩猎等等。舞蹈对细节的描绘十分细腻,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并抒发出淳朴的个人感情。
(三)舞蹈表现手法独特多样
拉祜族民间传统舞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主要是由于此类舞蹈较为注重整体造型表现、基本动作以腿法为主、模仿逼真以及提炼间接明了等特点导致的。作为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中一种优雅美丽的女性舞蹈,摆舞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手部动作为主的“摆手型”,以手部、手臂以及肩的上下摆动模拟各类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多表现出欢悦轻松的风格。另一种是以腿部动作为主的“步法型”,多人以“一”字型队伍不同方向进行摆动,以各种丰富的步伐动作为主,辅以不同程度与幅度的手部动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拉祜族传统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舞以走步、踏步、跳步、扫步、绕步的下身动作以及摆、转、俯、仰的上身动作作为基本的舞蹈动作。依据舞蹈的不同表现内容,芦笙舞可以分为礼仪类、生产生活类、模拟动物类以及嘎调子类舞蹈四类。拉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摆舞以及跳歌三种,其根植于拉祜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民风民俗中,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呈现出围圈舞蹈的整体形态、艺术风格深沉而欢快、舞蹈表现内容多样化、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舞蹈表现手法独特多样等。
参考文献
[1]孔秀丽,倪明霞.论拉祜族“芦笙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2):134-137.
[2]杨云燕.从人类学视角解读拉祜族葫芦文化[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04):134-135.
[3]额瑜婷.浅论拉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和社会作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62-63.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