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活动 增强数学感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tr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手动起来、口说开来、脑活起来,从而逐步理解所学概念,增强数学感知。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数学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8
  “数学教育本身是个过程,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抓住其发展规律,掌握知识。”(弗赖登塔尔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积累中逐步理解所学概念,增强数学感知。下面,通过“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谈谈实践活动对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促进作用。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三角形吗?
  生1:我用铅笔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2:我把长方形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3:我用吸管也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4:我直接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这个方法很实用,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4:先画一条线段,再在它的两个端点各画出两条线段,这样就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能听懂吗?依照他的说法试试,并在试的过程中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画三角形。
  生5:画三角形时一定要把三条线段连接起来。
  生6:线一定要直,既不能多出来,也不能有空隙。
  生7:我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起来的。
  师:很科学的思考。在数学上,这样的连接叫围成。仔细观察自己的图形,想想我们是如何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呢?(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看投影,思考问题。
  ……
  思考:
  “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题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紧扣这一特点不放,并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的存在,就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感知,让数学学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扎实地建构在熟悉的生活基础之上,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问题的引导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
  1.探寻活动资源的价值与学生经验积累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自主探究如何能创造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操作、科学思考。当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个三角形时,数学学习就蜕变成活动的反思、经验的提升。这样教学,将数学学习建构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上,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当学生畅谈创造出的三角形时,这样的讨论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促进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又为他们后续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埋下了伏笔。
  2.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上述教学中,课始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主动地看、积极地议,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在学生自己找出三角形、画出三角形、拼成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等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活动方向的掌控者、问题激发的诱导者、学习深入的指导者。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既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又让学生的活动得以最完美展现。如教师利用展示台尽情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巧用电子白板的点、画、移、拖等功能,使活动成果在动态的演示中更具有启发性。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而且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主动探究的状态。
  3.以活动为依托,以思考为灵魂,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深入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探索活动,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因此,教师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的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观察、互相评价中明晰学习的目的,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让学习变得深刻、有效。如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三角形的认识”来设计一组练习题,以此考量自己和考察同伴的学习。设计练习题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机会。同时,让学生设计习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年龄等特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手动起来、口说开来、脑活起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做中变得真实,走向深邃。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摘 要]统计与概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形成具有统计思想特征的数学思維方式,也就是统计观念。“条形统计图(1)”,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统计图学习的“种子课”,至关重要。对于这一课,可对其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剖析,从教学实际出发明辨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从教学改进的视角提出“丰盈教材,合理建构”的思路,然后通过多次的研课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统计图表的特点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与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
[摘 要]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时,应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与规律进行整体把脉,然后在丰富多元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不断寻求突破,最后通过系列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背景下,通过丰盈素材、分层反馈、多元化运动可促进学生有效形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梯形;实践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数学思想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数学思想渗透的时机,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时机 渗透 感悟 化归思想 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 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出现错误的观察与分析,明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及时改进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降低错误率。  [关键词]错例 观察 记录 分析 读题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2  【望:错例观察】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配套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题(见右图),在教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可以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预设和安排,既包含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理解,更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师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做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过程,那么预设既是课堂教学的孕伏过程,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和源泉。课堂教学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预设的有效与否直接相关。高效的课
[摘 要]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激趣、促思、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教师提问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做到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差异合理、逻辑严密和注重实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差异合理;逻辑严密;注重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由于受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成功建立起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丰富的实物模型,可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词]实物模型;空间观念;体积;体积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35-01  小学数学教材的几何知识(系统学习时)的安排是线面体,即一维
[摘 要]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转变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新知时并非是零基础,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的学习基点才能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先自学,再交流所获,最后教师释疑,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转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统计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去预设教学,让儿童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统计的需要,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情境;分层探究,展现符号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求同存异,真正基于儿童立场进行统计教学。  [关键词]儿童立场;统计教学;收集数据;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