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而言。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方法、能力、思维、素养、学习兴趣、效率等有明显的变化提升。是被动到主动,学会到会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只有牢牢把握课堂的有效性,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学得愉快、教得轻松、考得满意。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功夫花在备课上,好设计才会有好课堂
课堂的有效肯定是厚积薄发的成果,是吃透课标、教材、学生、学情的大胆取舍,去粗取精,精心设计的产物。如古代史部分只有教师深入浅出的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信息资源、教学媒体进行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及方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在其中、议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其中,充分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二、循循善诱,培养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和兴趣,是保持历史课堂有效性的软件支撑
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常识的积累,对新知理解、构建均有限。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讲历史小故事的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这一活动一举多得,占用的时间也不多,坚持一学期下来,学生在知识、兴趣、表达、胆量多方面都会有很多收获,让历史课植根于深厚的知识土壤之中。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教师要放低身段,亲其师信其道,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于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培养出学生敏捷的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四、巧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即对话,而非灌输。巧设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层层探究递进,激活学生思维,授之于渔,让学生会学是教学有效的主要体现。比如商鞅变法的背景,学生理解不好就会影响商鞅变法内容及社会转型的理解。若靠老师讲解完成,学生就没有真切感受,为突破难点,可将商鞅变法的背景设置成以下问题情境:①周天子虽然给我分封土地,但是地不属于我,是天子的。牛耕和铁农具广泛使用后,天子给我的土地几天就耕完了,奴隶们没事干了,但是我还想要更多的粮食和土地,怎么办?②现在荒地越来越多,我富有了,但是奴隶们都抱怨工作太辛苦了,消极怠工了,我怎么能让奴隶们心甘情愿地劳动,为我创造更多的财富?③哎!我虽然已经成了大地主,但是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我吃不好,睡不香,生怕哪天土地就被没收了,我该怎么办?这种层层体验式设问,使学生逐渐进入历史情境──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后,奴隶主为获取更多财富,积极改变剥削方式,奴隶们为获得财富(粮食)和地位的劳动积极性也分外高涨,新的封建剥削关系产生。如此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学生就容易理解接受。当然每堂课的探究问题的设计以不超过4个为宜,教师要补充好恰当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作基础,不能把问题探究简单化、形式化。
五、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史论结合。用好多媒体。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再现历史场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掌握。其次,运用历史图表、历史故事、历史资料,模型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运用教学挂图、图片、实物或模型都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正确的历史观念。比如,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知识点,利用《时局图》,使内容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记忆。第三,读、讲、练、看、记、思考交叉进行。尤其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交替进行才能保持学生持久的兴奋,保正思路跟着预设的方向走。
六、理论联系实际,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某种程度上,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学中若能把历史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教师可以挖掘历史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切入点,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全球化》一课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肯德基、耐克、苹果机,奔驰宝马、互联网分析为切入点。还可利用一些重大考古成果,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博物馆、扩展历史知识,一叶知秋,触类旁通的理解历史。
总之,课堂是主渠道,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在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课堂的高效,才能实现学生教师的自我解放,教与学相长,实现双赢。
作者简介:
姚丽兰(1972—),女,哈尼族,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一、功夫花在备课上,好设计才会有好课堂
课堂的有效肯定是厚积薄发的成果,是吃透课标、教材、学生、学情的大胆取舍,去粗取精,精心设计的产物。如古代史部分只有教师深入浅出的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信息资源、教学媒体进行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及方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在其中、议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其中,充分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二、循循善诱,培养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和兴趣,是保持历史课堂有效性的软件支撑
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常识的积累,对新知理解、构建均有限。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讲历史小故事的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这一活动一举多得,占用的时间也不多,坚持一学期下来,学生在知识、兴趣、表达、胆量多方面都会有很多收获,让历史课植根于深厚的知识土壤之中。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教师要放低身段,亲其师信其道,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于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培养出学生敏捷的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四、巧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即对话,而非灌输。巧设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层层探究递进,激活学生思维,授之于渔,让学生会学是教学有效的主要体现。比如商鞅变法的背景,学生理解不好就会影响商鞅变法内容及社会转型的理解。若靠老师讲解完成,学生就没有真切感受,为突破难点,可将商鞅变法的背景设置成以下问题情境:①周天子虽然给我分封土地,但是地不属于我,是天子的。牛耕和铁农具广泛使用后,天子给我的土地几天就耕完了,奴隶们没事干了,但是我还想要更多的粮食和土地,怎么办?②现在荒地越来越多,我富有了,但是奴隶们都抱怨工作太辛苦了,消极怠工了,我怎么能让奴隶们心甘情愿地劳动,为我创造更多的财富?③哎!我虽然已经成了大地主,但是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我吃不好,睡不香,生怕哪天土地就被没收了,我该怎么办?这种层层体验式设问,使学生逐渐进入历史情境──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后,奴隶主为获取更多财富,积极改变剥削方式,奴隶们为获得财富(粮食)和地位的劳动积极性也分外高涨,新的封建剥削关系产生。如此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学生就容易理解接受。当然每堂课的探究问题的设计以不超过4个为宜,教师要补充好恰当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作基础,不能把问题探究简单化、形式化。
五、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史论结合。用好多媒体。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再现历史场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掌握。其次,运用历史图表、历史故事、历史资料,模型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运用教学挂图、图片、实物或模型都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正确的历史观念。比如,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知识点,利用《时局图》,使内容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记忆。第三,读、讲、练、看、记、思考交叉进行。尤其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交替进行才能保持学生持久的兴奋,保正思路跟着预设的方向走。
六、理论联系实际,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某种程度上,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学中若能把历史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教师可以挖掘历史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切入点,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全球化》一课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肯德基、耐克、苹果机,奔驰宝马、互联网分析为切入点。还可利用一些重大考古成果,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博物馆、扩展历史知识,一叶知秋,触类旁通的理解历史。
总之,课堂是主渠道,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在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课堂的高效,才能实现学生教师的自我解放,教与学相长,实现双赢。
作者简介:
姚丽兰(1972—),女,哈尼族,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