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学期我接手大(2)班的教学工作,在将近四个月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班上部分幼儿的学习习惯很不好,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塑造幼儿人格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他们学习习惯与对活动的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紧密联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我班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学期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的:
1培养乐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及时抓住进步的孩子,并给以肯定的表扬,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爱听了,会听了,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那为什么他们总是做不到认真听讲呢?经过一段时间对幼儿集体活动中表现的观察,得出原因如下:
首先,幼儿坐姿不端正,思维分散。所以,我每个集体活动前都会提醒幼儿坐端正,抓住大班孩子萌发的竞争意识,我会说"看看今天谁长"高"了",孩子就马上坐的直直的看着老师,展示自己今天长高了,当孩子坐端正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马上开展活动,让活动开始的气氛就非常舒服。
其次,没有掌握正确倾听的方法。有的孩子听了没有听进去。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请他复述他人的话,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认真听了就能把别人的话说出来,这是一个大本领。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他人的话,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以表扬奖励,让会倾听孩子充满信心,让不会倾听的孩子有了倾听的动力。有的孩子听了半句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没听完整,还对说话的人不礼貌。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插嘴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也可以在活动中让孩子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重要性,如:"大熊的小麻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幼儿倾听的活动。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活动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2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需要进行个别交流,和其家长交流。我们班里有个学期初插班来的孩子韩语菲,已经快一学期过去了,发现这个孩子别的能力很强,属于老师眼里乖巧文静的女孩子,但是在活动中从来不举手,有时叫她了,也不回答,起初,老师认为她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发现她在操作活动中也不比其他孩子差。我们就与她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性格完全不同,在家有点霸道,很活泼。这样我们与家长合作,让家长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时不时的表扬她的优点,一个星期后,孩子就能举手了。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
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给予家长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进行宣传活动,提醒家长多关注我们的家长园地。开展专门的讲座,如 "家长如何在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每月安排数位幼儿家访,主动与家长交流,反应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配合好,补孩子所缺,加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很多方式,在这些活动中,我认为还是个别交流比较有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对症下药是最有效的效果了。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如在园纪律性很差,十分内向不愿和教师交流的,行动比较慢的孩子,认知能力比较差的等,对于这些与其他孩子差别较大的孩子的教育会比较困难,比较吃力,教师要主动邀请这些孩子的家长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直接的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和教师的指导,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主动要求家长予以配合,比如我们班有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很不好,集体活动中总是插嘴想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注意,午睡习惯也很不好,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就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更多的交流,这位家长对于我们的工作就十分的理解,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4细心观察,及时帮助幼儿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我们两位老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搞好保育工作,孩子却有54个,孩子在入学前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而且大多数的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孩子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及时的给予帮助。如对插班生的阶段观察,由于他们处在的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变化,会发现这类孩子大多不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那么教师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坚持天天观察,经常与家长交流,请家长配合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他和班级孩子和谐起来。让他感受到和同伴在园一起学习游戏的乐趣。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发动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
1培养乐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及时抓住进步的孩子,并给以肯定的表扬,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爱听了,会听了,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那为什么他们总是做不到认真听讲呢?经过一段时间对幼儿集体活动中表现的观察,得出原因如下:
首先,幼儿坐姿不端正,思维分散。所以,我每个集体活动前都会提醒幼儿坐端正,抓住大班孩子萌发的竞争意识,我会说"看看今天谁长"高"了",孩子就马上坐的直直的看着老师,展示自己今天长高了,当孩子坐端正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马上开展活动,让活动开始的气氛就非常舒服。
其次,没有掌握正确倾听的方法。有的孩子听了没有听进去。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请他复述他人的话,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认真听了就能把别人的话说出来,这是一个大本领。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他人的话,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以表扬奖励,让会倾听孩子充满信心,让不会倾听的孩子有了倾听的动力。有的孩子听了半句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没听完整,还对说话的人不礼貌。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插嘴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也可以在活动中让孩子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重要性,如:"大熊的小麻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幼儿倾听的活动。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活动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2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需要进行个别交流,和其家长交流。我们班里有个学期初插班来的孩子韩语菲,已经快一学期过去了,发现这个孩子别的能力很强,属于老师眼里乖巧文静的女孩子,但是在活动中从来不举手,有时叫她了,也不回答,起初,老师认为她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发现她在操作活动中也不比其他孩子差。我们就与她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性格完全不同,在家有点霸道,很活泼。这样我们与家长合作,让家长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时不时的表扬她的优点,一个星期后,孩子就能举手了。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
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给予家长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进行宣传活动,提醒家长多关注我们的家长园地。开展专门的讲座,如 "家长如何在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每月安排数位幼儿家访,主动与家长交流,反应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配合好,补孩子所缺,加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很多方式,在这些活动中,我认为还是个别交流比较有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对症下药是最有效的效果了。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如在园纪律性很差,十分内向不愿和教师交流的,行动比较慢的孩子,认知能力比较差的等,对于这些与其他孩子差别较大的孩子的教育会比较困难,比较吃力,教师要主动邀请这些孩子的家长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直接的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和教师的指导,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主动要求家长予以配合,比如我们班有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很不好,集体活动中总是插嘴想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注意,午睡习惯也很不好,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就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更多的交流,这位家长对于我们的工作就十分的理解,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4细心观察,及时帮助幼儿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我们两位老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搞好保育工作,孩子却有54个,孩子在入学前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而且大多数的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孩子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及时的给予帮助。如对插班生的阶段观察,由于他们处在的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变化,会发现这类孩子大多不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那么教师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坚持天天观察,经常与家长交流,请家长配合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他和班级孩子和谐起来。让他感受到和同伴在园一起学习游戏的乐趣。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发动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