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优化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构建生动活泼的写作课堂;指导观察,蓄积写作素材;指导互批互改,注重参与意识。
关键词: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研究近三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作文考查形式异彩纷呈,分值不断攀高,作文能力检测的力度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写作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还是检测语文素养整合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在需要。应该说,如何优化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探求的工作课题,也是每个中学生切实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学习课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构建生动活泼的写作课堂
1.认真组织、举行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天生就有一种热爱,只有创新才会更富有魅力。因此,写作课堂必须摒弃单一、枯燥、机械的技巧操练,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思维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与筛选等的方法指导与点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思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这些可贵之处并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写作舞台。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言语视觉(阅读)、言语听觉(听话)、言语动觉(说话和写作)这三个言语分析器取得协调一致的发展。以听促说,以读促写,以听说促读写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且行之有效的。
2.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教学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思维—吸收”,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思维训练是读写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想搞好写作训练,必须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并在思维训练中着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借鉴、模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能力,游刃有余。“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平时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又要跳出课文,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规律,“授人以渔”,学以致用。接下来引导学生“跳一跳”试着摘取可望而可及的“星星”——请选择本班的一位同学或某一位任课老师,进行外貌描写,力求以形传神,题目是《请你猜猜他/她是谁?》。因为前面有了铺垫,学生就可以把握观察的顺序与描写的重点,做到有物有序,绘声绘色。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可谓是立竿见影。
三、指导观察,蓄积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越。
四、指导互批互改,注重参与意识
学生互批作文是其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而且能让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有时间致力于钻研教材教法。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的设想与尝试。
1.一对一式。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一对多式的互批是指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多对一式。“多”可分为全体、部分等几种情况。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这种方式较为自由。
3.自由结组。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小组内学生有上、中、下三类,教师指定组长或学生推选组长负责。成立小组后,每组发放一篇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批改任务。批改完成后,教师可提供一个批改的示例,让各小组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而且把评价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
关键词: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研究近三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作文考查形式异彩纷呈,分值不断攀高,作文能力检测的力度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写作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还是检测语文素养整合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在需要。应该说,如何优化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探求的工作课题,也是每个中学生切实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学习课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构建生动活泼的写作课堂
1.认真组织、举行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天生就有一种热爱,只有创新才会更富有魅力。因此,写作课堂必须摒弃单一、枯燥、机械的技巧操练,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思维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与筛选等的方法指导与点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思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这些可贵之处并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写作舞台。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言语视觉(阅读)、言语听觉(听话)、言语动觉(说话和写作)这三个言语分析器取得协调一致的发展。以听促说,以读促写,以听说促读写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且行之有效的。
2.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教学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思维—吸收”,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思维训练是读写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想搞好写作训练,必须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并在思维训练中着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借鉴、模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能力,游刃有余。“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平时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又要跳出课文,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规律,“授人以渔”,学以致用。接下来引导学生“跳一跳”试着摘取可望而可及的“星星”——请选择本班的一位同学或某一位任课老师,进行外貌描写,力求以形传神,题目是《请你猜猜他/她是谁?》。因为前面有了铺垫,学生就可以把握观察的顺序与描写的重点,做到有物有序,绘声绘色。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可谓是立竿见影。
三、指导观察,蓄积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越。
四、指导互批互改,注重参与意识
学生互批作文是其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而且能让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有时间致力于钻研教材教法。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的设想与尝试。
1.一对一式。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一对多式的互批是指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多对一式。“多”可分为全体、部分等几种情况。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这种方式较为自由。
3.自由结组。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小组内学生有上、中、下三类,教师指定组长或学生推选组长负责。成立小组后,每组发放一篇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批改任务。批改完成后,教师可提供一个批改的示例,让各小组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而且把评价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