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手动起来、口说开来、脑活起来,从而逐步理解所学概念,增强数学感知。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数学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8
“数学教育本身是个过程,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抓住其发展规律,掌握知识。”(弗赖登塔尔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积累中逐步理解所学概念,增强数学感知。下面,通过“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谈谈实践活动对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促进作用。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三角形吗?
生1:我用铅笔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2:我把长方形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3:我用吸管也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4:我直接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这个方法很实用,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4:先画一条线段,再在它的两个端点各画出两条线段,这样就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能听懂吗?依照他的说法试试,并在试的过程中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画三角形。
生5:画三角形时一定要把三条线段连接起来。
生6:线一定要直,既不能多出来,也不能有空隙。
生7:我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起来的。
师:很科学的思考。在数学上,这样的连接叫围成。仔细观察自己的图形,想想我们是如何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呢?(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看投影,思考问题。
……
思考:
“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题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紧扣这一特点不放,并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的存在,就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感知,让数学学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扎实地建构在熟悉的生活基础之上,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问题的引导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
1.探寻活动资源的价值与学生经验积累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自主探究如何能创造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操作、科学思考。当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个三角形时,数学学习就蜕变成活动的反思、经验的提升。这样教学,将数学学习建构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上,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当学生畅谈创造出的三角形时,这样的讨论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促进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又为他们后续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埋下了伏笔。
2.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上述教学中,课始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主动地看、积极地议,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在学生自己找出三角形、画出三角形、拼成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等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活动方向的掌控者、问题激发的诱导者、学习深入的指导者。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既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又让学生的活动得以最完美展现。如教师利用展示台尽情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巧用电子白板的点、画、移、拖等功能,使活动成果在动态的演示中更具有启发性。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而且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主动探究的状态。
3.以活动为依托,以思考为灵魂,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深入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探索活动,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因此,教师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的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观察、互相评价中明晰学习的目的,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让学习变得深刻、有效。如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三角形的认识”来设计一组练习题,以此考量自己和考察同伴的学习。设计练习题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机会。同时,让学生设计习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年龄等特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手动起来、口说开来、脑活起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做中变得真实,走向深邃。
(责编 蓝 天)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数学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8
“数学教育本身是个过程,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抓住其发展规律,掌握知识。”(弗赖登塔尔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积累中逐步理解所学概念,增强数学感知。下面,通过“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谈谈实践活动对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促进作用。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三角形吗?
生1:我用铅笔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2:我把长方形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3:我用吸管也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4:我直接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这个方法很实用,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4:先画一条线段,再在它的两个端点各画出两条线段,这样就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能听懂吗?依照他的说法试试,并在试的过程中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画三角形。
生5:画三角形时一定要把三条线段连接起来。
生6:线一定要直,既不能多出来,也不能有空隙。
生7:我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起来的。
师:很科学的思考。在数学上,这样的连接叫围成。仔细观察自己的图形,想想我们是如何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呢?(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看投影,思考问题。
……
思考:
“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题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紧扣这一特点不放,并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的存在,就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感知,让数学学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扎实地建构在熟悉的生活基础之上,善于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问题的引导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
1.探寻活动资源的价值与学生经验积累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自主探究如何能创造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操作、科学思考。当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个三角形时,数学学习就蜕变成活动的反思、经验的提升。这样教学,将数学学习建构在丰富的活动资源上,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当学生畅谈创造出的三角形时,这样的讨论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促进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又为他们后续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埋下了伏笔。
2.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上述教学中,课始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主动地看、积极地议,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在学生自己找出三角形、画出三角形、拼成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等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活动方向的掌控者、问题激发的诱导者、学习深入的指导者。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既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又让学生的活动得以最完美展现。如教师利用展示台尽情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巧用电子白板的点、画、移、拖等功能,使活动成果在动态的演示中更具有启发性。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而且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主动探究的状态。
3.以活动为依托,以思考为灵魂,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深入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探索活动,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因此,教师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的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观察、互相评价中明晰学习的目的,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让学习变得深刻、有效。如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三角形的认识”来设计一组练习题,以此考量自己和考察同伴的学习。设计练习题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机会。同时,让学生设计习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年龄等特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手动起来、口说开来、脑活起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做中变得真实,走向深邃。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