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兴趣;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70-01
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总的感受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多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了,数学应用意识加强了。回顾几年来的数学教学,没有多少成功感,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一种反思,一种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反思。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下是本人的基本看法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根据这些认识,我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不急于进行新课的教学,而是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如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不同年级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如告诉他们今后的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上动手操作很多,许多的结论要由同学们自己亲身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得出;老师的评价也不再由考试分数定终身,老师会评价同学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手工制作等。
二、课前精心准备,以较好的方式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创设适当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正如陶行知教育文集所说:生活教育之“生活”与“教育”,皆属生活世界之“生活”与“教育”,亦即四通八达社会中的“生活”与“教育”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近几年来,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试行了成长记录卡评价方式,成长记录卡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教师、同学能及时发现闪光点。
3.因材施教,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學目标的层次性。
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②。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熟知的事例进行提问,这样更有效地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并起到激励作用。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第一层次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第三层次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C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格外改得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组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地反思和积累经验,因为这是一种财富,是将来的基石。
纵观几年的工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有一部分后进生正在转化为中等生,后进生的数量不断减少。
以上阶段的初步尝试,在学生、家长、学校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状态比较积极主动,能批判性地听取同学的意见,但有时会过分挑剔质疑、钻牛角尖,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业布置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需要;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有时学生并不独立完成,需要合作交流的学生不会合作,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之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2
[2]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8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兴趣;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70-01
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总的感受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多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了,数学应用意识加强了。回顾几年来的数学教学,没有多少成功感,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一种反思,一种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反思。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下是本人的基本看法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根据这些认识,我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不急于进行新课的教学,而是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如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不同年级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如告诉他们今后的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上动手操作很多,许多的结论要由同学们自己亲身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得出;老师的评价也不再由考试分数定终身,老师会评价同学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手工制作等。
二、课前精心准备,以较好的方式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创设适当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正如陶行知教育文集所说:生活教育之“生活”与“教育”,皆属生活世界之“生活”与“教育”,亦即四通八达社会中的“生活”与“教育”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近几年来,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试行了成长记录卡评价方式,成长记录卡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教师、同学能及时发现闪光点。
3.因材施教,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學目标的层次性。
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②。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熟知的事例进行提问,这样更有效地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并起到激励作用。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第一层次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第三层次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C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格外改得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组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地反思和积累经验,因为这是一种财富,是将来的基石。
纵观几年的工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有一部分后进生正在转化为中等生,后进生的数量不断减少。
以上阶段的初步尝试,在学生、家长、学校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状态比较积极主动,能批判性地听取同学的意见,但有时会过分挑剔质疑、钻牛角尖,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业布置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需要;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有时学生并不独立完成,需要合作交流的学生不会合作,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之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2
[2]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